一种菲涅尔透镜及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88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菲涅尔透镜及筒灯,其能够将LED灯照射出的光线都转变为60°或60°以下的发光角度,不会造成眩光,照明环境舒适。包括主体,主体为透光圆饼状,主体的直径为40㎝,主体的上表面圆心位置为凸出的第一圆弧面;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3至18个同心圆的锯齿环,锯齿环围绕第一圆弧面从内向外排布,锯齿环的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的朝向由内向外逐渐偏斜,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76°‑108°,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72°‑90°;主体的下表面为凹陷的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35°‑43°;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60°‑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菲涅尔透镜及筒灯
本技术属于筒灯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菲涅尔透镜及筒灯。
技术介绍
黑光概念:隐蔽的光照,几乎看不到光源,因此称之为黑光。您基本上可以看到光,但是看不到光源,除非站在光源正下方向上看。黑光可营造更自然的氛围,由于无法看到人造光源,因而可打造不刺眼的光照。除了让空间充满明亮的光线,黑光灯具还可以用于营造隐蔽的照明设置,让人很难发觉光线来自哪里。借助隐蔽照明,特别是与间接光组合时,有可能创造和谐、自然的照明氛围。这就是黑光灯具提供完美解决方案的所在。图1展示了一个典型的视野。中央区域表示图像对眼睛最清晰的区域。普通人的水平周边视觉大约为90度。然而,垂直周边视觉小于60度。图2中,人员A看不到灯具,因此看不到光源,那么也就不存在眩光问题。人员C站在光束之外,即位于黑光界限之外,即使他能看到灯具,也无法确定光源。人员B可以看到灯具,并且可以看到一些轻微的光照强度,因为光照被限制不会引起超过潜在眩光角度极限的眩光。只有当灯具满足黑光界限的要求时,才能被归类为“黑光”,这意味着60度以上的视角必须小于200cd/lm2;对于UGR值规定为:办公室,19≤UGR≤22,对应的光线发光角度为80-90°;教室,UGR≤19,对应的光线发光角度为70-80°;设计室,UGR≤16,对应的光线发光角度为60°;现有最小的光线发光角度为10°;目前在照明领域,现在市场上所有筒灯,筒灯照明灯具二次光学设计,都是通过折射加全反射原理的TIR透镜,或者通过反射原理反光杯进行LED光线控制。目前这种光学的设计方式导致眩光严重,不能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菲涅尔透镜及筒灯,其能够将LED灯照射出的光线都转变为60°或60°以下的发光角度,不会造成眩光,照明环境舒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菲涅尔透镜,包括主体,主体为透光圆饼状,主体的直径为40㎝,主体的上表面圆心位置为凸出的第一圆弧面;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3至18个同心圆的锯齿环,锯齿环围绕第一圆弧面从内向外排布,锯齿环的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的朝向由内向外逐渐偏斜,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76°-108°,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72°-90°;主体的下表面为凹陷的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35°-43°;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6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3个同心圆的锯齿环,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76°,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72°;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43°;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6个同心圆的锯齿环,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85°,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75°;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39°;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3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8个同心圆的锯齿环,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108°,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90°;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35°;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60°。一种筒灯,具有上述的菲涅尔透镜,主体的下表面设有四个第一公扣,四个第一公扣位于同一个圆上并且等距分布,还包括反光杯和底座;反光杯呈喇叭状向外扩口,反光杯包括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侧壁与底壁相连接,第一侧壁呈圆柱状直面,第二侧壁呈圆盘状弧面,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连接,第三侧壁呈圆台状直面,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相连接;底座设置在反光杯的底壁上;底座包括第四侧壁,第四侧壁呈圆柱状直面,第四侧壁的内表面凸出有呈球面的顶壁,顶壁的中间凹陷形成第二通孔;顶壁的边沿凹陷形成沉头孔,螺钉穿过沉头孔与底壁相连,顶壁的四周开设有与第一公扣相对应的第一母扣,主体与底座采用卡扣式连接;还包括LED灯片,LED灯片固定在底壁的外表面,LED灯片上的灯珠穿入第一通孔,LED灯珠的光线穿过第二通孔、主体和反光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和第三侧壁的内表面均为黑色涂层,黑色涂层用于吸收多余杂光。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上盖;上盖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内部中空为圆环状,第一板体的表面凸出环状的第二公扣;第三侧壁的边沿向内弯曲形成折弯板,第三侧壁套入第二公扣卡紧形成卡扣连接;第二公扣上凸出有凸耳,凸耳上开设有安装孔。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菲涅尔透镜及筒灯,通过设计菲涅尔透镜的锯齿环的数量、最内侧顶角角度、最外侧顶角角度和第二圆弧面的夹角,来实现直接将LED光线通过菲涅尔透镜进行光线折射,将LED发光角度由原来的120度,通过菲涅尔透镜进行折射后,发光角度变成了60度或60度以下。反光杯的内表面做成黑色,此时的反光板,不起光线反射作用,主要作用用来增大灯具的遮光角。遮挡大于60度的杂光。因此打造了不刺眼,营造更自然的氛围隐蔽的光照,创造了和谐,自然的照明环境,提高了防眩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视野示意图。图2是肉眼感光示意图。图3是菲涅尔透镜发光角度10°结构示意图。图4是菲涅尔透镜发光角度30°结构示意图。图5是菲涅尔透镜发光角度60°结构示意图。图6是菲涅尔透镜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筒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筒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筒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筒灯光路图示意图。图11是菲涅尔透镜结构示意图。图12是反光杯结构示意图。图13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14是上盖结构示意图。图15是筒灯应用场景UGR评价图。附图标记:主体01;第一圆弧面010;锯齿环011;最内侧顶角R1;最外侧顶角R2;第二圆弧面R3;第一公扣012;反光杯02;底壁020;第一通孔0200;第一侧壁021;第二侧壁022;第三侧壁023;底座03;第四侧壁030;顶壁031;第二通孔0310;沉头孔0311;第一母扣0312;LED灯片04;上盖05;第一板体050;第二公扣051;凸耳0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菲涅尔透镜,包括主体01,主体01为透光圆饼状,主体01可以采用树脂等材料制成;主体01的直径为40㎝,直径为40cm为最优的尺寸,生产最方便,主体01的上表面圆心位置为凸出的第一圆弧面010;主体01的上表面设有13至18个同心圆的锯齿环011,锯齿环011围绕第一圆弧面010从内向外排布,锯齿环011的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的朝向由内向外逐渐偏斜,最内侧顶角R1朝向圆心位置为76°-108°,最外侧顶角R2朝向边沿为72°-90°;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菲涅尔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主体为透光圆饼状,主体的直径为40㎝,主体的上表面圆心位置为凸出的第一圆弧面;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3至18个同心圆的锯齿环,锯齿环围绕第一圆弧面从内向外排布,锯齿环的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的朝向由内向外逐渐偏斜,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76°-108°,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72°-90°;主体的下表面为凹陷的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35°-43°;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60°-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菲涅尔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主体为透光圆饼状,主体的直径为40㎝,主体的上表面圆心位置为凸出的第一圆弧面;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3至18个同心圆的锯齿环,锯齿环围绕第一圆弧面从内向外排布,锯齿环的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的朝向由内向外逐渐偏斜,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76°-108°,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72°-90°;主体的下表面为凹陷的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35°-43°;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6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涅尔透镜,其特征在于: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3个同心圆的锯齿环,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76°,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72°;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43°;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涅尔透镜,其特征在于: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6个同心圆的锯齿环,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85°,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75°;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39°;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涅尔透镜,其特征在于:主体的上表面设有18个同心圆的锯齿环,最内侧顶角朝向圆心位置角度为108°,最外侧顶角朝向边沿角度为90°;第二圆弧面的夹角为35°;光线穿过主体经过折射的发光角度为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凯
申请(专利权)人: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