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73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包括阀体、丝杆以及固定丝盖,阀体内设置丝杆容腔和阀体腔,丝杆一端置入丝杆容腔内并伸入到阀体腔,固定丝盖设置在丝杆容腔的顶端,用于固定丝杆;丝杆上设有限位圈,限位圈底面从上到下依次套设第一垫片和第一平面轴承,第一平面轴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第一垫片和丝杆容腔的底面平面接触;限位圈顶面从下到上依次第二垫片、第二平面轴承、第三垫片以及压盖,第二平面轴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第二垫片和第三垫片平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丝杠上套设平面轴承和垫片,通过平面轴承减小丝杆转动时垫片与丝杆容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快速转动丝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生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
技术介绍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可应用于流体控制系统中。传统的阀门,丝杆置于丝杆容腔内,通过在丝杆上设置由限位金属座以及设置在限位金属座上的垫片和多层氟乙烯橡胶圈组成的填料结构并经压盖压紧,来保证阀杆和阀盖之间的密封性。当丝杆在丝杆容腔内转动时,由于垫片和橡胶圈与丝杆容腔内壁直接接触,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此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转动丝杆,以开启或关闭阀门。由于转动丝杆需要的力气较大,因此需要花费较长的施加开启或关闭阀门,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能由于开启或关闭阀门时间较长而发生意外。为此,中国技术专利CN203835330U提供了滚珠丝杠压裂阀,尾罩、平衡杆、锁紧螺母、填料压盖、密封脂注入阀、阀盖、垫环、阀板螺母、导板、阀座组件、阀板、阀体、阀杆、按常规组装方式组成压裂阀阀门总成,压裂阀阀门总成的阀杆连接压裂阀滚珠丝杠总成的滚珠丝杠,滚珠丝杠上连接手轮,整体构成滚珠丝杠压裂阀。上述技术采用滚珠丝杠结构,更换快速,效率高,工作周期短。但上述的滚珠丝杠压裂阀具有以下缺点:(1)需要对现有的阀门生产线进行较大规模的改进,投入成本高;(2)内部结构复杂,并且滚珠丝杠对生产线的加工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阀门结构进行改进,以降低阀门的生产成本,提高阀门开启及关闭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阀门结构开关时间长、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包括阀体、丝杆以及固定丝盖,所述阀体内设置丝杆容腔和阀体腔,所述丝杆一端置入所述丝杆容腔内并伸入所述阀体腔,所述固定丝盖设置在所述丝杆容腔的顶端,用于固定所述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下部从上到下依次套设第一垫片和第一平面轴承,所述第一平面轴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丝杆容腔的底面平面接触;所述限位圈的顶面上从下到上依次第二垫片、第二平面轴承、第三垫片以及压盖,所述第二平面轴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三垫片平面接触;所述第一垫片、第一平面轴承、第二垫片、第二平面轴承、第三垫片以及压盖设置在所述丝杆容腔内。在本方案中,所述压盖为一个一体成型的筒状盖件,包括:下筒体,其底面上设置通孔,其外侧壁上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上筒体,其顶面上设置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垫片;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垫片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通孔与所述密封槽连通。在本方案中,所述丝杆的顶端设有上螺纹,用于安装阀门把手。在本方案中,所述丝杆的顶部设有卡位。在本方案中,所述丝杆的底部设有下螺纹,用于安装启闭件。在本方案中,所述阀体腔内设置与所述下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在本方案中,所述阀体和所述固定丝盖上设置相互适配的螺纹组,用于安装所述固定丝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可快速转动丝杠的阀门,在丝杆上套设第一垫片、第一平面轴承、第二垫片、第二平面轴承、第三垫片以及压盖,其中第一平面轴承与第一垫片和丝杆容腔的底面平面接触,第二平面轴承与第二垫片和第三垫片平面接触,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丝杆转动时,平面轴承使垫片避免与丝杆容腔的内壁之间摩擦力较小,不会对丝杆的转动产生反向的摩擦力,丝杆可以快速打开。本技术,通过设置平面轴承,简化了丝杆与丝杆容腔之间的填料的结构,降低了生产工艺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本技术,不需要对现有的阀门结构进行大规模改动,可以应用于不同结构的阀门,便于大范围内推广使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丝杆及填料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通过设置平面轴承减小垫片与丝杆容腔内壁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快速转动丝杆。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包括阀体10、丝杆20和固定丝盖30。如图2所示,阀体10内设有丝杆容腔11和阀体腔12,丝杆容腔11与阀体腔12连通。丝杠20的一端插入丝杆容腔11,并伸入到阀体腔12内。固定丝盖30设置在丝杆容腔11的顶端,用于固定丝杆20。固定丝盖30与阀体10上设有相适配的螺纹组,用于安装固定丝盖30。如图2和图3所示,丝杆20上设有限位圈21,限位圈21的底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垫片22和第一平面轴承23,限位圈21的顶面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二垫片24、第二平面轴承25、第三垫片26和压盖27。第一垫片22、第一平面轴承23、第二垫片24、第二平面轴承25、第三垫片26以及压盖27套设在丝杆20上,并随限位圈21设置在丝杆容腔11内。其中,第一平面轴承23的顶面与第一垫片22平面接触,其底面与丝杆容腔11的底面平面接触,第一平面轴承23与第一垫片22和丝杆容腔11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第二平面轴承25的顶面与第三垫片26平面接触,第二平面轴承25的底面与第二垫片24平面接触,第二平面轴承25与第二垫片24和第三垫片26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丝杆的顶端设置上螺纹28,用于安装阀门把手。上螺纹28的下部设置卡位281,用于限制阀门把手在丝杠上的位置,防止阀门把手的位置过于靠下而扎伤或者划伤用户。丝杆的底端设有下螺纹29,阀门的启闭件设置在阀体腔12内,通过下螺纹29安装在丝杆20上。阀体腔12内设有与下螺纹29相适配的螺纹,可使丝杆20在阀体10内上下移动。压盖27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盖件,包括下筒体271和上筒体272,下筒体271的底面上设置通孔273,下筒体271的侧面设置固定槽274,固定槽27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75,用于增强压盖27与丝杆容腔11的密封性。上筒体272的顶面设有密封槽276,密封槽276与通孔273连通,压盖20通过通孔273和密封槽276套设在丝杆20上。密封槽276内设有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密封圈277、第三密封圈278和第四垫片279,用于增强丝杆20与压盖27之间、丝杆20与固定丝盖30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工作过程)如下:安装时首先将第一垫片22和第一平面轴承23依次套设在丝杆20上限位圈21的底面上,将丝杆20同第一垫片22和第一平面轴承23置入丝杆容腔11,调整丝杆20的位置使第一平面轴承23与第一垫片22和丝杆容腔11的底面平面接触;依次将第二垫片24、第二平面轴承25、第三垫片26和压盖27安装在丝杆20上,调整第二垫片24、第二平面轴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包括阀体、丝杆以及固定丝盖,其特征在于,/n所述阀体内设置丝杆容腔和阀体腔,所述丝杆一端置入所述丝杆容腔内并伸入所述阀体腔,所述固定丝盖设置在所述丝杆容腔的顶端,用于固定所述丝杆;/n所述丝杆上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底面上从上到下依次套设第一垫片和第一平面轴承,所述第一平面轴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丝杆容腔的底面平面接触;所述限位圈的顶面上从下到上依次第二垫片、第二平面轴承、第三垫片以及压盖,所述第二平面轴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三垫片平面接触;所述第一垫片、第一平面轴承、第二垫片、第二平面轴承、第三垫片以及压盖设置在所述丝杆容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包括阀体、丝杆以及固定丝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内设置丝杆容腔和阀体腔,所述丝杆一端置入所述丝杆容腔内并伸入所述阀体腔,所述固定丝盖设置在所述丝杆容腔的顶端,用于固定所述丝杆;
所述丝杆上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底面上从上到下依次套设第一垫片和第一平面轴承,所述第一平面轴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丝杆容腔的底面平面接触;所述限位圈的顶面上从下到上依次第二垫片、第二平面轴承、第三垫片以及压盖,所述第二平面轴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三垫片平面接触;所述第一垫片、第一平面轴承、第二垫片、第二平面轴承、第三垫片以及压盖设置在所述丝杆容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转动丝杆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为一个一体成型的筒状盖件,包括:
下筒体,其底面上设置通孔,其外侧壁上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第一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壹特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