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巨宝专利>正文

多散射形式探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71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散射形式探测室,属光电感烟型探测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探测器排布形式固定单一,不易根据使用需求变换的缺陷。构成中有室腔、室壁、进风罩、发射灯室和接收灯室,进风罩位于室壁顶部并与其相接,改进后,发射、接收灯室相对室腔底板和室壁独立设置并通过匹配的安装座、口与室腔底板定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了发射、接收灯管一对一的传统设置并提供了多种排布形式,多种排布形式可因灯室为独立构件及匹配的定位连接方便地实现,发射灯管为2时,可通过电路使两个发射灯管频繁快速地交替发射红外线信号,满足同时感应白烟和黑烟的多功能使用需求并相应提高感应灵敏度,适宜作为光电感烟型探测器的探测室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散射形式探测室
本技术涉及光电感烟型探测器的探测室结构,属火警探测器

技术介绍
光电感烟型探测器由探测室、红外线发射管、红外线接收管(以下简称发射管、接收管)和电子线路等组成,探测室是探测器的传感区域。探测室应满足易进风不易进光的使用功能要求。探测室内设置有安装发射管、接收管的灯室。其工作原理是,发射管射出具有一定方向的光线,当探测室内没有烟雾进入时,接收管只接收室壁等反射回来的少量光线,输出一个固定的感光信号(该固定信号称为本底),此时探测器不报警;当有烟雾进入探测室内时,烟雾中的尘埃使发射管发出的光线发生散射,接收管感知到大于本底一定数值的散射光后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室壁等产生的背景光越少,本底越低,探测器的感应灵敏性越高。现有探测器,发射、接收灯管采用一对一设置方式且发射、接收灯室与探测室为整体连接构件。发射、接收灯室之间的夹角为130°~140°设置时,接收管接收的是正向散射光,形成正散射工作方式;发射、接收灯室之间的夹角为35°~45°或65°~75°设置时,接收管接收的是逆向散射光,形成逆散射工作方式。采用正散射工作方式的探测器对烟雾中的白色烟雾感应灵敏,对黑色烟雾的感应相对较差;采用逆散射工作方式时可提高探测器感知黑色烟雾的灵敏性。上述两种散射形式的探测器在使用中均存有排布形式固定单一,不易根据使用需求变换之缺陷,故还应对现有的探测器,尤其是探测室的结构进行改进,使之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散射形式探测室,该探测室应能够方便地选择反射光的散射形式,以便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设置成正或逆散射形式的探测室。本技术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构成中有室腔、室壁、进风罩、发射灯室和接收灯室,进风罩位于室壁顶部并与其相接,其改进在于,所述发射灯室F、接收灯室S相对室腔底板和室壁独立设置,发射、接收灯室与室腔底板之间通过匹配的安装座、口定位-->连接。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匹配的安装座、口结构为,所述发射、接收灯室F、S的底部分别设有凸起的矩形插座A所述室腔底板D上对应设置矩形插口B,发射、接收灯室分别带有外罩W,矩形插座A的前端带有插爪A1,外罩W的底部两侧带有插爪A2,矩形插口B的前端和两侧对应设置匹配的插爪卡槽B1、B2。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发射灯室F的数量为1,所述室腔底板D的数量为3,3个室腔底板D上矩形插口B的数量分别为2,两个矩形插口B之间的夹角β为35°~45°、65°~75°、130°~140° 。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发射灯室F的数量为2,所述室腔底板D的数量为2,2个室腔底板D上的矩形插口B的数量分别为3,首个矩形插口B与其余矩形插口B之间的夹角γ、δ分别为35°~45°和130°~140°、65°~75°和130°~140 °。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室腔底板D的数量为1,其上的矩形插口B的数量为5,首个矩形插口B与其余矩形插口B之间的夹角β1、β2、β3、β4分别为35°~45°、65°~75°、-130°~-140°、130°~140°。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独立的发射、接收灯室F、S采用卧式设置结构,两灯室内分别设有安装发射、接收灯管的水平管孔FK、SK。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室壁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壁,锥形壁V与所述室腔底板D分体连接,锥形壁V底部周边间隔分布卡台VT,室腔底板D对应设置匹配的卡爪DZ,二者通过卡台、卡爪定位连接,锥形壁的锥角ε为47°~60°。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进风罩JF为同心环式进风罩,由放射筋板U和同心环Q组成,多个放射筋板U的一端在罩顶汇合形成拱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锥形壁V的顶部相连接,与锥形壁形成整体构件,多个同心环的直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高度由内至外逐渐递减。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进风罩JF为网板式进风罩,由放射筋板U和平面或球面的扇形网板Z组成,多个放射筋板U的一端在罩顶汇合形成拱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锥形壁V的顶部相连接,与锥形壁形成整体构件,平面或球面的扇形网板Z填充放射筋板分割的扇面。上述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所述进风罩JF为倒置杯式进风罩,由倒置杯C和筋板J组成,倒置杯C的杯口小于锥形壁V的上锥口,筋板J沿倒置杯和上锥口之间的环形-->空隙间隔分布,倒置杯通过筋板J与锥形壁V形成整体构件。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突破了传统的发射、接收灯管一对一的设置方式,接收灯管为1时,发射灯管可为1或2,并提供了1或2个发射灯室与接收灯室之间的多种排布设置,多种排布设置可因灯室为独立构件、及其与室腔底板之间可借助匹配的安装座、口定位连接而方便地实现,从而使探测室能够方便地选择反射光的散射形式,并根据使用需求采用正或逆散射方式;2.接收灯管为1,发射灯管为2时,可通电路控制系统使两个发射灯管频繁快速地交替发射红外线信号,并可通过变换两发射灯室与接收灯室之间排布设置满足感应同时白烟和黑烟的多功能使用需求及提高感应灵敏度;3.可采用在一个室腔底板上预留多个安装插口,利用不同位置的安装插口进行排布设置的变换;也可同时配置多个不带有不同夹角设置的室腔底板,根据使用需求选取适宜的室腔底板来实现排布设置的变换;前者具有室腔底板通用性好,配套部件少,适宜排布设置变化频繁的使用场所,后者适宜排布组合形式较为固定之场所;4.独立的发射、接收灯室采用卧式设置时,可简化灯室乃至探测室的结构,降低探测室高度;5.提供的矩形插座、插口形式的安装座、口具有拆卸方便、定位准确、连接可靠的优点;6.锥形壁与室腔底板采用分体连接结构后,进一步方便了发射、接收灯室的安装及变位,锥形壁与室腔底板之间可通过卡爪、卡台实现方便准确地定位结合;7.锥形壁与室腔底板分体后,方便了发射、接收灯室在室腔底板上的安装固定;8.分体后的锥形壁可与进风罩合为一体,组成整体结构构件,可减少模具数量,降低生产成本;9.锥形壁的锥角为47°~60°时,可较好消除室壁上的二、三次反射光,从而减少背景光,降低本底;10.提供的同心环、网板、倒置杯三种形式进风罩均满足易于进风且不易透光的使用功能要求,并易于与锥形壁形成整体构件;本技术适宜作为光电感烟型探测器的探测室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发射、接收灯室及室腔底板俯视图;图3是发射灯室外形图;图4是图3中B-B剖面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接收灯室外形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外罩结构视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11、12是室腔底板上矩形插口数量为2的排布设置图;图15、16是室腔底板上矩形插口数量为3的排布设置图;图16、17是同心环式进风罩结构示意图;图18、19是网板式进风罩结构示意图;图20、21是倒置杯式进风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另部件标号为:D-室腔底板、DZ-卡爪、V-锥形壁、VT-卡台、F-发射灯室、FK-水平管孔、FC-防虫罩、S-接收灯室、SK-水平管孔、FG-发射灯管、SG-接收灯管、A-矩形插座、A1-前端插爪、A2-两侧插爪、A3-灯脚引口、DX-定位销、B-矩形插口、B1-前端插爪卡槽、B2-两侧插爪卡槽、W-外罩、U-放射筋板、Q-同心环、Z-扇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构成中有室腔、室壁、进风罩、发射灯室和接收灯室,进风罩位于室壁顶部并与其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灯室F、接收灯室S相对室腔底板和室壁独立设置,发射、接收灯室与室腔底板之间通过匹配的安装座、口定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散射形式探测室,构成中有室腔、室壁、进风罩、发射灯室和接收灯室,进风罩位于室壁顶部并与其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灯室F、接收灯室S相对室腔底板和室壁独立设置,发射、接收灯室与室腔底板之间通过匹配的安装座、口定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散射形式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的安装座、口结构为,发射、接收灯室F、S的底部分别设有凸起的矩形插座A,室腔底板D上对应设置矩形插口B,发射、接收灯室分别带有外罩W,矩形插座A的前端带有插爪A1,外罩W的底部两侧带有插爪A2,矩形插口B的前端和两侧对应设置匹配的插爪卡槽B1、B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散射形式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灯室F的数量为1,所述室腔底板D的数量为3,3个室腔底板D上的矩形插口B的数量分别为2,两个矩形插口B之间的夹角β分别为35°-45°、65°-75°、130°-4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散射形式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灯室F的数量为2,所述室腔底板D的数量为2,2个室腔底板D上的矩形插口B的数量分别为3,首个矩形插口B与其余矩形插口B之间的夹角γ、δ分别为35°~45和130°~140°、65°~75°和130°~14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散射形式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室腔底板D的数量为1,其上的矩形插口B的数量为5,首个矩形插口B与其余矩形插口B之间的夹角β1、β2、β3、β4分别为35°~45°、65°~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魁琛
申请(专利权)人:金巨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