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线性轴承装置,包括导轨、承载架、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导轨包括本体,本体呈U型,本体上相互对称的部位向导轨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滚道面和第二滚道面,第一滚道面为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第二滚道面为半径为r的圆柱面,第一滚道面和第二滚道面相连,第一滚轮的外表面向滚轮外部凸起呈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第二滚轮的外表面向滚轮内部凹陷形成半径为R的圆弧面,两个圆弧面沿第二滚轮的轴线方向相接,第一滚轮和一个导轨配合,第二滚轮和一个导轨配合,两个导轨分别固定连接承载架的两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轴承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性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相关的现有技术中,线性轴承要求装配误差小,对装配操作要求极高,安装导轨和滑块的其他零部件的尺寸和平行差必须严格控制精度,否则会造成滑动不顺畅或卡死,但是大多数此类场合的零部件很难保证这样的精度要求,或者也没有必要花极高的代价来保证这样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性轴承装置,包括导轨、承载架、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导轨包括本体,本体呈U型,本体上相互对称的部位向导轨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滚道面和第二滚道面,第一滚道面为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第二滚道面为半径为r的圆柱面,第一滚道面和第二滚道面相连,第一滚轮的外表面向滚轮外部凸起呈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第二滚轮的外表面向滚轮内部凹陷形成半径为R的圆弧面,两个圆弧面沿第二滚轮的轴线方向相接,第一滚轮和一个导轨配合,第二滚轮和一个导轨配合,两个导轨分别固定连接承载架的两边。本技术中的线性轴承装置,导轨和第一滚轮,第二滚轮之间实行点接触,大大降低了导轨和滚轮的摩擦力,延长了线性轴承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此外,导轨和第一滚轮之间的接触点可在第一滚轮的外圆面上移动,导轨的第二滚道面也可和第二滚轮凹陷形成的圆弧面移动接触,因此,无论是水平方向上存在误差,还是竖直方向上存在误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导轨以及承载架都能保持较佳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滚道面有1个,第二滚道面有2个,第二滚道面关于第一滚道面对称设置。进一步地,第二滚道面的圆心重合,且位于第一滚道面的中轴线上。进一步地,第一滚轮的外表面和一侧导轨的第一滚道面接触,另一侧导轨的第二滚道面和第二滚轮凹陷形成的圆弧面接触。进一步地,导轨上的第二滚道面半径为r,第二滚轮的圆弧面半径为R,r小于R。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二滚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导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滚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轴承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轴承装置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轴承装置的又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线性轴承装置的又再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阅图1-图7,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导轨1,包括本体,本体呈U型,本体上相互对称的部位向导轨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滚道面2和第二滚道面3,第一滚道面2为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第二滚道面3为半径为r的圆柱面,第一滚道面2和第二滚道面3相连。在本技术中,第一滚道面2有1个,第二滚道面3有2个,第二滚道面3关于第一滚道面2对称设置。第二滚道面3的圆心重合,且位于第一滚道面2的中轴线上。第一滚轮4的外表面向滚轮外部凸起呈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第二滚轮5的外表面向滚轮内部凹陷形成半径为R的圆弧面,两个圆弧面沿第二滚轮的轴线方向相接。线性轴承装置,包括承载架6、导轨1、第一滚轮4和第二滚轮5,第一滚轮4和一个导轨配合,第二滚轮5和一个导轨配合,两个导轨分别固定连接承载架6的两边。第一滚轮4的外表面和一侧导轨的第一滚道面2接触,另一侧导轨的第二滚道面3和第二滚轮5凹陷形成的圆弧面接触。导轨上的第二滚道面3半径为r,第二滚轮5的圆弧面半径为R,r小于R。如此,保证了第二滚轮5和导轨接触的时候,始终为点接触,避免产生面接触,从而减小第二滚轮5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本技术中的线性轴承装置,导轨和第一滚轮4,第二滚轮5之间实行点接触,大大降低了导轨和滚轮的摩擦力,延长了线性轴承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此外,导轨和第一滚轮4之间的接触点可在第一滚轮4的外圆面上移动,导轨的第二滚道面3也可和第二滚轮5凹陷形成的圆弧面移动接触,因此,无论是水平方向上存在误差,还是竖直方向上存在误差,第一滚轮4,第二滚轮5和导轨以及承载架6都能保持较佳的结构稳定性。如图4,当未发生装配误差时,左边的第二滚轮5和导轨接触的两个点关于第二滚轮5的腰线对称;右边的第一滚轮4和导轨接触的点位于第一滚轮4侧面的中间。如图5,当实践中,右边的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偏差t1时,左边的第二滚轮5和导轨接触的两个点关于第二滚轮5的腰线对称;右边的第一滚轮4通过中间偏右的位置和导轨接触。如图6,当实践中,右边的导轨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偏差d1时,左边的第二滚轮5的上部和导轨右侧的C7点接触,第二滚轮5的下部和导轨左侧的C8点接触;右边的第一滚轮4的上部,通过中间偏右的位置和导轨接触,接触点为C9,下部通过中间偏左的位置和导轨接触,接触点为C10。如图7,当实践中,承载架6发生角度为α的倾斜时,左边的第二滚轮5的上部的左侧和导轨左侧的C13点接触,第二滚轮5的下部和导轨的C11,C12点接触;右边的第一滚轮4上下和导轨点接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性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承载架(6)、第一滚轮(4)和第二滚轮(5),/n导轨包括本体,本体呈U型,本体上相互对称的部位向导轨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滚道面(2)和第二滚道面(3),第一滚道面为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第二滚道面为半径为r的圆柱面,第一滚道面和第二滚道面相连,/n第一滚轮的外表面向滚轮外部凸起呈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n第二滚轮的外表面向滚轮内部凹陷形成半径为R的圆弧面,两个圆弧面沿第二滚轮的轴线方向相接,/n第一滚轮和一个导轨配合,第二滚轮和一个导轨配合,两个导轨分别固定连接承载架的两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性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承载架(6)、第一滚轮(4)和第二滚轮(5),
导轨包括本体,本体呈U型,本体上相互对称的部位向导轨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滚道面(2)和第二滚道面(3),第一滚道面为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第二滚道面为半径为r的圆柱面,第一滚道面和第二滚道面相连,
第一滚轮的外表面向滚轮外部凸起呈接近平面的大半径圆弧面,
第二滚轮的外表面向滚轮内部凹陷形成半径为R的圆弧面,两个圆弧面沿第二滚轮的轴线方向相接,
第一滚轮和一个导轨配合,第二滚轮和一个导轨配合,两个导轨分别固定连接承载架的两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赛博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