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宏明专利>正文

一种方便物料接放的墙体施工脚手架承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36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物料接放的墙体施工脚手架承台板,其能够方便建筑物料的接放,包括板体,板体的侧边部位设置有竖杆,其顶端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竖板,固定竖板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一,竖杆的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条板,固定条板的末端部位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二,板体上在设置有竖杆位置的里侧部位设置有矩形状的洞口,洞口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三,三道滑轮共面,可通过同一道绳索在三者之间牵拉移动,对物料进行提拉,操作方便简单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物料接放的墙体施工脚手架承台板
本技术涉及脚手架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物料接放的墙体施工脚手架承台板。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如墙体砌筑,抹灰等工序都需要用到,如在墙体砌筑或抹灰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建筑物料搬运到脚手架承台板板上,如需要用到的砌砖块以及砂浆等,工人只能来回上下脚手架拿放物料,或者通过其他工人在下方通过杆子等对物料进行顶推传递,由于建筑物料一般较重,接放不稳还很容易砸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所以有必要在脚手架上设计用于方便接放建筑物料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物料接放的墙体施工脚手架承台板,其能够方便建筑物料的接放,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为具备一定宽度的长条形板状结构,实际上,板体的整体轮廓形状为长条形的板体结构,而一般脚手架均采用金属材料,为了节省用料,板体上可布置大量镂空,只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即可,所述板体的侧边部位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与板体保持垂直关系,所述竖杆的顶端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竖板,所述固定竖板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一,所述滑轮一能够在固定竖板之间进行转动,所述竖杆的顶部位置外侧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条板,所述固定条板的末端部位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二,同样,所述滑轮二能够在固定条板的末端部位之间进行转动,且滑轮一所处平面与滑轮二所处平面共面,即滑轮一与滑轮二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板体上在设置有竖杆位置的里侧部位设置有矩形状的洞口,所述洞口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三,同样,所述滑轮三能够在洞口内进行转动,且滑轮三所处平面与滑轮一以及滑轮二所处平面共面,则三道滑轮共面,可通过同一道绳索在三者之间牵拉移动,所述洞口左右之间的内宽只需要略大于滑轮三的宽度,而固定竖板之间的内宽与固定条板之间的内宽也只需要略大于滑轮一与滑轮二的宽度,这样能够保证滑轮转动时的稳定,避免其转动时发生左右偏移。本技术的有利优势是,可以通过绳索穿设在三道滑轮上对物料进行提拉,如拌和砂浆,砌砖块等,方便物料接放,由于砌筑墙体或对墙体进行抹灰时,进行到一定高度后,脚手架上由于施工人员站立的板体位置较高,这样工人才能触及施工,但是给物料接放带来不便,工人只能来回上下脚手架拿放物料,或者通过其他工人在下方通过杆子等对物料进行顶推传递,由于建筑物料一般较重,接放不稳还很容易砸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本技术则能方便解决该问题。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固定竖板的上方位置与固定条板的末端上方位置分别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两端部位通过连接片分别固定在固定竖板的上侧与固定条板的末端上侧,使得限位片得到固定,且滑轮一的上侧边沿与滑轮二的上侧边沿均贴近其对应位置的限位片的底侧面,相当于限位片对滑轮一与滑轮二的上方形成限制,从而避免在牵拉绳索从滑轮一及滑轮二上脱离。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滑轮三的前侧边沿贴近洞口的内侧前侧边部位,这样对穿过该处的牵拉绳索形成限制,避免绳索从滑轮三部位脱离。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竖杆属于活动设置在板体的侧边部位,所述竖杆的底端两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板体的侧边部位在设置竖杆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道与固定孔位置对应的螺丝孔,相对应的固定孔与螺丝孔内能够锚入同一道螺栓,从而将固定片及竖杆固定到板体上,而不需要使用到本技术的作用时,只需将竖杆整体拆下即可,不影响板体用于他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过程中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过程中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位置部件分离状态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洞口部位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方便物料接放的墙体施工脚手架承台板,如图1所示,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为具备一定宽度的长条形板状结构,实际上,板体1的整体轮廓形状为长条形的板体结构,而一般脚手架均采用金属材料,为了节省用料,板体1上可布置大量镂空,只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即可,所述板体1的侧边部位设置有竖杆2,如图2所示,所述竖杆2与板体1保持垂直关系,所述竖杆2的顶端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竖板21,所述固定竖板21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一31,所述滑轮一31能够在固定竖板21之间进行转动,所述竖杆2的顶部位置外侧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条板22,所述固定条板22的末端部位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二32,同样,所述滑轮二32能够在固定条板22的末端部位之间进行转动,且滑轮一31所处平面与滑轮二32所处平面共面,即滑轮一31与滑轮二3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板体1上在设置有竖杆2位置的里侧部位设置有矩形状的洞口11,如图2及图4中洞口部位俯视图所示,所述洞口1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三33,同样,所述滑轮三33能够在洞口11内进行转动,且滑轮三33所处平面与滑轮一31以及滑轮二32所处平面共面,则三道滑轮共面,则可通过同一道绳索在三者之间牵拉移动,所述洞口11左右之间的内宽只需要略大于滑轮三33的宽度,而固定竖板21之间的内宽与固定条板22之间的内宽也只需要略大于滑轮一31与滑轮二32的宽度,这样能够保证滑轮转动时的稳定,避免其转动时发生左右偏移。本技术的有利优势是,可以通过绳索穿设在三道滑轮上对物料进行提拉,如图1所示,便于拌和砂浆,砌砖块等物料的接放,由于砌筑墙体或对墙体进行抹灰时,进行到一定高度后,脚手架上由于施工人员站立的板体1位置较高,这样工人才能触及施工,但是给物料接放带来不便,工人只能来回上下脚手架拿放物料,或者通过其他工人在下方通过杆子等工具对物料进行顶推传递,由于建筑物料一般较重,接放不稳还很容易砸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本技术则能方便解决该问题。作为改进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竖板21的上方位置与固定条板22的末端上方位置分别设置有限位片4,所述限位片4的两端部位通过连接片41分别固定在固定竖板21的上侧与固定条板22的末端上侧,使得限位片4得到固定,且滑轮一31的上侧边沿与滑轮二32的上侧边沿均贴近其对应位置的限位片4的底侧面,相当于限位片4对滑轮一31与滑轮二32的上方形成限制,从而避免在牵拉绳索从滑轮一31及滑轮二32上脱离。作为改进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滑轮三33的前侧边沿贴近洞口11的内侧前侧边部位,这样对穿过该处的牵拉绳索形成限制,避免绳索从滚轮三33部位脱离。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竖杆2属于活动设置在板体1的侧边部位,如图3所示,所述竖杆2的底端两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片23,所述固定片23上设置有固定孔24,所述板体1的侧边部位在设置竖杆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道与固定孔24位置对应的螺丝孔12,相对应的固定孔24与螺丝孔12内能够锚入同一道螺栓,从而将固定片23及竖杆2固定到板体1上,在不需要使用到本技术的作用时,只需将竖杆2整体拆下即可,不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物料接放的墙体施工脚手架承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为具备一定宽度的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板体(1)的侧边部位设置有竖杆(2),所述竖杆(2)与板体(1)保持垂直关系,所述竖杆(2)的顶端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竖板(21),所述固定竖板(21)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一(31),所述滑轮一(31)能够在固定竖板(21)之间进行转动,所述竖杆(2)的顶部位置外侧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条板(22),所述固定条板(22)的末端部位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二(32),同样,所述滑轮二(32)能够在固定条板(22)的末端部位之间进行转动,且滑轮一(31)所处平面与滑轮二(32)所处平面共面;/n所述板体(1)上在设置有竖杆(2)位置的里侧部位设置有矩形状的洞口(11),所述洞口(1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三(33),同样,所述滑轮三(33)能够在洞口(11)内进行转动,且滑轮三(33)所处平面与滑轮一(31)以及滑轮二(32)所处平面共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物料接放的墙体施工脚手架承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为具备一定宽度的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板体(1)的侧边部位设置有竖杆(2),所述竖杆(2)与板体(1)保持垂直关系,所述竖杆(2)的顶端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竖板(21),所述固定竖板(21)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一(31),所述滑轮一(31)能够在固定竖板(21)之间进行转动,所述竖杆(2)的顶部位置外侧部位固定设置有两道固定条板(22),所述固定条板(22)的末端部位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二(32),同样,所述滑轮二(32)能够在固定条板(22)的末端部位之间进行转动,且滑轮一(31)所处平面与滑轮二(32)所处平面共面;
所述板体(1)上在设置有竖杆(2)位置的里侧部位设置有矩形状的洞口(11),所述洞口(1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设置有滑轮三(33),同样,所述滑轮三(33)能够在洞口(11)内进行转动,且滑轮三(33)所处平面与滑轮一(31)以及滑轮二(32)所处平面共面。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曹宏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