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36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包括底座、垂直固定于底座上的直爬梯、固定在直爬梯底端的支腿,底座上升降设置有平台,底座上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铰接在底座上、另一端滑移设置在平台上,第二连接杆一端滑移设置在底座上、另一端铰接在平台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交叉设置且相互铰接;升降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底座的两端;底座上设置有带动第二连接杆在底座上移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对高度进行调节,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电梯井道是轿厢和对重装置或液压缸柱塞运动的空间,此空间是以井道底坑的底、井道壁和井道顶为界限的。为了出入,在每个层站开有入口。电梯井道是一个上下贯通的通道,为了在电梯井道中进行施工需要用到电梯井道操作平台。申请号为CN201620842236.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平台、直爬梯和斜撑杆。平台包括由若干平台纵梁和若干平台横梁焊接成的矩形或正方形钢框架,直爬梯包括二根平行的爬梯直档和若干爬梯横档焊接成的钢爬梯,斜撑杆为二根平行的槽钢,斜撑杆的一端固焊于爬梯直档底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平台的一侧平台横梁的下方中部固焊。上述电梯井道操作平台的高度不可调节,不能适应层高变化较多的非标准层施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能够对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包括底座、垂直固定于底座上的直爬梯、固定在直爬梯底端的支腿,所述底座上升降设置有平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铰接在底座上、另一端滑移设置在平台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滑移设置在底座上、另一端铰接在平台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交叉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升降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底座的两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带动第二连接杆在底座上移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杆滑移连接在底座上,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第二连接杆在底座上的一端向着靠近第一连接杆的方向移动。第二连接杆与底座所成的夹角逐渐变大,使得平台被第二连接杆顶起并向上升起。两组升降组件的配合使用提升了平台升降时的稳定性,使得平台不易发生倾斜和晃动。对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提升了工作人员施工时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和平台上均开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均铰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上的限位块滑移连接在平台上的限位槽中,对第一连接杆产生了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一连接杆在平台上的移动更加平稳。第二连接杆上的限位块滑移连接在底座上的限位槽中,对第二连接杆产生了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连接杆在底座上的移动更加平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为T型槽,所述限位块为与T型槽相匹配的T型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的限位槽和T型的限位块相互配合使用,增加了限位槽和限位块的接触面积,对限位块产生了更好的限位作用,避免限位块沿着限位槽移动时从限位槽中脱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固定杆、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丝杆、铰接在固定杆上的支撑杆;所述固定杆位于第二连接杆背离平台的一端,所述支撑杆背离固定杆的一端滑移设置在丝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状态时,丝杆、支撑杆和固定杆之间相互平行,丝杆转动使得支撑杆连接在丝杆上的一端发生移动。支撑杆和丝杆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丝杆和固定杆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推动了第二连接杆在底座上的一端向着靠近第一连接杆的方向移动,使得平台上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铰接在支撑杆上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位于支撑杆背离固定杆的一端,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在丝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转动时,移动块沿着丝杆的轴向发生移动,带动支撑杆转动,从而驱动固定杆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和移动块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相互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支撑杆和移动块共同作用一起驱动固定杆进行移动,提升了固定杆移动时的平稳性,使得多个支撑杆对固定杆的支撑力更加均匀,避免固定杆在移动时发生歪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有摇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把方便了工作人员握持,提升了操作的舒适性,更加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丝杆的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和直爬梯之间固定有斜撑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一加固杆设置于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固定有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二加固杆位于第二连接杆靠近平台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撑杆支撑在底座和直爬梯之间,使得斜撑杆、底座和直爬梯之间构成三角形框架,提升了整个装置的稳固性,结构更加结实耐用。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起到了加固稳定的作用,提升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结构的稳固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底座和平台之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配合使用,使平台能够上升,提高了工作人员使用时的便捷性;2.设置有两个升降组件,并通过驱动组件同时控制两个升降组件运作,使得平台受力均匀,提高了平台上升时的稳定性;3.通过转动丝杆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使得支撑杆转动,固定杆和丝杆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固定杆驱动升降组件将平台抬升起来,丝杆上固定的摇把使工作人员更方便转动丝杆,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开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支撑板,2、直爬梯,3、支腿,31、横杆,32、竖杆,4、平台,51、第一连接杆,511、第一加固杆,52、第二连接杆,521、第二加固杆,61、限位槽,62、限位块,71、固定杆,72、丝杆,73、支撑杆,74、移动块,8、摇把,9、斜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包括底座1、直爬梯2和支腿3。直爬梯2垂直固定在底座1的一个侧边上。支腿3固定在直爬梯2的底端,支腿3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直爬梯2的两端。支腿3由横杆31和竖杆32组成,横杆31与直爬梯2的长度方向相同,竖杆32与横杆31相互垂直设置。底座1和直爬梯2之间固定有斜撑杆9,斜撑杆9一端固定在底座1背离直爬梯2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直爬梯2背离底座1的一端。参照图1和图3,底座1上升降设置有平台4,底座1上设置有带动平台4升起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底座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长度相同。第一连接杆51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另一端滑移连接在平台4的底面上。第二连接杆52一端滑移设置在底座1上、另一端铰接在平台4的底面上。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之间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铰接轴位于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的中间位置。参照图3,底座1的上表面和平台4的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垂直固定于底座(1)上的直爬梯(2)、固定在直爬梯(2)底端的支腿(3),所述底座(1)上升降设置有平台(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另一端滑移设置在平台(4)上,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一端滑移设置在底座(1)上、另一端铰接在平台(4)上,所述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相互交叉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升降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底座(1)的两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带动第二连接杆(52)在底座(1)上移动的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垂直固定于底座(1)上的直爬梯(2)、固定在直爬梯(2)底端的支腿(3),所述底座(1)上升降设置有平台(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另一端滑移设置在平台(4)上,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一端滑移设置在底座(1)上、另一端铰接在平台(4)上,所述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相互交叉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升降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底座(1)的两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带动第二连接杆(52)在底座(1)上移动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平台(4)上均开有限位槽(61),所述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上均铰接有限位块(62),所述限位块(62)滑动连接在限位槽(6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61)为T型槽,所述限位块(62)为与T型槽相匹配的T型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宁宁杜福义李文战王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世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