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35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包括马道主体,以及设于马道主体两端的防滑底座;所述马道主体由若干依次布置的马道单元构成,相邻两段马道单元之间通过铰链相连,二者可绕铰接端自由旋转;所述防滑底座设于首尾两段马道单元的端部;每一马道单元配置至少一个支撑座,支撑座的一端与马道单元铰接,支撑座的另一端可绕铰接端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平放并将支撑座竖起时可作为施工用人行马道,马道主体折叠或竖直放置可作为梯子使用,安全稳固;通过铰链的旋转及其它简单的操作完成上述两种功能的切换,灵活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大面积板混凝土浇筑时,施工工人来回走动操作时多直接踩踏大面积板,易造成大面积板面筋变形,影响大面积板的质量。部分建筑工程会配置人行马道,但现有的人行马道便携性差,移动及使用不便,且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多次利用,间接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作为梯子使用的便携式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包括马道主体,以及设于马道主体两端的防滑底座;所述马道主体由若干依次布置的马道单元构成,相邻两段马道单元之间通过铰链相连,二者可绕铰接端自由旋转;所述防滑底座设于首尾两段马道单元的端部;每一马道单元配置至少一个支撑座,支撑座的一端与马道单元铰接,支撑座的另一端可绕铰接端转动。按上述方案,所述马道单元包括两根平行的梯柱,以及若干沿梯柱长度方向间隔安装的踏板,相邻两段马道单元的梯柱端部通过铰链相连,二者可绕梯柱自由旋转;所述支撑座设于梯柱的外侧面,支撑座的一端与梯柱铰接,支撑座的另一端可绕铰接端转动。按上述方案,在支撑座的铰接端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与梯柱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限位挡板,以及垂直于梯柱长度方向的竖直限位板,支撑座的自由端可绕铰接端在0~90°的范围内转动。按上述方案,所述防滑底座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按上述方案,所述梯柱和踏板均分别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平放并将支撑座竖起时可作为施工用人行马道,用于浇筑大面积板面混凝土时施工人员行走,避免对面筋踩踏影响施工质量;本技术其马道主体折叠或竖直放置可作为梯子使用,安全稳固;本技术通过铰链的旋转及其它简单的操作完成上述两种功能的切换,灵活性高;2、本技术所述马道主体由多个可折叠的马道单元铰接而成,安拆方便;可标准化生产,节省了施工工程造价,适应大多数施工环境;3、本技术的主体结构采用为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质量轻,便于携带及周转再利用;4、本技术中设计防滑底座,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完全折叠合闭状态时的立面图。图3为本实施例作为M形折叠梯时的立面图。图4为本实施例作为混凝土浇筑时人行马道的侧面图。其中:1、铰链;2、踏步;3、支撑座;4、防滑底座;5、梯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包括马道主体,以及设于马道主体两端的防滑底座4;所述马道主体由若干依次布置的马道单元构成,相邻两段马道单元之间通过铰链1相连,二者可绕铰接端自由旋转;所述防滑底座4设于首尾两段马道单元的端部;每一马道单元配置至少一个支撑座3,支撑座3的一端与马道单元铰接,支撑座3的另一端可绕铰接端转动。本实施例中,马道单元有四段,通过三个铰链1依次相连;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完全折叠的示意图。优选地,所述防滑底座4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马道单元包括两根平行的梯柱5,以及若干沿梯柱5长度方向间隔安装的踏板,相邻两段马道单元的梯柱5端部通过铰链1相连,二者可绕梯柱5自由旋转;在梯柱5的外侧面设有支撑座3,支撑座3的一端与梯柱5铰接,支撑座3的另一端可绕铰接端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梯柱5和踏板均分别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梯柱5与踏板铆接,形成稳固的受力结构;铰链1为与铝合金梯柱5材料及尺寸配套的成品铰链,通过其内部的插销等结构将两段铝合金梯柱5进行连接,同时使两节梯柱5间可自由旋转,形成不同角度以满足本产品不同用途的需求。优选地,在支撑座3的铰接端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与梯柱5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限位挡板,以及垂直于梯柱5长度方向的竖直限位板,支撑座3的自由端可绕铰接端在0~90°的范围内转动。作为浇筑混凝土施工时的人行马道使用时,如4图所示:各马道单元之间的梯柱5水平;各支撑座3打开,其自由端绕铰接端旋转至与梯柱5呈90°夹角时通过限位结构锁死,放置于模板面上,作为人行马道的竖向支撑结构;施工人员在踏步2与梯柱5组成的平面上通行,有效避免施工人员直接踩踏面筋。作为梯子使用,如3图所示:通过铰链1连接的梯柱5打开呈相同锐角,构成M形;踏步2通过特殊的铆接工艺固定于梯柱5上,作为踏步2方便人员上下;各支撑座3收回至与梯柱5平行方向并通过限位结构锁死,不影响本实施例作为M形梯时的使用;安装于首尾两端的防滑底座4及中部的铰链1支撑于地面上,与梯柱5共同组成竖向受力结构;防滑底座4及铰链1与地面接触,这种多点接触式结构安全可靠,可在较低高度的竖向作业中完美发挥梯子的作用,提高施工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马道主体,以及设于马道主体两端的防滑底座;所述马道主体由若干依次布置的马道单元构成,相邻两段马道单元之间通过铰链相连,二者可绕铰接端自由旋转;所述防滑底座设于首尾两段马道单元的端部;每一马道单元配置至少一个支撑座,支撑座的一端与马道单元铰接,支撑座的另一端可绕铰接端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马道主体,以及设于马道主体两端的防滑底座;所述马道主体由若干依次布置的马道单元构成,相邻两段马道单元之间通过铰链相连,二者可绕铰接端自由旋转;所述防滑底座设于首尾两段马道单元的端部;每一马道单元配置至少一个支撑座,支撑座的一端与马道单元铰接,支撑座的另一端可绕铰接端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周转的多用途人行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道单元包括两根平行的梯柱,以及若干沿梯柱长度方向间隔安装的踏板,相邻两段马道单元的梯柱端部通过铰链相连,二者可绕梯柱自由旋转;所述支撑座设于梯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鸿肖毅徐辉任超罗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