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240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包括分流阻沙坡、沉沙槽、调节圈和集水井盖,所述分流阻沙坡为倒置圆台状,且分流阻沙坡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分流阻沙坡通过混凝土层镶嵌有鹅卵石,所述分流阻沙坡最底端设置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置有沉沙槽,沉沙槽的外壁与分流阻沙坡底边相配合,沉沙槽的内壁内侧设置有集水井盖。分流阻沙坡可以滞留泥沙、分散汇流,而沉沙槽和调节圈的设计能够防止生产建项目产生的废土、废渣以及有害固体物质进入地下排水系统造成堵塞和污染,调节圈可以根据降雨条件和生产建设项目的特点控制该装置的排水集水的速度和拦挡杂质的砾径,大大提高泥沙、废渣等的拦挡效果,防止生产建设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集流装置
,具体为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
技术介绍
集水井,有时也称检查井,是在埋设地下管道时每隔一段距离,或在转弯处用砌块砌成上面加盖的圆形的井。便于平时管道检查和疏通,生产建设项目区的集水暗沟容易受到重载车辆的重压,因此对暗沟埋藏深度和集水沟顶部的承重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且堵塞后的疏通工作难度较大,项目区传统的集水井结构缺少阻泥沉沙装置,无法拦截强降雨和较大汇流冲移的粗质砂砾等杂质,造成下水系统堵塞影响排水效果,而集水明沟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无法阻拦泥沙、废渣和石砾等进入集水沟渠,长期堆积阻断排水沟截面,影响集水排水的效果,同时造成生产建设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以解决目前的集流装置排水效果不好,容易堵塞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包括分流阻沙坡、沉沙槽、调节圈和集水井盖,所述分流阻沙坡为倒置圆台状,且分流阻沙坡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分流阻沙坡通过混凝土层镶嵌有鹅卵石,所述分流阻沙坡最底端设置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置有沉沙槽,沉沙槽的外壁与分流阻沙坡底边相配合,沉沙槽的内壁内侧设置有集水井盖,所述沉沙槽的内壁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且该凹槽内设置有调节圈,所述集水井盖上端面位于内壁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所述内壁上端三分之一处均匀设置有流水口,所述调节圈上均匀设置有进水口。进一步的,所述鹅卵石以“品”字形排列顺序镶嵌在分流阻沙坡上。进一步的,所述沉沙槽为“U”形槽,且沉沙槽镶嵌在放置槽内,沉沙槽的材质为不锈钢。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高度位置与集水井盖的高度位置一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圈通过凹槽与内壁构成滑动结构,且调节圈上端设置有调节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内壁的流水口与调节圈上的进水口形状大小相匹配。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势:该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设置有分流阻沙坡、沉沙槽和调节圈。分流阻沙坡可以滞留泥沙、分散汇流,而沉沙槽和调节圈的设计能够防止生产建项目产生的废土、废渣以及有害固体物质进入地下排水系统造成堵塞和污染,调节圈可以根据降雨条件和生产建设项目的特点控制该装置的排水集水的速度和拦挡杂质的砾径,大大提高泥沙、废渣等的拦挡效果,防止生产建设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附图说明图1是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俯视图;图3是调节圈和内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分流阻沙坡1、沉沙槽2、调节圈3和集水井盖4,分流阻沙坡1为倒置圆台状,且分流阻沙坡1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层,分流阻沙坡1通过混凝土层镶嵌有鹅卵石5,分流阻沙坡1坡面的坡度为5-15°,提前用混凝土浇筑硬化,且表面以鹅卵石5呈一定的排列结构镶砌,能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地表扰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分流阻沙坡1最底端设置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置有沉沙槽2,沉沙槽2可以拆卸安装,方便清理槽内底部沉积物,沉沙槽2的外壁201与分流阻沙坡1底边相配合,保证水可以正常流入沉沙槽2内,沉沙槽2的内壁202内侧设置有集水井盖4,沉沙槽2的内壁202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6,凹槽6与内壁202为固定连接,提高连连接强度,且该凹槽6内设置有调节圈3,集水井盖4上端面位于内壁202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保证经分流阻沙坡1分散、削能的小股径流能够汇入沉沙槽2内,能够将初步沉淀的槽内积水导向集水井进入下水管道内,内壁202上端三分之一处均匀设置有流水口7,调节圈3上均匀设置有进水口8。鹅卵石5以“品”字形排列顺序镶嵌在分流阻沙坡1上,施工简单,能够避免集水部件安装过程中造成的地表扰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品”字形的分流阻沙坡面设计具备分散水流,滞留、拦挡泥沙的作用;同时削弱水流动能,为泥沙进入环状沉沙槽2沉淀准备条件,科学的结构设计有效的减弱了生产建设项目开发区的水土流失,避免了泥沙在下水管道堆积引发的问题。沉沙槽2为“U”形槽,且沉沙槽2镶嵌在放置槽内,可以拆卸安装,方便清理槽内底部沉积物,避免汇流溢过导流口直接进入下水系统,沉沙槽2的材质为不锈钢。限位套3的直径与孔6的直径一致,保证上下通透,不影响使用,且限位套3的上端与瓶盖2为固定连接,提高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放置限位套3在使用的时候破损和脱落。凹槽6的高度位置与集水井盖4的高度位置一致,调节圈3通过凹槽6与内壁202构成滑动结构,且调节圈3上端设置有调节把手,内壁202的流水口7与调节圈3上的进水口8形状大小相匹配,当水流入沉沙槽2内以后,转动调节把手,调节圈3就会在凹槽6内旋转,调节圈3不会从凹槽6内脱落,进水口8和流水口7就会交错,当遇到较大规模的降雨和汇流,分流阻沙坡1的分流阻滞效果和沉沙槽2的缓冲、沉淀作用发挥有限时,调节圈3能够根据拦挡需要进行调节,控制进水量和最大允许通过杂质粒径,可以达到拦挡泥沙、枯枝落叶及固体物质进入地下排水管道,防止生产建项目产生的废土、废渣以及有害固体物质进入地下排水系统造成堵塞和污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的思路及实施方法,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阻沙坡(1)、沉沙槽(2)、调节圈(3)和集水井盖(4),所述分流阻沙坡(1)为倒置圆台状,且分流阻沙坡(1)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分流阻沙坡(1)通过混凝土层镶嵌有鹅卵石(5),所述分流阻沙坡(1)最底端设置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置有沉沙槽(2),沉沙槽(2)的外壁(201)与分流阻沙坡(1)底边相配合,沉沙槽(2)的内壁(202)内侧设置有集水井盖(4),所述沉沙槽(2)的内壁(202)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6),且该凹槽(6)内设置有调节圈(3),所述集水井盖(4)上端面位于内壁(202)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所述内壁(202)上端三分之一处均匀设置有流水口(7),所述调节圈(3)上均匀设置有进水口(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泥沉沙的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阻沙坡(1)、沉沙槽(2)、调节圈(3)和集水井盖(4),所述分流阻沙坡(1)为倒置圆台状,且分流阻沙坡(1)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分流阻沙坡(1)通过混凝土层镶嵌有鹅卵石(5),所述分流阻沙坡(1)最底端设置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置有沉沙槽(2),沉沙槽(2)的外壁(201)与分流阻沙坡(1)底边相配合,沉沙槽(2)的内壁(202)内侧设置有集水井盖(4),所述沉沙槽(2)的内壁(202)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6),且该凹槽(6)内设置有调节圈(3),所述集水井盖(4)上端面位于内壁(202)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所述内壁(202)上端三分之一处均匀设置有流水口(7),所述调节圈(3)上均匀设置有进水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泥沉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翔惟刘霞李想唐俊张春强姜雅琼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