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淑红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20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包括水泵、除污泵和若干管道,管道包括过滤管,过滤管的形状为锥形且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过滤管的内部分为除污部、过滤部和清水部,过滤部设置有多层过滤网,除污部设置有进水口,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除污管和抽水管,除污管和抽水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盘,连接盘与过滤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网架,两个连接盘之间设置有桥接架,桥接架与过滤管通过连接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段式的过滤管可有效过滤流水,利用水泵和除污泵分别从清水部和除污部抽取相应的介质,而且本装置不仅具有利用率高的特点,而且除污除泥效果较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设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并且设置相应数量的水利管道完成输送。然而,在河道底部有大量的淤泥与泥沙,如不及时清理,容易引起水利管道堵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抬高河床。现有的水利设备在取水的同时一般只通过简单的过滤设备将抽水过滤,结构简单,除污除泥效果较差,而且很容易将淤泥和泥沙抽到管道和水泵中。这样的话,不仅对水泵本身的设计寿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实际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水利设备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除污除泥效果较好且利用率较高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包括水泵、除污泵和若干管道,所述管道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形状为锥形且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大头端的端面为开放端,所述小头端的端面为封闭端,所述过滤管的内部按从大头端至小头端的方向设置有除污部、过滤部和清水部,所述过滤部设置有多层过滤网,所述除污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除污管和抽水管,所述除污管和抽水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与过滤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网架,两个连接盘之间设置有桥接架,所述桥接架与过滤管通过连接杆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管的前端底部边缘设置有结构倒角,所述过滤管上设置有与结构倒角连接且绕过滤管边缘分布的角板,所述角板的前端设置有泥铲。作为优选,所述多层过滤网的网孔按从大头端至小头端的方向逐渐变小。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至少有两对且其与过滤管的连接端靠近大头端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桥接架包括两个横杆和若干个纵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利用连接盘可外接支撑设备而将本装置固定;采用三段式的过滤管可有效过滤流水,而且利用水泵和除污泵分别从清水部和除污部抽取相应的介质,而清水部中的清水对过滤部中的介质有反冲洗效果。本装置不仅具有过滤能力高、利用率高的特点,而且除污除泥效果较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盘与桥接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水泵;2、除污泵;3、管道;31、过滤管;31a、除污部;31b、过滤部;31c、清水部;31d、进水口;32、除污管;33、抽水管;4、连接盘;5、连接网架;6、桥接架;61、横杆;62、纵杆;7、连接杆;8、角板;9、泥铲;10、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前”、“后”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包括水泵1、除污泵2和若干管道3,管道3包括过滤管31,过滤管31的形状为锥形且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大头端的端面为开放端,小头端的端面为封闭端,过滤管31的内部按从大头端至小头端的方向设置有除污部31a、过滤部31b和清水部31c,过滤部31b设置有多层过滤网10,除污部31a设置有进水口31d,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除污管32和抽水管33,除污管32和抽水管3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盘4,连接盘4与过滤管31之间设置有连接网架5,两个连接盘4之间设置有桥接架6,桥接架6与过滤管31通过连接杆7连接。其中,利用连接盘4可外接支撑设备而将本装置固定,该支撑设备可以使独立的支撑悬架,也可以是抽水车上的悬臂梁;采用三段式的过滤管31可有效过滤流水,淤泥和泥沙被过滤部截留在除污部31a,过滤后的清水进入清水部31c中;利用水泵1和除污泵2分别从清水部和除污部抽取相应的介质。过滤管31采用锥形的设计有利于淤泥和泥沙留在除污部31a中,而且可以使清水部31c的动量水足够水泵1抽取而不发生空抽;同时,清水部31c中的清水对过滤部31b中的介质有反冲洗效果,可有效防止过滤部31b堵塞。连接网架5起到支撑抽水管或除污管的作用,而且可以拦截流水中携带的垃圾。桥接架6设置在两个连接盘4之间可提高连接网架5的支撑强度,或者也可作为连接架体与外接设备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架可提高桥接架的抗弯强度。为了提高利用率,本技术在过滤管31的前端底部边缘设置有结构倒角,过滤管上设置有与结构倒角连接且绕过滤管边缘分布的角板8,角板8的前端设置有泥铲9。通过移动本装置可使泥铲9铲起一定量的淤泥,使其在流水作用下从进水口31d进入除污部以被抽走。为了提高本装置的过滤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多层过滤网的网孔按从大头端至小头端的方向逐渐变小、过滤部中的过滤网10呈梯级过滤,过滤效果逐渐增强,缩短了过滤时间。为了提高桥接架的抗弯强度,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杆7至少有两对且其与过滤管的连接端靠近大头端设置。每对连接杆7有两根杆状结构与桥接架连接。两对连接杆7与桥接架6的不同位置连接,形成立体的支撑结构,支撑效果好,有效提高了桥接架6的抗弯强度。进一步地,桥接架6包括两个横杆61和若干个纵杆62。桥接架6本身可作为工作人员的行走支撑机构以对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维护维修,这样也就提高了桥接架本身的利用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包括水泵、除污泵和若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形状为锥形且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大头端的端面为开放端,所述小头端的端面为封闭端,所述过滤管的内部按从大头端至小头端的方向设置有除污部、过滤部和清水部,所述过滤部设置有多层过滤网,所述除污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除污管和抽水管,所述除污管和抽水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与过滤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网架,两个连接盘之间设置有桥接架,所述桥接架与过滤管通过连接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除泥装置,包括水泵、除污泵和若干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形状为锥形且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大头端的端面为开放端,所述小头端的端面为封闭端,所述过滤管的内部按从大头端至小头端的方向设置有除污部、过滤部和清水部,所述过滤部设置有多层过滤网,所述除污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除污管和抽水管,所述除污管和抽水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与过滤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网架,两个连接盘之间设置有桥接架,所述桥接架与过滤管通过连接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宋淑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