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17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水管,包括管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大量的过水孔,管体的开口用于连接抽水管路;管体具有用于填装滤料的内腔;还包括过滤件,用于遮挡管体的开口,以免在抽水时抽走滤料。通过抽水管路的抽吸在管体内腔中形成负压,对管体周围土层中的水进行抽吸,同时,管体内腔中填装滤料,且在过滤件的遮挡下,滤料能够稳定地处于管体内腔中对吸入的水中混杂的土层颗粒过滤,防止土层颗粒堵塞管路,确保降水管可以应用于对裂隙性黏土层的降水施工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水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水管。
技术介绍
随着对基建施工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基建施工方法和系统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隧道施工做为基础施工技术的一种,在公路、铁路等施工建设中较为普遍。隧道施工一般除了需要开挖双向隧道,往往还需要在双向两隧道之间建设联络通道,然而对于不同的地质状况,联络通道的施工难度各不相同。对于联络通道施工位置存在上层滞水的情况,在开挖联络通道之前,往往需要进行降水。目前也有与联络通道降水施工的相关技术,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400713A、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用于联络通道隧内降水辅助施工的方法所公开的降水方法,这种降水方法在实施时会在联络通道的四角位置处打入降水导管,降水导管向隧道内有一定倾角,土层中的水能够依靠重力作用渗透到降水导管内,并沿出水管流至隧道内,然后将隧道内的积存水用抽水泵排出。这种降水导管仅作为流水管,供滞水依靠自身重力流入并沿降水导管流向隧道内,因此,其仅适用于渗透性较大的土层或者无粘性土的土层。但是对于上部有上层滞水的带有裂隙的粘土层中施工联络通道,由于粘性土渗透系数小,具有较好的隔水效果,这样上层滞水就不能通过重力自动渗入降水导管中,因此上述现有技术文件公开的降水导管对于裂隙性粘土层的隧道联络通道降水施工并不适用。而裂隙性黏土层在施工过程中,土层受到扰动后上层滞水会经裂隙较快渗透至开挖面,与开挖面的粘性土混合在一起形成泥浆,给施工带来很大麻烦和困难。因此,需要有一种降水管在隧道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对裂隙性粘土层进行降水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水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降水管不适用于对裂隙性粘土层进行降水施工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中降水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水管,包括管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大量的过水孔,管体的开口用于连接抽水管路;管体具有用于填装滤料的内腔;还包括过滤件,用于遮挡管体的开口,以免在抽水时抽走滤料。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降水管的管口与抽水管路连接,通过抽水管路的抽吸在管体内腔中形成负压,由于管体的另一端封闭,因此在各个过水孔处形成吸力,对降水管周围土层中的水进行抽吸,将降水管周围土层内的水吸入降水管内,促进上层滞水渗向降水管并最终被吸至降水管内排出。同时,管体内腔中填装滤料,且在过滤件的遮挡下,能够防止滤料被从管体内腔中吸出,以对吸入的水中混杂的土层颗粒过滤,防止土层颗粒堵塞抽水管路,确保降水管可以应用于对裂隙性粘土层的降水施工中。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件为用于填装滤料的滤网袋。有益效果为:滤料填装在滤网袋内,滤网袋将所有滤料包覆成一个整体,使滤料整体能够稳定地处于填装与管体内,而不会在抽水时被抽走。同时,在降水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拉出滤网袋而方便地将滤料从降水管内腔中清出。进一步地,所述滤网袋为长筒状滤网袋,且滤网袋的直径与管体内径相等。有益效果为:滤网袋的直径与管体内径相等使得滤网袋能够被滤料撑开并贴紧管体内壁,进而使得管体内腔中填满滤料,滤料直接对过水孔靠近管体内腔一侧的孔口封堵,防止土层颗粒进入管体内腔中,使得降水管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开设过水孔的部分为过水孔段,所述滤网袋的长度大于所述过水孔段的长度。有益效果为:使得所有过水孔所对应的管体内腔处都填装有滤料,以在水由过水孔进入管体内腔时对各个过水孔处的水进行过滤,使得降水管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降水管还包括安装在管口处的滤水盖,滤水盖上开设有出水孔,且具有用于与抽水管路连接的连接结构。有益效果为:设置滤水盖,在管口处进行遮挡,防止装有滤料的滤网袋从管口处脱出。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件为安装在管口处的滤水盖,滤水盖上开设有出水网孔,且具有用于与抽水管路连接的连接结构。有益效果为:采用滤水盖可以简单方便地对管体内的滤料进行阻拦,使得降水管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封闭端为锥形尖端。有益效果为:锥形尖端能够有效减小管体向土层中插入时的阻力,确保降水管便于被打入土层中。进一步地,管体为分段结构,各单段管之间可拆连接。有益效果为:根据降水管实际所要插入的土层的厚度,适应性地增减单段管体的数量,以调整管体的长度,提高降水管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降水管实施例1的内部填充有滤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降水管实施例1的内部填充有滤料的第一管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降水管实施例1的内部填充有滤料的第二管段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降水管实施例1的滤水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降水管实施例2的内部填充有滤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第一管段;3-第二管段;4-接箍;5-过水孔;6-滤网袋;7-滤料;8-滤水盖;9-滤水网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降水管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打入待降水施工土层中的管体1,本实施例中,管体1为分段结构,具体由两段单段管对接而成,其中一段管为第一管段2,另外一段为第二管段3,第一管段2和第二管段3之间通过接箍4可拆连接。接箍4为圆筒状,内壁开设内螺纹。管体1上开设有大量的过水孔5,使得管体1周围粘土层内的水能够经过水孔5进入降水管的管体1内。第一管段2的结构如图2所示,一端为封闭的锥形尖端,该端作为管体1向待降水施工的土层中插入的插入端,能够减小管体1向土层中插入时的阻力。另一端为平口端,平口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第一管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水管,其特征是,包括:/n管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大量的过水孔,管体的开口用于连接抽水管路;/n管体具有用于填装滤料的内腔;/n还包括过滤件,用于遮挡管体的开口,以免在抽水时抽走滤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水管,其特征是,包括:
管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大量的过水孔,管体的开口用于连接抽水管路;
管体具有用于填装滤料的内腔;
还包括过滤件,用于遮挡管体的开口,以免在抽水时抽走滤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管,其特征是,所述过滤件为用于填装滤料的滤网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水管,其特征是,所述滤网袋为长筒状滤网袋,且滤网袋的直径与管体内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水管,其特征是,所述管体开设过水孔的部分为过水孔段,所述滤网袋的长度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强石岭刘璞李阳阳农成敏李杰康伟王玉龙邵孟来郭辉蒋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