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17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公路路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包括悬臂段,锚固段,桩身折线角呈θ,桩身配筋植入钢轨,桩后回填土体土工格栅系统,锚固桩由悬臂段和锚固段组成,锚固段设置在陡坡内,悬臂段竖直设置在锚固段上;悬臂段和锚固段桩身呈折线型,其折线角为θ,悬臂段主筋和锚固段主筋也呈θ;相邻两个悬臂段之间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后回填土体并铺设土工格栅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减小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路填方挖方边坡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涉及硬质岩陡坎地段、软硬岩结合地段公路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属于公路路基工程

技术介绍
近年快速发展的公路工程建设,使我国西南山区公路网逐步趋于完善,山区公路的建设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一是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二是高填深挖对环境破坏严重,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破坏后将很难恢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多采用桩与挡土墙结合形式减小高填深挖的影响范围,挡土墙的形式主要有桩板墙、重力式挡土墙、土钉墙,桩的形式主要有矩形截面人工挖孔桩,圆形截面钻孔灌注桩,挡土墙与锚固桩相结合,能起到很好的收坡效果。锚固桩的锚固深度应根据悬臂段长度、推力大小和桩截面尺寸来确定,传统直线型锚固桩的锚固段必须设计到一定深度才能保证桩后土体稳定性。但当陡坎段路堤锚固桩外侧覆土厚度较薄时,会导致锚固桩外侧土反力偏小,不能满足锚固段的要求,故外侧覆土厚度较薄段均应按悬臂端来计算,这就需要增长直线型锚固桩的锚固段、增加锚固桩的截面面积才能满足设计要求。这无疑增加了施工难度、拉长了施工周期、增加了工程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另或软硬岩结合段,软岩上覆于硬质岩之上,岩层分界面形成向边坡内的倾角,如采用传统的直线型锚固桩,为满足锚固段深度要求,须爆破开挖硬质岩,施工难度大、风险高。限于传统直线型锚固桩在陡坎地段路基和软硬岩结合地段路基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工程费用高等因素,使得山区公路位于上述段落的路基支挡工程设计和施工频频受阻,由此可见,公路路基支挡结构中的新型锚固桩支挡结构设计成为了山区公路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鉴于此,国内外学者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何在满足设计要求范围内减小锚固桩桩截面尺寸、缩短锚固段长度成为了研究重点。专利CN202787236U公开了一种新型锚固桩,其主要特点为锚固桩的底部垂直延伸,形成横向锚固段,可减小桩截面尺寸,提高锚固桩性能,但有限的横向结构在侧向土压力较大时不能满足支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要求,容易产生沿桩端的整体滑动,造成路基的失稳。专利CN107447777A公开了一种孔内点锚锚固桩挡墙,通过悬臂段加设锚索的形式,可缩短锚固段深度,但锚固段仍然需要一定的深度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尤其是在陡坎路段,为了使桩外侧岩土体达到一定厚度,必须增大锚固段的设置。另外,在软硬岩结合路段,此技术仍需要爆破硬质岩来满足锚固段的设计要求。综上所述,公路填挖方边坡会压占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设置桩间挡土墙是很好的收坡形式,以减小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硬质岩陡坎地段和软硬岩结合地段的支挡结构的锚固段的开挖施工难度大、周期长、工程造价高,因此,如何优化锚固段的设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设计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公路硬质岩陡坎地段和软硬岩结合地段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公路硬质岩陡坎地段和软硬岩结合地段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包括至少2个锚固桩,锚固桩后有土工格栅系统;锚固桩由悬臂段和锚固段组成,锚固段设置在陡坡内,悬臂段竖直设置在锚固段上;所述悬臂段内设置有悬臂段主筋;所述锚固段内设置有锚固段主筋;主筋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和增加悬臂段及锚固段的强度;悬臂段和锚固段桩身呈折线型,其折线角为θ,悬臂段主筋和锚固段主筋也呈θ;相邻两个悬臂段之间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后回填土体并铺设土工格栅系统。进一步,悬臂段和锚固段的主筋为钢筋笼中植入钢轨。进一步,对于硬质岩,所述桩身折线角θ=135°,对于软硬岩结合地段,桩身折线角θ=90+α,α软硬岩分界面倾角。进一步,所述锚固段和悬臂段钢轨在绑扎钢筋笼时植入,锚固段钢轨为两根,悬臂段钢轨为一根。进一步,所述锚固段和悬臂段钢轨长度为4m,钢轨距锚固桩内侧及两侧边缘不小于25cm。进一步,所述土工格栅系统采用高密度聚氯乙烯双向土工格栅,幅宽不小于5.0m,网孔直径50~80mm。进一步,所述的悬臂段为矩形或带翼缘的矩形。所述的悬臂段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为矩形(适用于桩间重力式挡土墙和桩间土钉墙)或带翼缘的矩形(适用于桩板墙)。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①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坐标现场确定锚固桩准确位置;②场地平整,清除锚固桩施工区的表层土,按照设计台阶的宽、高开挖边坡平台,整平锚固桩基础顶面平台,标示锚固桩的四个角点位置以便于准确施工锚固段;③锚固段开挖,核实现场岩层走向,对于硬质岩,根据硬质岩陡坎地段确定锚固桩桩身折线角θ=135°;对于软硬岩结合地段,按沿软硬岩分界面开挖,现场软硬岩分界面向边坡内侧的倾角为α°时,桩身折线角θ=90+α,根据岩体性质和风化程度选择人工开挖或者小型爆破,锚固段应分段开挖,每段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④吊装钢筋笼和钢轨,钢筋笼应提前在地面绑扎好,根据钢轨距锚固桩内侧及两侧边缘的距离,将钢轨与锚固桩内合适的主筋绑扎,悬臂段和锚固段主筋的弯折角度应与悬臂段和锚固段相对应,以保证钢筋笼与桩身设计角度一致性;在钢筋笼悬臂段吊装到位后,测量悬臂段主筋角度,保证悬臂段主筋竖直;⑤制模并浇筑混凝土,按照桩身截面尺寸制模,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30,悬臂段和锚固段必须一次浇筑成型,严禁形成水平施工缝,如因现场施工条件必须分段浇筑,在两次浇筑水平交界面处布短筋进行加固;⑥待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挂挡土板并回填墙后土体,回填土体通铺土工格栅,间距0.6m。进一步,所述土工格栅系统铺设及土体填筑须在锚固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进行施工。本技术所述的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及其工法,其特点是:锚固桩由悬臂段和锚固段组成,悬臂段和锚固段呈折线形式,锚固段沿软硬岩分界面向边坡内侧倾斜,能更好地在保证悬臂段稳定性的同时,增加悬臂段抗顺层滑动的性能。悬臂段和锚固段转折处,桩身内布置钢轨以增强桩体的抗弯强度,悬臂段竖向布置一根钢轨,竖直钢轨两侧锚固段布置两根,与锚固段桩身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减小了施工难度,硬质岩地段开挖桩孔必须采用爆破,难以控制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风险较高。本技术只需要开挖至软硬岩结合面后,沿结合面开挖软质岩,减小了施工难度和风险,更有利于控制施工质量;②节省了工程造价,自然界中诸多硬质岩本身强度高于一般的混凝土强度,传统的与硬质岩中开挖桩孔造成了经济浪费。本技术充分利用硬质岩条件,通过锚固段桩身与硬质岩相结合,以硬质岩为锚固桩基础,节省了工程造价;③缩短了工期,由于凿设锚固桩基础方量小,桩与桩之间不影响,不需要跳槽开挖,缩短了工期,同时也节省了工程间接费用;④减小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本技术在陡坎地段所需的锚固段较短,开挖的岩体方量小,从源头上减小了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技术能有效提升锚固桩的工作性能,大大缩短锚固段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个锚固桩,锚固桩后有土工格栅系统; 锚固桩由悬臂段和锚固段组成,锚固段设置在陡坡内,悬臂段竖直设置在锚固段上; 所述悬臂段内设置有悬臂段主筋; 所述锚固段内设置有锚固段主筋;主筋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和增加悬臂段及锚固段的强度; 悬臂段和锚固段桩身呈折线型,其折线角为θ,悬臂段主筋和锚固段主筋也呈θ; 相邻两个悬臂段之间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后回填土体并铺设土工格栅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个锚固桩,锚固桩后有土工格栅系统;锚固桩由悬臂段和锚固段组成,锚固段设置在陡坡内,悬臂段竖直设置在锚固段上;所述悬臂段内设置有悬臂段主筋;所述锚固段内设置有锚固段主筋;主筋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和增加悬臂段及锚固段的强度;悬臂段和锚固段桩身呈折线型,其折线角为θ,悬臂段主筋和锚固段主筋也呈θ;相邻两个悬臂段之间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后回填土体并铺设土工格栅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悬臂段和锚固段的主筋为钢筋笼中植入钢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硬质岩,所述桩身折线角θ=135°,对于软硬岩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成何博高文信谢佳能李洪岗高立张丛绘朱贯东段胜警朱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曲靖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