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17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滑坡治理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包括沿滑坡体坡面倾斜方向依次设置有截水沟和排水边沟,截水沟的长度方向沿滑坡体纵剖面方向延伸,截水沟设置有若干条,排水边沟位于滑坡体的坡脚处,所述截水沟内设置有若干处跌水井,跌水井的底部与排水边沟之间连通有排水管,使滑坡体坡面上的水依次经过截水沟、跌水井和排水管后汇集到排水边沟中。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经济可靠的边坡处治方案来实现对滑坡进行快速治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滑坡治理加固结构
,具体为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在治理边坡后缘山体高陡、地表汇水急促,坡体所在区域暴雨频发,且坡体主要由黏土、粉质黏土或碎石土等组成的土质滑坡时,会在边坡上设置截水沟对沿坡面流动的地表水体进行截流,并通过截水沟的两端将水排走,从而减少地表水体下渗和对坡面的冲刷;同时,在边坡的坡脚设置排水边沟来对边坡水体进行收集排流,避免水体长时间冲刷和下渗至坡体内而导致边坡稳定性的大幅度降低。鉴于暴雨时降水量的突然增大,黏土、粉质黏土或碎石土在降雨下渗和表层冲刷作用下易导致边坡土体重度增加、物理力学参数降低,从而诱发滑坡的形成。当滑坡变形体初步形成后,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经济可靠的边坡排水方案,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实现对边坡进行快速加固是滑坡治理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后缘山体高陡、暴雨条件下地表汇水急促,坡体主要由黏土、粉质黏土或碎石土等组成的土质滑坡的排水加固结构,以实现对滑坡的经济和快速治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包括沿滑坡体坡面倾斜方向依次设置有截水沟和排水边沟,截水沟的长度方向沿滑坡体纵剖面方向延伸,截水沟设置有若干条,排水边沟位于滑坡体的坡脚处,所述截水沟内设置有若干处跌水井,跌水井的底部与排水边沟之间连通有排水管,使滑坡体坡面上的水依次经过截水沟、跌水井和排水管后汇集到排水边沟中。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1、从边坡坡体后缘汇集的雨水流入截水沟内,沿截水沟汇集到跌水井中,通过跌水井和底部的排水管将雨水排入到坡脚的排水边沟内,从而避免了从边坡后缘汇集的雨水沿边坡表面流动和下渗对边坡造成的强烈冲刷和土体弱化而使边坡产生失稳。2、通过设置跌水井和排水管,增加了截水沟的泄水口,避免了截水沟因排水路径长、排水坡度较小而导致排水不及时,从而导致雨水溢出并对坡体造成冲刷和弱化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边坡的排水能力和整体稳定性。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采用了有别于传统圬工挡防结构的排水结构对滑坡进行快速加固,多次的工程试验证明,本方案施工简单、经济成本低、安全性强、治理效果显著,也可用于滑坡的抢险治理。进一步,所述排水管采用埋设的方式进行固定。采用埋设方式,利用四周土体的挤压对排水管进行固定,无需单独设置支撑排水管的结构,降低了排水管的固定难度;同时,将排水管埋设,可以避免排水管因长时间受到太阳照射而加速老化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延长排水管的使用寿命;将排水管埋设还可以避免排水管暴露在边坡表面而受到边坡上滚落的岩土对排水管造成损坏的现象发生,减少对排水管的维护操作,从而减少了后期的维护成本。进一步,所述排水管长度方向沿边坡横剖面方向,排水管的入水口位于跌水井的底部,出水口位于排水边沟的侧壁上。有利于缩短水流的流动距离,实现水流快速的汇集到排水边沟中。进一步,所述排水管为波形排水管。波形排水管埋设在土体中时,可以增强波形排水管与四周土体的咬合,使土体在波形排水管的轴向对波形管壁形成支撑,使波形排水管沿坡体倾斜方向保持稳定;同时,波形排水管也对土体进行支撑,使土体不易滑动。进一步,所述跌水井的深度为1.5~3米。将跌水井的深度控制在1.5~3米范围内,既可以保证跌水井对截水沟内的水进行收集,避免出现截水沟内的水溢出的现象,又可以避免当边坡表层土体在降雨的冲刷作用下发生表层滑移而造成截水沟破坏时,跌水井不会破坏失效,使跌水井可以继续进行边坡排水,同时,当边坡的截水沟受到破坏后,还可以根据跌水井的位置来修复截水沟,减小了修复的难度,提高了修复的效率。进一步,所述跌水井的顶部固设有网片式的井盖。设置井盖后,可以避免边坡上滑落的石块掉落进跌水井中而堵塞跌水井,同时也可以减少石块掉落进跌水井后所增加的清理工作。进一步,所述跌水井的底部固设有覆盖排水管的入水口的挡渣网片。设置挡渣网片,可以避免随水流移动的石块、枝叶、塑料等杂物堵塞排水管,进而保证排水管的排水通畅。进一步,所述排水边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使排水边沟的结构强度更高,从而使排水边沟不易发生损坏。进一步,所述排水边沟靠滑坡体一侧的侧壁呈宽高比不小于2∶3的梁式结构。侧壁采用宽高比不小于2∶3的梁式结构,使排水边沟靠滑坡体一侧的侧壁得以加厚,从而增大了排水边沟侧壁的刚度和整体性,可以使侧壁在宽度方向上对排水边沟上部坡体进行支撑,提高了坡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实施例一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横断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平面图;图4为图3的横断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排水边沟的横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坡体A、截水沟1、第一排截水沟11、第二排截水沟12、跌水井2、排水管4、排水边沟5、侧壁51、底板52、纵筋53、箍筋54。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包括排水边沟5和截水沟1,截水沟1位于排水边沟5的上方。截水沟1设置在边坡的坡体A后缘,截水沟1的长度方向沿坡体纵剖面延伸,截水沟1的横断面呈矩形。截水沟1内沿截水沟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处跌水井2,跌水井2呈边长和深度均为1.5米的方井。跌水井2的顶部嵌设有网片式的井盖,井盖采用直径为10-16㎜钢筋、钢筋间距为8-12㎝焊接而成。跌水井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跌水井2的底部嵌设有覆盖在排水孔上的挡渣网片,挡渣网片采用直径为6-10㎜钢筋、钢筋间距为3-5㎝焊接而成。排水孔处与排水边沟5之间连通有排水管4,排水管4的上端与排水孔密封连接,排水管4的顶部埋置于排水边沟5的顶面以下不小于5cm,本实施例中,排水管4优选为直径为40㎝的波形塑料管。排水管4采用埋设的方式进行固定,排水管4埋设在坡面线下,其坡率根据跌水井底部与排水边沟侧壁顶部以下不小于5㎝处的高程综合确定。排水边沟5的横断面呈矩形,排水边沟5采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成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从坡体A后缘汇集的雨水流入截水沟1内,沿截水沟将雨水汇集到跌水井2中,通过跌水井2和排水管4将雨水排入到坡脚的排水边沟5内,从而避免了边坡后缘汇集的雨水沿边坡表面流动而对边坡造成强烈的冲刷和下渗作用而使边坡发生失稳。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仅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截水沟设置有两排,沿坡体A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排截水沟11和第二排截水沟12;两排截水沟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跌水井2,两排截水沟的跌水井2之间通过排水管4连通;第二排截水沟12的跌水井2通过排水管4与排水边沟5连通。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仅在于:如图5所示,排水边沟5靠山体侧的侧壁51呈宽高比为2∶3的梁式结构,本实施例中靠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包括沿滑坡体坡面倾斜方向依次设置有截水沟和排水边沟,截水沟的长度方向沿滑坡体纵剖面方向延伸,截水沟设置有若干条,排水边沟位于滑坡体的坡脚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沟内设置有若干处跌水井,跌水井的底部与排水边沟之间连通有排水管,使滑坡体坡面上的水依次经过截水沟、跌水井和排水管后汇集到排水边沟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包括沿滑坡体坡面倾斜方向依次设置有截水沟和排水边沟,截水沟的长度方向沿滑坡体纵剖面方向延伸,截水沟设置有若干条,排水边沟位于滑坡体的坡脚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沟内设置有若干处跌水井,跌水井的底部与排水边沟之间连通有排水管,使滑坡体坡面上的水依次经过截水沟、跌水井和排水管后汇集到排水边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采用埋设的方式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长度方向沿边坡横剖面方向,排水管的入水口位于跌水井的底部,出水口位于排水边沟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滑坡治理的排水加固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涛刘小辉黄明庆李怀海唐热情冯文涛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