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17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支撑结构。其包括:岩土层,所述岩土层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护桩,所述支护桩远离岩土层的一侧设置有冠梁,所述支护桩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腰梁,所述冠梁以及腰梁远离岩土层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远离岩土层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岩土层的一侧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远离岩土层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支撑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方便安装以及拆卸,从而能够对内支撑的部件进行二次回收利用,进而大大的节约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超高层建筑常常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域,与小区较近,有的一些甚至紧邻地铁站、周边商业街道,为了节约用地空间,往往会设计较深的地下室。而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通常在挡土桩或连续墙的基础上加设内支撑体,内支撑通常使用绳锯切割进行拆除。授权公开号为CN107476316A的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内外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锚杆/索、球形转向支座、上压杆、下压杆、支护桩、内支撑结构和内外支撑连系杆,锚杆/索为30°~60°的大倾角岩土锚杆/索,锚杆/索1一端锚固在稳定岩土体内,另一端深入基坑内与球型转向支座相连接。支护桩上设有冠梁和腰梁,上压杆一端与球型转向支座连接,另一端与冠梁连接。下压杆一端与球型转向支座连接,另一端与腰梁连接,内外支撑连系杆与内支撑结构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压杆与冠梁、下压杆与腰梁以及锚杆与支座之间的连接都是通过焊接相固定,这势必会造成各个部件之间无法拆卸,对此,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内支撑结构,能够方便安装以及拆卸,从而能够对内支撑的部件进行再次回收利用,进而大大的节约了资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支撑结构,包括:岩土层,所述岩土层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护桩,所述支护桩远离岩土层的一侧设置有冠梁,所述支护桩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腰梁,所述冠梁以及腰梁远离岩土层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远离岩土层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岩土层的一侧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远离岩土层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支撑架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拆卸,从而能够对内支撑的部件进行再次的回收利用,进而大大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各个部件之间连接强度高,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内支撑的稳定性,确保施工的安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压杆靠近岩土层一端的螺纹杆,开设在所述冠梁以及腰梁远离岩土层一侧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套设在所述压杆上的连接块,开设在所述连接块上的通孔,设置所述通孔内且用于连接连接块与冠梁以及腰梁的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组件,从而能够将压杆与冠梁以及腰梁牢固的固定在一起,避免出现压杆与冠梁以及腰梁之间发生松动的情况,确保冠梁以及腰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可方便拆卸。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架靠近岩土层一侧的放置槽,安装在所述锚杆靠近支撑架一侧且与放置槽相配合的安装块,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撑架靠近岩土层一侧且用于固定安装块的锁定块,所述支撑架靠近岩土层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锁定块的锁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连接组件,从而能够将锚杆与支撑架牢固的固定在一起,避免出现锚杆与支撑架之间发生松动的情况,确保支撑架与锚杆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可方便拆卸。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架靠近岩土层一侧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的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且与锁定块相抵接的锁定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锁定组件,从而能够将锁定块牢固的固定在放置槽内,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锁定块与放置槽之间发生松动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杆远离岩土层一侧竖板,设置在所述竖板远离压杆一侧的横杆,设置在所述横杆以及竖板连接处的L形块,所述L形块与竖板以及横杆之间通过螺钉相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撑架更加的稳定,从而大大的提高内支撑的稳定性,使得施工更加的安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护桩远离岩土层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岩土层的一端与支撑架可拆卸式安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杆,能够将支护桩与支撑架牢固的固定在一起,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内支撑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有可与安装块相互吸引的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磁铁,从而能够将安装块牢固的固定在放置槽内,进一步的提高了安装块与放置槽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栓与连接块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松的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垫片。能够起到防松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连接块与螺栓之间发生松动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能够方便拆卸,从而能够对内支撑的部件进行再次的回收利用,从而大大的节约了资源;2.设置第二连接组件,从而能够将锚杆与支撑架牢固的固定在一起,避免锚杆与支撑架之间发生松动的情况,确保支撑架与锚杆之间的连接强度;3.设置锁定组件,从而能够将锁定块牢固的固定在放置槽内,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锁定块与放置槽之间发生松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岩土层;2、支护桩;3、冠梁;4、腰梁;5、压杆;51、螺纹杆;511、竖板;512、横杆;513、L形块;514、螺钉;52、连接块;53、通孔;54、螺纹孔;541、垫片;55、螺栓;6、支撑架;61、放置槽;611、第二螺纹孔;612、第二螺纹杆;613、锁定扣;614、磁铁;63、锁定块;7、锚杆;71、安装块;621、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内支撑结构,包括:岩土层1,在岩土层1的一侧沿竖向设置有支护桩2,支护桩2沿水平方向呈线性排布。在支护桩2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安装有冠梁3,冠梁3与支护桩2相互垂直,冠梁3的材质为钢铁材料。同时在支护桩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腰梁4,腰梁4与冠梁3相互平行,冠梁3位于腰梁4的上方。在冠梁3以及腰梁4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冠梁3以及腰梁4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压杆5。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螺纹杆51、螺纹孔54、连接块52以及螺栓55。螺纹杆51安装在压杆5靠近岩土层1的一端;螺纹孔54开设在冠梁3以及腰梁4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螺纹杆51能够螺纹连接在螺纹孔54内;连接块52套设固定在压杆5上,同时在连接块52上开设有通孔53,通孔53的数量为四个,均分布在连接块52的四个边角,通孔53内设置有螺栓55,螺栓55能够穿过通孔53将连接块52固定在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支撑结构,包括:岩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土层(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护桩(2),所述支护桩(2)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设置有冠梁(3),所述支护桩(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腰梁(4),所述冠梁(3)以及腰梁(4)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压杆(5),所述压杆(5)远离岩土层(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6),所述岩土层(1)的一侧设置有锚杆(7),所述锚杆(7)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支撑架(6)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支撑结构,包括:岩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土层(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支护桩(2),所述支护桩(2)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设置有冠梁(3),所述支护桩(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腰梁(4),所述冠梁(3)以及腰梁(4)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有压杆(5),所述压杆(5)远离岩土层(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6),所述岩土层(1)的一侧设置有锚杆(7),所述锚杆(7)远离岩土层(1)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支撑架(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压杆(5)靠近岩土层(1)一端的螺纹杆(51),开设在所述冠梁(3)以及腰梁(4)远离岩土层(1)一侧且与螺纹杆(51)螺纹连接的螺纹孔(54),套设在所述压杆(5)上的连接块(52),开设在所述连接块(52)上的通孔(53),设置所述通孔(53)内且用于连接连接块(52)与冠梁(3)以及腰梁(4)的螺栓(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架(6)靠近岩土层(1)一侧的放置槽(61),安装在所述锚杆(7)靠近支撑架(6)一侧且与放置槽(61)相配合的安装块(71),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撑架(6)靠近岩土层(1)一侧且用于固定安装块(71)的锁定块(63),所述支撑架(6)靠近岩土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洁林田俊泽李瑾覃彦龙廖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黄埔建筑工程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