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85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污水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包括浮岛主体、浮框、栽培管、配重板和防腐层,所述浮岛主体由多个所述浮框组合而成,通过将浮岛主体采用多个浮框通过连接扣件组合而成,当某一处浮框出现问题时能够单独将其拆卸,便于后期的检修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通过在栽培管的底部设置有兜网,在将水生植物栽种到栽培管中时,兜网能够方便水中的水分接触到水生植物的根须,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且由水生植物滋生出的微生物能够对水中的氮、磷等进行吸收降解,能够净化水质,通过设置有防腐层,能够对浮框进行防护,避免浮框长期泡在水中被水所腐蚀,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
本技术涉及污水综合处理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
技术介绍
目前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并兼顾景观作用的人工浮岛,主要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水生植物技术,它是一种可以为多种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环境的漂浮结构,由人工浮岛平台、水生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人工浮岛通过扎在水中的植物根系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有机污染物起到促进降解的作用;人工浮岛上的植物根系、浮床和基质在吸附悬浮物的同时,也为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人工浮岛技术是一种具有去除污染、修复水体、恢复生态、改善景观等多种功能的新型生态环境技术,现有的生态浮岛通常不方便拆卸,后期的检修工作较为麻烦,且通常只是简单的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栽培管中,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得不到保证,同时净化水质的效果也一般,且浮框长期泡在水中,容易损坏,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生态浮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通过将浮岛主体采用多个浮框通过连接扣件组合而成,当某一处浮框出现问题时能够单独将其拆卸,便于后期的检修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通过在栽培管的底部设置有兜网,在将水生植物栽种到栽培管中时,兜网能够方便水中的水分接触到水生植物的根须,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且由水生植物滋生出的微生物能够对水中的氮、磷等进行吸收降解,能够净化水质,通过设置有防腐层,能够对浮框进行防护,避免浮框长期泡在水中被水所腐蚀,提高了实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其包括:浮岛主体、浮框、栽培管、配重板和防腐层,所述浮岛主体由多个所述浮框组合而成,所述浮框的四个外壁均设置有连接扣件,多个所述浮框通过连接扣件相连接,所述浮框上等距的开有多个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设置所述栽培管,所述栽培管的底部设置有兜网,所述浮框的底部设置所述配重板,所述浮框的外壁设置所述防腐层。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栽培管的左右两侧壁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板,所述栽培管通过限位板卡接在浮框上的容纳孔内。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配重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配重板的外壁设置有电镀锌层。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兜网上均匀的开有多个漏孔。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浮框采用PVC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浮岛主体采用多个浮框通过连接扣件组合而成,当某一处浮框出现问题时能够单独将其拆卸,便于后期的检修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通过在栽培管的底部设置有兜网,在将水生植物栽种到栽培管中时,兜网能够方便水中的水分接触到水生植物的根须,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且由水生植物滋生出的微生物能够对水中的氮、磷等进行吸收降解,能够净化水质,通过设置有防腐层,能够对浮框进行防护,避免浮框长期泡在水中被水所腐蚀,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栽培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腐层结构示意图。图中:浮岛主体100、浮框200、连接扣件210、容纳孔220、栽培管300、限位板310、兜网320、配重板400、防腐层5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包括浮岛主体100、浮框200、栽培管300、配重板400和防腐层500;请参阅图1,浮岛主体100由多个浮框200组合而成,浮岛主体100用于培养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请再次参阅图1,浮框200包括连接扣件210和容纳孔220,连接扣件210安装在浮框200的四周侧壁,容纳孔220等距的开设在浮框200上,多个浮框200用于通过连接扣件210组合在一起形成浮岛主体100,容纳孔200用于容纳栽培管300;请参阅图2,栽培管300包括限位板310和兜网320,栽培管300安装在容纳孔220内,限位板310安装在栽培管300的左右两侧壁顶部,兜网320安装在栽培管300的底部,栽培管300用于栽培水生植物,限位板310用于方便栽培管300卡接固定在浮框200上,兜网320用于方便兜住水生植物,并方便水漏入栽培管300中,滋养水生植物,同时方便水生植物的根须伸入水中;请再次参阅图2,配重板400安装在浮框200的底部,配重板400用于增加浮框200本身的重量,使浮框200浮在水面上时更加稳定;请参阅图3,防腐层500安装在浮框200的外壁,防腐层500用于提高浮框200的防腐蚀性能。工作原理:本
的技术人员将多个浮框200通过连接扣件210连接在一起,组合成浮岛主体100,将栽培管300放置进容纳孔220内,栽培管300上的限位板310卡在浮框200上,将水生植物栽种到栽培管300中,将浮岛主体100投放入水中,浮岛主体100漂浮在水面上,水生植物的根须通过兜网320延伸至水中,滋生出的微生物对水进行净化,配重板400提高了浮岛主体100的稳定性,防腐层500提高了浮框200的防腐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岛主体(100)、浮框(200)、栽培管(300)、配重板(400)和防腐层(500),所述浮岛主体(100)由多个所述浮框(200)组合而成,所述浮框(200)的四个外壁均设置有连接扣件(210),多个所述浮框(200)通过连接扣件(210)相连接,所述浮框(200)上等距的开有多个容纳孔(220),所述容纳孔(220)内设置所述栽培管(300),所述栽培管(300)的底部设置有兜网(320),所述浮框(200)的底部设置所述配重板(400),所述浮框(200)的外壁设置所述防腐层(5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岛主体(100)、浮框(200)、栽培管(300)、配重板(400)和防腐层(500),所述浮岛主体(100)由多个所述浮框(200)组合而成,所述浮框(200)的四个外壁均设置有连接扣件(210),多个所述浮框(200)通过连接扣件(210)相连接,所述浮框(200)上等距的开有多个容纳孔(220),所述容纳孔(220)内设置所述栽培管(300),所述栽培管(300)的底部设置有兜网(320),所述浮框(200)的底部设置所述配重板(400),所述浮框(200)的外壁设置所述防腐层(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粉果王永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