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流体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58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集装箱流体袋,包括有集装箱袋,在集装箱袋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集装箱袋内设有若干缓冲隔板,所述缓冲隔板自集装箱袋的上端/下端内壁朝对向延伸在集装箱袋内形成多个缓冲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集装箱袋内设有多个缓冲隔板,以在集装箱袋内的流体因外力作用而产生晃动时起到阻拦、缓冲、限制流体流动的作用,尤其是通过若干个缓冲隔板的设置在集装箱袋内形成多个缓冲区域,将集装箱袋内的流体限制于多个缓冲区域中,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流体在集装箱袋内的流动趋势,降低集装箱袋晃动的幅度,稳定了集装箱袋的重心,相应的,减少降低了集装箱袋在流体运输过程中发生破裂、甚至冲撞运输车的风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流体袋
本技术属于集装箱运输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集装箱流体袋。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用集装箱运输颗粒类或粉末状货物时,为避免货物与集装箱直接接触会采用吨袋、纸箱或布袋等进行分装再放入集装箱,该过程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所以集装箱内需要一种方便颗粒类或粉末状货物直接装卸的大型包装袋。流体(颗粒/粉体/浆体等)的集装箱运输是目前常用的、新型、大型的运输方式,其主要通过集装箱和集装箱流体(颗粒/粉体/浆体等)袋来进行运输。集装箱流体袋是一种新型的能够储存和运输各种非危险流体货物的软体包装容器。在非危险流体运输上可以代替昂贵的罐箱、铁桶等传统包装。只需支付单程运费,没有空箱返运费和清洗费用,并能有效避免货物交叉污染大量减省装卸、包装及物料管理等费用符合环保及食品包装要求,产品原材料对环境无污染,适合于海运、铁路、陆运等运输方式。由于其与传统的运输包装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因此在各类化工、石油、食品、饲料、农产品等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集装箱流体袋运输是目前常用的、大型的流体(液体/粉体)运输方式,其高效地解决了大量运输流体货物,但是由于流体的流动性,使得流体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在集装箱内摇晃,容易造成集装箱流体袋破裂,甚至出现集装箱运输车侧翻,车毁人亡的事故。要想安全的使用集装箱流体袋,就必须解决液袋重心偏移的问题,缓冲流体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流体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流体袋,包括有集装箱袋,在集装箱袋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集装箱袋内设有若干缓冲隔板,所述缓冲隔板自集装箱袋的上端/下端内壁朝对向延伸在集装箱袋内形成多个缓冲区域。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若干缓冲隔板分别自集装箱袋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且两两相邻的缓冲隔板间间隔一段距离。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若干缓冲隔板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分别自集装箱袋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另外一组分别自集装箱袋的下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一组内两两相邻的缓冲隔板间间隔一段距离,且两组间多个缓冲隔板相互两两交叉分布设置。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缓冲隔板为直板状或流线型弯曲状。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若干缓冲隔板分别自集装箱袋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并连接于下端内壁上,且两两相邻的缓冲隔板间间隔一段距离;在每一个缓冲隔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进卸料孔。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缓冲隔板为直板状、流线型弯曲状或螺旋状。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若干缓冲隔板自集装箱袋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并连接于下端内壁上,且至少两个缓冲隔板在集装箱袋内形成三角缓冲区域;在每一个缓冲隔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进卸料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集装箱袋内设有多个缓冲隔板,以在集装箱袋内的流体因外力作用而产生晃动时起到阻拦、缓冲、限制流体流动的作用,尤其是通过若干个缓冲隔板的设置在集装箱袋内形成多个缓冲区域,将集装箱袋内的流体限制于多个缓冲区域中,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流体在集装箱袋内的流动趋势,降低集装箱袋晃动的幅度,稳定了集装箱袋的重心,相应的,减少降低了集装箱袋在流体运输过程中发生破裂、甚至冲撞运输车的风险性。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连接关系而可以得出螺接或铆接或焊接或卡接或嵌接等方式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替用。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词及附图中所示出方位,各部件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如在上方可以为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它仅表示高于其他物;其他方位也可作类推理解。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出的具有实体形状部件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凡涉及具有实体形状的部件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是冲压、锻压、铸造、线切割、激光切割、铸造、注塑、数铣、三维打印、机加工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成本、精度进行适应性地选用或组合选用,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本技术为一种集装箱流体袋,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有集装箱袋10,在集装箱袋上设有进料口20和出料口30;在集装箱袋10内设有若干缓冲隔板40,所述缓冲隔板40自集装箱袋10的上端/下端内壁朝对向延伸在集装箱袋10内形成多个缓冲区域50。本技术在集装箱袋10内设有多个缓冲隔板40,以在集装箱袋10内的流体因外力作用而产生晃动时起到阻拦、缓冲、限制流体流动的作用,尤其是通过若干个缓冲隔板40的设置在集装箱袋10内形成多个缓冲区域50,将集装箱袋10内的流体限制于多个缓冲区域50中,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流体在集装箱袋10内的流动趋势,降低集装箱袋10晃动的幅度,稳定了集装箱袋10的重心,相应的,减少降低了集装箱袋10在流体运输过程中发生破裂、甚至冲撞运输车的风险性。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所述若干缓冲隔板40可分别自集装箱袋10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且两两相邻的缓冲隔板40间间隔一段距离。在如图2、3所示的实施例二、三中,所述若干缓冲隔板40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分别自集装箱袋10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另外一组分别自集装箱袋10的下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一组内两两相邻的缓冲隔板间40间隔一段距离,且两组间多个缓冲隔板40相互两两交叉分布设置。在实施二中,所述缓冲隔板40为直板状,在实施例三中,所述缓冲隔板40为流线型弯曲状。该结构较实施例一相比,其对流体流动趋势的限制、缓冲能力有大幅提高。在如图4、5、6所示的实施例四、五、六中,所述若干缓冲隔板40分别自集装箱袋10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并连接于下端内壁上,且两两相邻的缓冲隔板40间间隔一段距离;在每一个缓冲隔板40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进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流体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集装箱袋,在集装箱袋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集装箱袋内设有若干缓冲隔板,所述缓冲隔板自集装箱袋的上端/下端内壁朝对向延伸在集装箱袋内形成多个缓冲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流体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集装箱袋,在集装箱袋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集装箱袋内设有若干缓冲隔板,所述缓冲隔板自集装箱袋的上端/下端内壁朝对向延伸在集装箱袋内形成多个缓冲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流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缓冲隔板分别自集装箱袋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且两两相邻的缓冲隔板间间隔一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流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缓冲隔板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分别自集装箱袋的上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另外一组分别自集装箱袋的下端内壁朝对向延伸一段距离,一组内两两相邻的缓冲隔板间间隔一段距离,且两组间多个缓冲隔板相互两两交叉分布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顺隆集装箱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