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浆收集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563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浆收集槽,包括槽体以及位于槽体上侧的槽盖,所述槽体内设置清理机构,所述槽体上侧面上设置降温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纵向丝杆以及内框架,所述纵向丝杆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纵向丝杆上端套接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伞齿轮固定在转轴一端,所述转轴另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槽体一侧上部位置,所述内框架设置在槽体内,所述内框架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丝母,所述丝母一端与纵向丝杆连接,所述内框架下端面上设置刮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清理槽体内壁上的血浆,同时便于对血浆的保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浆收集槽
本技术涉及血浆收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浆收集槽。
技术介绍
血浆为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机体内、外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血浆的成分受机体的代谢活动和外环境的影响可发生相应变动,但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各种调节作用使血浆的成分保持相对恒定。当机体患病时,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变动可超出正常范围,因此测定血浆成分,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血浆在收集过程中使用收集槽进行收集,收集槽在血浆收集后,收集槽内壁上极易粘附血浆,固化的血浆不易清理,清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血浆收集槽,能够快速清理槽体内壁上的血浆,同时便于对血浆的保鲜。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浆收集槽,包括槽体以及位于槽体上侧的槽盖,所述槽体内设置清理机构,所述槽体上侧面上设置降温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纵向丝杆以及内框架,所述纵向丝杆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纵向丝杆上端套接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伞齿轮固定在转轴一端,所述转轴另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槽体一侧上部位置,所述内框架设置在槽体内,所述内框架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丝母,所述丝母一端与纵向丝杆连接,所述内框架下端面上设置刮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伞齿轮以及第二伞齿轮带动纵向丝杠转动,再通过内框架带动刮刀移动,刮刀移动将槽体内壁上粘附的血浆块进行刮除,实现了残留血浆的快速清理功能,提高清理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内框架另一侧表面固定导向环,所述导向环活动套接在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称开设在槽体内两侧表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框架移动带动导向环沿着导向杆移动,提高内框架移动时的导向性。进一步,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收纳槽以及密封塞,所述收纳槽开设在槽体上端面两侧,所述密封塞设置在槽盖下端面边缘处,且密封塞中轴线与收纳槽中轴线在同一条纵向直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冰袋放置在收纳槽内,并通过密封塞将收纳槽密封,能够对槽体内的血浆进行降温,保持血浆的新鲜度。进一步,所述密封塞外侧的槽盖上侧面上设置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卡接在胶条卡槽内,所述胶条卡槽开设在收纳槽外侧的槽体上侧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密封胶条卡入胶条卡槽内,能够提高槽体的密封性能,避免外部空气进入槽体内。进一步,所述槽体外侧面上套装隔热棉罩,所述隔热棉罩通过粘胶与槽体粘接固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阻隔外部热量与槽体进行交换,避免槽体能冷气的流失。进一步,所述槽体一侧表面下部设置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流量控制阀。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血浆进行排放,同时能够控制其流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槽体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槽盖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清理机构,2、槽盖,3、降温机构,4、隔热棉罩,5、排污管,6、槽体,31、收纳槽,32、密封塞,33、密封胶条,34、胶条卡槽,101、第一凹槽,102、纵向丝杆,103、转轴,104、第一伞齿轮,105、第二伞齿轮,106、丝母,107、内框架,108、刮刀,109、导向环,110、导向杆,111、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血浆收集槽,包括槽体6以及位于槽体6上侧的槽盖2,槽体6内设置清理机构1,槽体6上侧面上设置降温机构3,槽体6外侧面上套装隔热棉罩4,隔热棉罩4通过粘胶与槽体6粘接固定,槽体6一侧表面下部设置排污管5,排污管5上设置流量控制阀。图2为本技术中槽体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清理机构1包括纵向丝杆102以及内框架107,纵向丝杆102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101内,纵向丝杆102上端套接固定第二伞齿轮105,第二伞齿轮105与第一伞齿轮104啮合,第一伞齿轮104焊接固定在转轴103一端,转轴103另一端与手轮焊接固定,转轴103转动连接在槽体6一侧上部位置,内框架107设置在槽体6内,内框架107一侧表面焊接固定丝母106,丝母106一端与纵向丝杆102连接,内框架107下端面上焊接固定刮刀108,内框架107另一侧表面固定导向环109,导向环109活动套接在导向杆110,导向杆110固定连接第二凹槽111内,第二凹槽111与第一凹槽101对称开设在槽体6内两侧表面。图3为本技术中槽体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降温机构3包括收纳槽31以及密封塞32,收纳槽31开设在槽体6上端面两侧,密封塞32设置在槽盖2下端面边缘处,且密封塞32中轴线与收纳槽31中轴线在同一条纵向直线上,密封塞32外侧的槽盖2上侧面上设置密封胶条33,密封胶条33卡接在胶条卡槽34内,胶条卡槽34开设在收纳槽31外侧的槽体6上侧面上。当需要清理槽体6内壁上的血浆时,转动手轮,手轮通过转轴103带动第一伞齿轮104转动,第一伞齿轮104带动第二伞齿轮105转动,第二伞齿轮105带动纵向丝杆102转动,进而丝母106带动内框架107向下移动,内框架107同时带动导向环109沿着导向杆110移动,内框架107向下移动带动刮刀108向下移动,刮刀108向下移动将粘附在槽体6内壁上的刮除,降低作业人员清理难度。当将血浆输送至槽体6内后,将冰袋放置在收纳槽31内,并将密封塞32对准收纳槽31,然后将槽盖2装配在槽体6上,使密封塞32卡入收纳槽31内,同时将密封胶条33卡入胶条卡槽34,冰袋能够对槽体6进行降温,对血浆进行降温保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浆收集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6)以及位于槽体(6)上侧的槽盖(2),所述槽体(6)内设置清理机构(1),所述槽体(6)上侧面上设置降温机构(3),所述清理机构(1)包括纵向丝杆(102)以及内框架(107),所述纵向丝杆(102)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101)内,所述纵向丝杆(102)上端套接第二伞齿轮(105),所述第二伞齿轮(105)与第一伞齿轮(104)啮合,所述第一伞齿轮(104)固定在转轴(103)一端,所述转轴(103)另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03)转动连接在槽体(6)一侧上部位置,所述内框架(107)设置在槽体(6)内,所述内框架(107)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丝母(106),所述丝母(106)一端与纵向丝杆(102)连接,所述内框架(107)下端面上设置刮刀(1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浆收集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6)以及位于槽体(6)上侧的槽盖(2),所述槽体(6)内设置清理机构(1),所述槽体(6)上侧面上设置降温机构(3),所述清理机构(1)包括纵向丝杆(102)以及内框架(107),所述纵向丝杆(102)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101)内,所述纵向丝杆(102)上端套接第二伞齿轮(105),所述第二伞齿轮(105)与第一伞齿轮(104)啮合,所述第一伞齿轮(104)固定在转轴(103)一端,所述转轴(103)另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03)转动连接在槽体(6)一侧上部位置,所述内框架(107)设置在槽体(6)内,所述内框架(107)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丝母(106),所述丝母(106)一端与纵向丝杆(102)连接,所述内框架(107)下端面上设置刮刀(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血浆收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107)另一侧表面固定导向环(109),所述导向环(109)活动套接在导向杆(110),所述导向杆(110)固定连接第二凹槽(111)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金胡勇邓志军周志军李娟彭焱汪菲菲林连珍周雁翔岳胜兰邹浩勇李策生
申请(专利权)人: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