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28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包括燃料箱、燃料输送装置、燃烧热交换器、供暖管道组件、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总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和电池模组保温装置,燃烧热交换器的第一出水管路和第一进水管路连接在供暖管道组件上,燃烧热交换器的第二出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连接在电池模组保温装置上,电池模组保温装置包括导热筒、保温管道和保温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电池模组提供行驶能量,另设一个独立的取暖装置,大部分热量用于车厢供暖,少量热量为电池模组进行有效保温,既能够在保暖的情况下达到节能的目的,又能够保证汽车的高效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的供暖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世界对全球变暖等严峻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紧迫,世界各国和我国政府也加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的发展,电动汽车利用电能驱动,没有尾气排放,且电能可重复利用,价格经济,正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场新技术革命,但是受制于电动汽车主要为电能储存利用,受电池容量和技术条件限制,冬季车内取暖,除霜等附加使用能源会大大缩短汽车行驶里程,影响汽车正常行驶功能。现有电动汽车取暖技术主要为PTC取暖技术,将电动汽车电池所储存的电能通过电热丝转换成热能,为冬季车内取暖,除霜。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受电池容量及技术限制会导致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大大缩短,影响汽车发挥其最基本的行驶功能,在实际中导致车主要开车时宁愿牺牲舒适性而保全车辆行驶里程,这也更凸显电动汽车取暖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得到解决的迫切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包括燃料箱、燃料输送装置、燃烧热交换器、供暖管道组件、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总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和电池模组保温装置,所述燃料箱通过燃料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燃烧热交换器,所述燃烧热交换器的第一出水管路和第一进水管路连接在所述供暖管道组件上,所述燃烧热交换器的第二出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保温装置上,所述供暖管道组件布设于车厢底板中,所述供暖管道组件包括第一供暖管道、第二供暖管道、第三供暖管道、第四供暖管道、第五供暖管道、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呈周向布置在车厢底板中,所述第一供暖管道、第二供暖管道、第三供暖管道、第四供暖管道和第五供暖管道的出水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上,所述第二输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的出水端,所述第二输送管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供暖管道和第三输送管的进水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供暖管道和第五供暖管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三输送管的出水端通过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三供暖管道和第四供暖管道的进水端,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路的进水口处,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上,所述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所述电池模组保温装置包括导热筒、保温管道和保温筒,所述保温管道螺旋绕置在所述导热筒上,所述保温筒套于所述导热筒外。在本技术的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中,所述第一供暖管道、第二供暖管道、第三供暖管道、第四供暖管道和第五供暖管道均呈S型反复弯折在车厢底板中,所述第一供暖管道位于驾驶位下方,所述第二供暖管道位于副驾驶位下方,所述第三供暖管道、第四供暖管道和第五供暖管道均位于后排位下方。在本技术的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中,所述导热筒采用导热材料铝制成,套于电池模组外,所述导热筒和保温筒四角处均倒有圆角,外部设有螺旋卡板,所述螺旋卡板上还设有限位块。在本技术的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中,所述燃烧热交换器为双通道燃烧热交换器。在本技术的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中,所述燃料箱内装有汽油。在本技术的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汽油输送管和油泵,所述油泵安装在所述汽油输送管上。在本技术的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中,所述总电磁阀为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均为二位三通阀。实施本技术的这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燃料发热效率远远大于电池的特点,结合二者的优势,由电池模组提供行驶能量,而同时另设一个独立的取暖装置,以传统能源或环保新能源作为燃料,燃料箱、燃烧热交换器等可以设计在引擎箱或汽车适当位置,在车厢底板内布置供暖管道组件,大部分热量用于车厢供暖,少量热量为电池模组进行有效保温,既能够在保暖的情况下达到节能的目的,又能够保证汽车的高效工作;(2)供暖装置和保温装置均由水管里的加热水进行热量辐射,热量温和持续,不干燥,散热慢,不仅节能,还极大程度地保证了车内人员的舒适度;(3)燃烧热交换器为双通燃烧热交换器,供暖管道组件和电池模组保温装置可以分别独立工作,电池模组保温装置可以在电动汽车充电时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温,保证电池模组的冲电能力,也可以在电动汽车开动前进行保温,以保证电池模组的蓄电能力,使得该电动汽车在冬天也能够有效工作;(4)供暖管道组件由五组可独立工作的供暖管道构成,每组供暖管道配合输送管、循环水泵及电磁阀的使用,均能单独进行供暖工作,在车上人员少的情况,能够为各个座位上的人员进行单独供暖,也能够进行整车供暖,不仅极大地满足了车主和乘员的需要,还能够实现高效节能;(5)由于导热筒采用导热材料铝制成,且保温管道螺旋绕置在导热筒上,能够将保温管道上的热量迅速传导至电池模组,实现快速高效保温,而导热筒外的保温筒能够有效防止热量散发,导热筒套在电池模组外,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冬天以外的季节,只需将保温装置取走即可,避免电池模组过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池模组保温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导热筒与保温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中,包括燃料箱1、燃料输送装置3、燃烧热交换器4、供暖管道组件5、第一循环水泵6、第二循环水泵13、总电磁阀2、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0、温度传感器11和电池模组保温装置12,燃料箱1通过燃料输送装置3连接燃烧热交换器4,燃烧热交换器4为双通道燃烧热交换器,燃烧热交换器4的第一出水管路41和第一进水管路42连接在供暖管道组件5上,燃烧热交换器4的第二出水管路43和第二进水管路44连接在电池模组保温装置12上,供暖管道组件5布设于车厢底板中,供暖管道组件5包括第一供暖管道51、第二供暖管道52、第三供暖管道53、第四供暖管道54、第五供暖管道55、第一输送管56、第二输送管57和第三输送管58,第一供暖管道51、第二供暖管道52、第三供暖管道53、第四供暖管道54和第五供暖管道55均呈S型反复弯折在车厢底板中,第一供暖管道51位于驾驶位下方,第二供暖管道52位于副驾驶位下方,第三供暖管道53、第四供暖管道54和第五供暖管道55均位于后排位下方,第一输送管56呈周向布置在车厢底板中,第一供暖管道51、第二供暖管道52、第三供暖管道53、第四供暖管道54和第五供暖管道55的出水端均连接在第一输送管56上,第二输送管57连接在第一出水管路41的出水端,第二输送管57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7连接第一供暖管道51和第三输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箱(1)、燃料输送装置(3)、燃烧热交换器(4)、供暖管道组件(5)、第一循环水泵(6)、第二循环水泵(13)、总电磁阀(2)、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0)、温度传感器(11)和电池模组保温装置(12),所述燃料箱(1)通过燃料输送装置(3)连接所述燃烧热交换器(4),所述燃烧热交换器(4)的第一出水管路(41)和第一进水管路(42)连接在所述供暖管道组件(5)上,所述燃烧热交换器(4)的第二出水管路(43)和第二进水管路(44)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保温装置(12)上,所述供暖管道组件(5)布设于车厢底板中,所述供暖管道组件(5)包括第一供暖管道(51)、第二供暖管道(52)、第三供暖管道(53)、第四供暖管道(54)、第五供暖管道(55)、第一输送管(56)、第二输送管(57)和第三输送管(58),所述第一输送管(56)呈周向布置在车厢底板中,所述第一供暖管道(51)、第二供暖管道(52)、第三供暖管道(53)、第四供暖管道(54)和第五供暖管道(55)的出水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一输送管(56)上,所述第二输送管(57)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1)的出水端,所述第二输送管(57)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7)连接所述第一供暖管道(51)和第三输送管(58)的进水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8)连接所述第二供暖管道(52)和第五供暖管道(55)的进水端,所述第三输送管(58)的出水端通过第三电磁阀(9)连接所述第三供暖管道(53)和第四供暖管道(54)的进水端,所述温度传感器(11)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1)的进水口处,所述第一循环水泵(6)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1)上,所述第四电磁阀(10)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管路(43)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13)安装在所述第二进水管路(44)上,所述电池模组保温装置(12)包括导热筒(121)、保温管道(122)和保温筒(123),所述保温管道(122)螺旋绕置在所述导热筒(121)上,所述保温筒(123)套于所述导热筒(121)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车厢的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箱(1)、燃料输送装置(3)、燃烧热交换器(4)、供暖管道组件(5)、第一循环水泵(6)、第二循环水泵(13)、总电磁阀(2)、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0)、温度传感器(11)和电池模组保温装置(12),所述燃料箱(1)通过燃料输送装置(3)连接所述燃烧热交换器(4),所述燃烧热交换器(4)的第一出水管路(41)和第一进水管路(42)连接在所述供暖管道组件(5)上,所述燃烧热交换器(4)的第二出水管路(43)和第二进水管路(44)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保温装置(12)上,所述供暖管道组件(5)布设于车厢底板中,所述供暖管道组件(5)包括第一供暖管道(51)、第二供暖管道(52)、第三供暖管道(53)、第四供暖管道(54)、第五供暖管道(55)、第一输送管(56)、第二输送管(57)和第三输送管(58),所述第一输送管(56)呈周向布置在车厢底板中,所述第一供暖管道(51)、第二供暖管道(52)、第三供暖管道(53)、第四供暖管道(54)和第五供暖管道(55)的出水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一输送管(56)上,所述第二输送管(57)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1)的出水端,所述第二输送管(57)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7)连接所述第一供暖管道(51)和第三输送管(58)的进水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磁阀(8)连接所述第二供暖管道(52)和第五供暖管道(55)的进水端,所述第三输送管(58)的出水端通过第三电磁阀(9)连接所述第三供暖管道(53)和第四供暖管道(54)的进水端,所述温度传感器(11)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1)的进水口处,所述第一循环水泵(6)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1)上,所述第四电磁阀(10)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管路(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瑞熊乐许春霞吕海林郑泽昌曹越谢学明金萌夏君王露皓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