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栽培容器和树木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80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早些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的树木栽培容器和树木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由多孔材料形成的树木栽培容器,所述多孔材料满足以下条件A和/或条件B:条件A: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透气值(mL/cm↑[2]/s)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30,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条件B: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穿透阻力(N)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5,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早些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的树木栽培容器和树木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果树栽培中一般是将嫁接后经过1个季节的一年生苗固定种植于果园中,进行多年栽培。因此,成为园林需要数年时间,这期间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获得收益和不能进行改种。因此,近年来,提出缩短无收益期、引进新品种、加快改种的成苗育种的早期园林化方法。但是,移植长大的苗时,必须对根进行包裹操作,不仅需要大量劳力和熟练技术,而且不得不折断长大的根,导致成活率显著下降,即使可以成活,也会大大损坏树体,使移植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近年来根据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片或合成纤维非织造物热处理后的材料,提出了埋入型容器袋等树木栽培容器。使用这些树木栽培容器时,简化了上述对根进行包裹等的工作,并且大的根几乎不会从树木栽培容器中突出来,起到减少移植时折断树根的作用。但是,所述树木栽培容器大多情况下是作为建筑土木材料用设计而成的,所以对促进产生须根较为重要的水分或养分不能充分透入树木栽培容器内,使须根在树木栽培容器内的产生量受到抑制,在树木栽培容器内产生根相互缠绕成圈的现象,导致移植后成活率显著下降,其结果使移植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与此相对,由利用了表观密度小、具有粗糙结构的合成树脂片或合成纤维非织造物的材料构成树木栽培容器的情况下,具有使对促进产生须根较为重要的水分或养分充分透入到树木栽培容器内的功能,但是,几乎不能控制根向容器外侧的生长,这样不仅削弱了简化移植时对根进行包裹等工作的作用,而且存在须根易于折断,给移植后的成活率带来重大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早些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的树木栽培容器和树木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多孔材料形成的树木栽培容器,所述多孔材料满足以下条件A和/或条件B条件A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透气值(mL/cm2/s)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30,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条件B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穿透阻力(N)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5,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作为使所述多孔材料具有所述特定透气值和穿透阻力的方法,优选冲压加工法。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的第1实施方式是该容器由侧壁和底部构成,所述侧壁由透气值为120~200mL/cm2/s、穿透阻力为20~40N的多孔材料形成,所述底部由透气值为30~80mL/cm2/s、穿透阻力为10~20N的多孔材料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的第2实施方式是该容器由侧壁和底部构成,从所述侧壁的最下端到其高度的5%~40%的部分,由透气值为120~200mL/cm2/s、穿透阻力为20~40N的多孔材料形成,所述侧壁的其余的上边部分和所述底部由透气值为30~80mL/cm2/s、穿透阻力为10~20N的多孔材料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的第3实施方式是该容器由侧壁和底部构成,所述侧壁由透气值为30~80mL/cm2/s、穿透阻力为10~20N的多孔材料形成,所述底部由透气值为120~200mL/cm2/s、穿透阻力为20~40N的多孔材料形成。优选所述透气值为120~200mL/cm2/s、穿透阻力为20~40N的多孔材料,只有一面经过阻塞处理,并且从阻塞处理后的高密度一侧到未经阻塞处理的低密度一侧具有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差,优选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的外侧由所述阻塞处理后的高密度一侧的面形成,内侧由所述未经阻塞处理的低密度一侧的面形成。所述阻塞处理优选通过热处理、树脂加工或层叠加工进行。所述多孔材料优选是由粗细小于等于4丹尼尔的纱线形成的非织造物。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的第4实施方式是该容器由侧壁和底部构成,是由透气值为30~80mL/cm2/s、穿透阻力为10~20N的多孔材料形成的。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的第5实施方式是该容器由侧壁和底部构成,由开有孔径为100~300μm的微孔、透气值为30~80mL/cm2/s、穿透阻力为10~20N的多孔材料形成的材料构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多孔材料形成的树木栽培容器的树木栽培方法,所述多孔材料满足以下条件A和/或条件B条件A在随机10点测定的透气值(mL/cm2/s)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30,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条件B在随机10点测定的穿透阻力(N)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5,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由满足以下条件A和/或条件B的多孔材料形成条件A在随机10点测定的透气值(mL/cm2/s)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30,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条件B在随机10点测定的穿透阻力(N)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5,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所述透气值是用JISL-1096法的弗雷泽型透气性测试仪测定的值。所述穿透阻力是依照下述顺序测定的值。(a)依照JISL-1096法中记载的破裂强度测定法,将被测材料安装固定在强度测定器上。(b)沿与被测材料垂直的方向,移动JISL-1096法记载的表面粗糙度加工成小于等于0.8μm的呈20±10度角的圆锥形钻模,以5~20mm/分钟的匀速,使其顶端穿透被测定材料到固定位置。(c)测定此时圆锥形钻模承受的最大负荷(N),将其定为穿透阻力。树木移植中,重要的是控制根对树木栽培容器的材料的穿透难度和穿透后根的束缚状态。所述透气值与根的穿透难度的关系密切,所述穿透阻力与穿透后根的束缚状态关系密切。即树根可以穿透树木栽培容器的材料生长到树木栽培容器外面时,所述材料必须有足够的空隙,当透气值为120~200mL/cm2/s时,根的生长所必需的水分或养分等能够移动,根穿透材料,须根可以向容器外生长,若透气值为30~80mL/cm2/s,则根不能穿透容器,从而可以将根域控制在容器内。另一方面,穿透出的根是否长得粗大,取决于穿透出的根的纠缠状态,如果材料的穿透阻力不足20N,那么因材料引起的束缚缓和的根长粗,如果穿透阻力为20~40N,则根被材料束缚不能长粗。这样通过控制透气值和穿透阻力,可以控制根域,促进树木栽培容器内愈伤组织和须根的生长,提高了移植后的成活状态,同时可以早些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但是,即使控制了所述透气值和穿透阻力,如果这些值在一个材料中的偏差超过一定值,那么就不能提高移植后的成活率,不能在短期内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用树木栽培容器栽培树木时,如果树木栽培容器的透气值和穿透阻力存在偏差,存在透气值高、穿透阻力低的位置,则树木就会集中进攻该部分,使根从此处伸出。穿透树木栽培容器的须根即使是一根,也会从小根长成中根和大根,然后吸收养分的主体转移为该生长根,因而明显地抑制了树木栽培容器内愈伤组织的形成、须根的产生和生长,以及降低移植后的成活率,不仅如此,还会最终导致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由满足以下条件A和/或条件B的多孔材料形成条件A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透气值(mL/cm2/s)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30,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条件B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穿透阻力(N)的标准偏差小于等于5,并且变差系数小于等于15。本专利技术的树木栽培容器由于使用了满足该条件的多孔材料,从而可以控制根的穿透难度和穿透后的根的束缚状态。作为使所述多孔材料具有所述特定透气值和穿透阻力的方法,适于使用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树木栽培容器,其特征为,由多孔材料形成,所述多孔材料满足以下条件A和/或条件B:条件A: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透气值(mL/cm↑[2]/s)的标准偏差为小于等于30,而且变差系数为小于等于15;条件B: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穿 透阻力(N)的标准偏差为小于等于5,而且变差系数为小于等于15或15。

【技术特征摘要】
1.树木栽培容器,其特征为,由多孔材料形成,所述多孔材料满足以下条件A和/或条件B条件A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透气值(mL/cm2/s)的标准偏差为小于等于30,而且变差系数为小于等于15;条件B在随机的10点测定的穿透阻力(N)的标准偏差为小于等于5,而且变差系数为小于等于15或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木栽培容器,其特征为,所述多孔材料经过冲压加工获得。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木栽培容器,该树木栽培容器由侧壁和底部构成,其特征为,所述侧壁由透气值为120~200mL/cm2/s、穿透阻力为20~40N的多孔材料形成,所述底部由透气值为30~80mL/cm2/s、穿透阻力为10~20N的多孔材料形成。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木栽培容器,该树木栽培容器由侧壁和底部构成,其特征为,从所述侧壁的最下端到其高度的5~40%的部分,由透气值为120~200mL/cm2/s、穿透阻力为20~40N的多孔材料形成,所述侧壁的其余的上边部分和所述底部由透气值为30~80mL/cm2/s、穿透阻力为10~20N的多孔材料形成。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木栽培容器,该树木栽培容器由侧壁和底部构成,其特征为,所述侧壁由透气值为30~80mL/cm2/s、穿透阻力为10~20N的多孔材料形成,所述底部由透气值为120~200mL/cm2/s、穿透阻力为20~40N的多孔材料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永武彦广濑贞一石川晋末藤壮一森川正美
申请(专利权)人:郡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