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自动打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787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自动打磨机,包括有打磨模组、上下位移模组和磨料模组;打磨模组包括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和打磨驱动装置,第二转盘偏心设置于第一转盘,固定治具偏心设置于第二转盘,打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三者自转;上下位移模组控制打磨模组上下位移动作;磨料模组具有用于容纳磨料的磨料箱体和用于使磨料震动的震动装置。打磨模组的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可以通过打磨驱动装置驱动三者自转,磨料模组的震动装置震动磨料箱体内的磨料;待打磨工件同时形成自转、公转,以及待打磨工件与流体研磨料之间形成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移动作,实现流体研磨料的3D研磨效果,大幅提升研磨效率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自动打磨机
本技术涉及打磨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流体自动打磨机。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中,智能手表、手机金属外壳、首饰、眼镜架等智能穿戴金属配件表面抛光,普遍采用人工抛光处理,该种工艺存在诸多缺陷,例如:1、抛光效率低,2、无法处理比较细小的表面位置,3、抛光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欠佳,受限于作业人员的技能及熟练程度。后来,出现了抛光机(也称打磨机),其利用与流体研磨料与工件表面发生高速碰撞,使得流体研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磨削作用,相比传统的手工抛光方式而言,其着实有了较大进步,但是,现有的抛光机,其是沿同一方向旋转,打磨效率仍较低,例如:打磨一个手表壳,一般需要1小时至6小时,同时,其打磨质量受局限,难以满足更高表面处理要求。因此,本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自动化流体打磨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自动打磨机,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打磨机存在打磨效率低,打磨质量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自动打磨机,包括有打磨模组、上下位移模组和磨料模组;所述打磨模组包括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和打磨驱动装置,该第二转盘偏心设置于第一转盘,该固定治具偏心设置于第二转盘,该打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三者自转;所述上下位移模组控制打磨模组上下位移动作;所述磨料模组具有用于容纳磨料的磨料箱体和用于使磨料震动的震动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磨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及安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固定板,该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盘自转,该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盘自转,该第三电机驱动固定治具自转。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盘可转动安装于固定板,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转盘以驱动其自转;所述第二转盘通过第一转轴安装于第一转盘,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轴以驱动其自转;所述固定治具通过转动座安装于第二转盘,该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转动座以驱动其自转。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磨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及安装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固定板;该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盘自转,该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盘及固定治具自转。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盘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盘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安装于第一转盘,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盘自转及第二转盘公转;所述固定治具通过转动座可转动安装于第二转盘,该转动座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轴,由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盘及固定治具自转。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下位移模组包括有位移驱动电机、转向传动座、螺杆和一移动架;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架,其杆身转向移动座中;所述位移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转向移动座,所述打磨模组安装于移动架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地包括有机台,该上下位移模组安装于机台上,该磨料模组位于打磨模组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磨料模组还包括有一底架和底板,该底板通过弹簧安装于底架,该磨料箱体固定安装于底板;所述震动装置是震动电机,该震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底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设置的打磨模组、上下位移模组和磨料模组,该打磨模组的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可以通过打磨驱动装置驱动三者自转,磨料模组的震动装置震动磨料箱体内的磨料;待打磨工件同时形成自转、公转,以及待打磨工件与流体研磨料之间形成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移动作,实现流体研磨料的3D研磨效果,大幅提升研磨效率及打磨质量,其效率比一般的研磨效率至少提高3.5倍以上;其次是,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三者通过不同电机来驱动,从而,可以自由地单独对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进行转动控制,打磨转动控制更加灵活,进一步提升流体研磨料的3D研磨效果。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流体自动打磨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流体自动打磨机显示内部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打磨模组、上下位移模组和磨料模组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打磨模组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打磨模组的A-A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流体自动打磨机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流体自动打磨机显示内部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打磨模组、上下位移模组和磨料模组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磨料模组的结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打磨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打磨模组的A-A处剖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打磨模组11、第一转盘111、套筒1111、第一输入齿片12、第二转盘121、第一转轴1211、第二输入齿片1212、上输入齿片1213、下输出齿片13、固定治具131、转动座1311、传动齿轮14、打磨驱动装置1401、固定板141、第一电机1411、第一输出齿片142、第二电机1421、第二输出齿片143、第三电机1431、第三输出齿片15、第一衔接齿轮组16、第二组衔接齿轮组20、上下位移模组21、位移驱动电机22、转向传动座23、螺杆24、移动架30、磨料模组31、磨料箱体32、震动装置33、底架34、底板40、机台41、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流体自动打磨机,包括有打磨模组10、上下位移模组20和磨料模组30。(参见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一:所述打磨模组10包括有第一转盘11、第二转盘12、固定治具13和打磨驱动装置14,该第二转盘12偏心设置于第一转盘11,该固定治具13偏心设置于第二转盘12,该打磨驱动装置14驱动第一转盘11、第二转盘12、固定治具13三者自转。具体地说,第一转盘11、第二转盘12、固定治具13三者通过不同电机来驱动,从而,可以自由地单独对第一转盘11、第二转盘12、固定治具13进行转动控制,打磨转动控制更加灵活,提升流体研磨料的3D研磨效果。(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打磨驱动装置14包括有第一电机141、第二电机142、第三电机143及安装第一电机141、第二电机142、第三电机143的固定板1401,该第一电机141驱动第一转盘11自转,该第二电机142驱动第二转盘12自转,该第三电机143驱动固定治具自转13。所述第一转盘11可转动安装于固定板1401,该第一电机14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自动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打磨模组、上下位移模组和磨料模组;所述打磨模组包括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和打磨驱动装置,该第二转盘偏心设置于第一转盘,该固定治具偏心设置于第二转盘,该打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三者自转;所述上下位移模组控制打磨模组上下位移动作;所述磨料模组具有用于容纳磨料的磨料箱体和用于使磨料震动的震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自动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打磨模组、上下位移模组和磨料模组;所述打磨模组包括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和打磨驱动装置,该第二转盘偏心设置于第一转盘,该固定治具偏心设置于第二转盘,该打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固定治具三者自转;所述上下位移模组控制打磨模组上下位移动作;所述磨料模组具有用于容纳磨料的磨料箱体和用于使磨料震动的震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自动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及安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固定板,该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盘自转,该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盘自转,该第三电机驱动固定治具自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自动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可转动安装于固定板,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转盘以驱动其自转;
所述第二转盘通过第一转轴安装于第一转盘,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轴以驱动其自转;
所述固定治具通过转动座安装于第二转盘,该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转动座以驱动其自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自动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及安装第一电机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冠熹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