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353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手表
,尤其是指一种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手表
(
机械表或智能手表
)
,一般由表带和表壳组成

[0003]表壳通过表耳与表带连接

表耳通常是指表壳突出的部分,用于和表带连接

[0004]现有的表耳和表壳是一体式设计,但由于消费者需要更换不同规格和颜色的表带,则一般是设计成表带和表耳的可拆式设计

[0005]表带与表壳之间通过一个快捷拆装结构连接

[0006]该拆装结构包括壳体,两根生耳杆,弹簧及按键,两根生耳杆的末端伸出壳体以卡接在表壳上

[0007]现有的拆装结构在按键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同时在滑杆上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抵接,按压按键,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摩擦使得滑杆内收而将拆装结构从表壳上拆下

弹簧分别抵接于两生耳杆之间

[0008]但是,在按压按键后,按键块需要移动较大行程才能使得生耳杆有较大的移动行程,导致生耳杆移动速度慢,影响拆装效率

[0009]因此,本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其实现较短行程的按键块来获得生耳杆较大的移动行程,有利于提高生耳杆的移动速度,继而提高拆装效率,而且,减少从动齿条在使用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进而提高了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优化了壳体的内部结构,使壳体内部设计更加合理紧凑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12]一种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包括有壳体

可滑配方式装设于壳体内且用于插接到表壳上的生耳杆

用于驱动生耳杆的外端退回壳体内的按键块以及用于复位生耳杆的外端伸出壳体外的弹性复位件;
[0013]在壳体内设置有左侧齿轮齿条机构以及右侧齿轮齿条机构;
[0014]所述左侧齿轮齿条机构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均包括有呈
L
型的滑动块以及枢接于壳体的驱动齿轮,所述滑动块包括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端一体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内端,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端连接有从动齿条;
[0015]所述生耳杆设置有两个,左侧齿轮齿条机构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二连接部的外端分别连接一生耳杆,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二连接部的内端;
[0016]所述按键块露出于壳体上表面,所述按键块的下方连接有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伸入壳体内,所述驱动齿轮的部分外缘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驱动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

用于与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左侧齿轮齿条机构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驱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0017]左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可相向运动至且一前一后错位设置,相应地,左侧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二齿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二齿一前一后错位设置;
[0018]当往下按压按键块后,两驱动齿条均往下移动带动相应驱动齿轮往内转动,继而带动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往内移动,两生耳杆分别随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往内移动,两生耳杆的外端退回壳体内,与此同时,弹性复位件被压缩变形;
[0019]当松开按键块后,在弹性复位件的复位作用力下,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生耳杆往外复位移动,从动齿条随相应生耳杆往外复位移动,带动相应驱动齿轮反向转动,继而带动两驱动齿条均往上复位移动以使按键块往上复位,直至两生耳杆的外端复位伸出壳体外

[0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壳主体以及用于容纳按键块的凸壳;
[0021]所述壳主体具有前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壳主体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且供相应生耳杆的外端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主体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一容纳腔;
[0022]所述弹性复位件

左侧齿轮齿条机构以及右侧齿轮齿条机构均装设于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左右端分别抵接于相应第二连接部的内端;
[0023]所述凸壳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按键块装设于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底壁沿其上下方向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穿至凸壳的下端面;
[0024]所述凸壳装设于凹槽处,所述第二容纳腔依次经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第一容纳腔,所述驱动齿条伸入第一容纳腔内,左侧齿轮齿条机构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驱动齿轮分别与凸壳枢接

[002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还包括有用于遮盖第一容纳腔的前端开口的前盖板

[002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盖板的后端形成有用于供弹性复位件穿过的第一避让槽

[002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纳腔于前端开口处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部,所述前盖板的后端面抵接于第一限位台阶部上

[002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壳的下端面于第三通孔的前后侧分别往下凸设有枢接耳部,所述枢接耳部伸入第一容纳腔内且每一枢接耳部与相应一驱动齿轮枢接

[002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内壁和凸壳的下端面两者中,其一设置有定位块,另一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适配于定位槽内

[003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上下连接的顶盖板和壳主体;
[0031]所述壳主体具有上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有两个,所述左侧齿轮齿条机构

右侧齿轮齿条机构以及两弹性复位件均装设于第一容纳腔内,每一弹性复
位件的内外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容纳腔的内壁和相应第二连接部的内端;所述壳主体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且供相应生耳杆的外端伸出的第一通孔,
[0032]所述顶盖板装设于第一容纳腔的上端开口处以遮盖上端开口,所述顶盖板沿其上下方向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按键块位于顶盖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一容纳腔,每一驱动齿条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第一容纳腔后与相应驱动齿轮啮合,左侧齿轮齿条机构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驱动齿轮分别与顶盖板枢接,驱动齿轮可转动式装设于第二通孔内

[003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盖板可拆式连接于壳主体

[003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盖板的上端面于第二通孔的外围往上凸设有环形侧板部,所述环形侧板部的内侧面和顶盖板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装设按键块的第二容纳腔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包括有壳体

可滑配方式装设于壳体内且用于插接到表壳上的生耳杆

用于驱动生耳杆的外端退回壳体内的按键块以及用于复位生耳杆的外端伸出壳体外的弹性复位件;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左侧齿轮齿条机构以及右侧齿轮齿条机构;所述左侧齿轮齿条机构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均包括有呈
L
型的滑动块以及枢接于壳体的驱动齿轮,所述滑动块包括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端一体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内端,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端连接有从动齿条;所述生耳杆设置有两个,左侧齿轮齿条机构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二连接部的外端分别连接一生耳杆,弹性复位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二连接部的内端;所述按键块露出于壳体上表面,所述按键块的下方连接有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伸入壳体内,所述驱动齿轮的部分外缘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驱动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

用于与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左侧齿轮齿条机构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驱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左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可相向运动至且一前一后错位设置,相应地,左侧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二齿和右侧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二齿一前一后错位设置;当往下按压按键块后,两驱动齿条均往下移动带动相应驱动齿轮往内转动,继而带动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往内移动,两生耳杆分别随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从动齿条往内移动,两生耳杆的外端退回壳体内,与此同时,弹性复位件被压缩变形;当松开按键块后,在弹性复位件的复位作用力下,相应侧齿轮齿条机构的生耳杆往外复位移动,从动齿条随相应生耳杆往外复位移动,带动相应驱动齿轮反向转动,继而带动两驱动齿条均往上复位移动以使按键块往上复位,直至两生耳杆的外端复位伸出壳体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齿条型表壳与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壳主体以及用于容纳按键块的凸壳;所述壳主体具有前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壳主体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且供相应生耳杆的外端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主体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一容纳腔;所述弹性复位件

左侧齿轮齿条机构以及右侧齿轮齿条机构均装设于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左右端分别抵接于相应第二连接部的内端;所述凸壳的上端面往下凹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按键块装设于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底壁沿其上下方向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冠熹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