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774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其包含:计算机、磁铁棒、搅拌棒套以及孔盘,该磁铁棒可套入于该搅拌棒套内,该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进一步包含导槽、加热条、导热块以及紫外光灯,该孔盘滑移于该导槽之间,而该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面板,用以控制该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运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任何使用者的不同的需求,使使用者有更自由的编辑空间,以编辑出更符合个人化的特殊需求程序,并且使操作接口更佳人性化,浅显易懂,并由窗口显示的信息与直接地触控操作,让使用者更融入操作平台的运作中,而且可以增加操作的精准度,还可以避免批次与批次之间的交叉污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技术领城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操作平台,尤指一种应用于医学检验及分子生物 学的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自动化的磁珠操作平台主要分为三个核心部分 一是液体或磁珠的移动 方式,二是磁铁吸引磁珠的结构,三是整个自动化流程的控制方式。而移动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移动整个反应的溶液,并利用泵,透 过滴管尖吸取与排出液体,使得磁珠与液体达到充分的混合;而另一种是只 移动磁珠,利用搅拌棒套,透过搅拌棒套的移动,造成磁珠扰动,使磁珠与 液体达到充分的混合。至于磁铁吸引磁珠的结构,目前有两种方式可达到吸 引的效果 一是在滴管尖的侧边,加上永久磁铁或电磁铁,将磁珠固定在滴 管尖的管壁上;二是利用一支永久》兹铁棒或电》兹铁棒,插入搅拌棒套内,将 不兹珠固定在》兹铁磁极端的搅拌棒套的外壁上。而自动化流程的控制方式分为 两种 一种是透过个人计算机,由外部控制;另一种是将程序写入机器中的 芯片内,由内部直接控制。一般来说,液体或磁珠的移动方式与磁铁吸引磁珠的结构,各有市场与 使用领域,但最常被使用者提出反应的问题,是在于不人性化的操作接口, 即自动化流程的控制方式。外部控制的方式,透过个人计算机的程序设计, 可以开发出很人性化且功能强大的操作接口 ,但外加主机的空间浪费与移动 上的不方便性,再加上个人计算机的不稳定性和连结接口的使用寿命与单 价,都让使用者在往后的维修费用上,得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至于内部控制 的方式,虽然是使用单一芯片的模块,可增加使用上的稳定度,但简单的操作接口,并不人性化,且在程序编辑上,只容许少许参数的设定,使其在应 用上有所限制,甚至无法与其它机械设备相互配合使用。故现有的自动化磁 珠操作平台仍存有缺失而有待改进。而现有自动化磁珠操作平台所附加的加热功能,是采用非原位加热的方式 一是在执行过程中暂停,将待测物移至操作平台外部进行加热;二是若 操作平台空间较大,则可在操作平台内部的加热区中,独立加热;其三是设计给专一性反应使用,无法适用于各种反应的使用。但是,此种非原位的加 热设计,需加入人工的移动操作步骤,而形成半自动化的机台;或者另外增 设昂贵的自动手臂做移位动作,但这却增加整体机台的设备成本与操作时 间。自动化^^珠操作平台的自动化,不仅是需要整个操作流程自动化与缩减 执行时间,更需缩短批次反应间的更换速度。而如何快速清理机台,避免批 次反应的交叉污染, 一直无适当的解决方式,只能要求使用者小心处理,故 现有自动化磁珠操作平台仍存有上述各项缺失而有待改进。而本技术为解决执行时间与批次反应间的速度的问题,所采取的方 法为 一是使用已封膜的九十六孔盘,孔盘内装有试剂,使用者只要在操作 实验中,撕开孔盘上的封膜,即可使用;二是利用紫外光的杀菌功能,可快 速地对操作空间进行清理与杀菌,以避免污染下 一批次的待测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利用工程计算机 并配合最新的触控式面板设计,用以提升整个操作接口的人性化与自动控制 的稳定性,且增加加热功能的设计以及导入紫外光灯杀菌的概念,使得本实 用新型全自动磁珠搮作平台的功能更加完善,让使用者可易于明了且便于操 作该平台以发挥其最大效率,使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适用于医检单位与研发 单位。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全自动^兹珠操作平台,具有原位的加 热条、导热率佳的导热块及可任意前后上下移动的磁铁棒与搅拌棒套,以增 加使用者在操作实验上的灵活度与便利度,且增广本技术全自动磁珠操 作平台的适用性。达到上述目的的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包含计算机、磁铁棒、搅拌棒套 以及孔盘,上述磁铁棒可套入于上述搅拌棒套内,上述全自动磁珠搮作平台 进一步包含导槽、加热条、导热块以及紫外光灯,上述孔盘滑移于上述导槽 之间,而上述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面板,用以控制上述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 运作。较佳地,上迷孔盘为一具有九十六孔槽的孔盘,上述孔盘共有十二个槽 位,每一个槽位具有八个孔槽。较佳地,每一上述孔盘对应配置两个上述加热条及两个上述导热块。较佳地,上述加热条及上述导热块用以加热上述孔盘。较佳地,上述加热条及上述导热块加热上述孔盘的第六槽位及第十二槽位。较佳地,上述导热块滑移于上述导槽之间,且位于上述孔盘与上述加热 条之间。较佳地,上述孔盘用于放置待测检体、磁珠、裂解液、沖提液及清洗液 之用。较佳地,当上述磁铁棒套入于上述搅拌棒套内,并置入于上述孔盘中时, 上述磁铁棒可吸附位于上述孔盘中的磁珠,使上述磁珠附着于上述搅拌棒套 的外壁上。较佳地,上迷磁铁棒为永久性磁铁。较佳地,上述紫外光灯用于清理与杀菌。较佳地,上迷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进一步包含温度控制器,用以提供加 热所需的电源控制与温度检测。本技术的优点l.工程计算机的稳定性高,可由此扩充内存,而写 出与个人计算机相似的程序功能,故在使用上,可因应任何使用者有不同的 需求;在编辑程序上,让使用者有更自由的编辑空间,以编辑出更符合个人 化的特殊需求程序。2.触控式面板,搭配工程计算机的窗口画面,使操作接 口更佳人性化,浅显易懂,并由窗口显示的信息与直接地触控操作,让使用 者更融入操作平台的运作中。3.设计专用的导槽结构,使孔盘顺利地滑移于 导槽之间,以方便置入与取出孔盘,且待孔盘到定位后以及在操作过程中, 孔盘可保持固定不动,以增加操作的精准度。4.经由加热条与导热块的加热 功作,使本技术操作平台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生化或化学反应上, 其中,加热条与导热块易于组装与拆卸。5.增设紫外光灯,用于清理、杀菌 磁珠操作平台内的操作封闭空间,进而避免批次与批次之间的交叉污染。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全自动》兹珠操作平台的容置空间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触控式面板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2— -计算机3— 磁铁棒4— 搅拌棒套5— 磁珠6— 一孑匕l7— —导槽8— 加热条9— -导热块10— 紫外光灯11— 触控式面板12— -温度控制器13— 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虽然本技术将参阅含有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附图予以充分描 述,但在此描述的前应了解熟悉本行的人士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用新 型,同时获致本技术的功效。因此,须了解以下的描述对熟悉本行技艺 的人士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是本技术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1的立体图 及局部示意图。本技术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1,包含计算机2、磁铁棒3、 搅拌棒套4、磁珠5、孔盘6以及导槽7,该计算机2具有一触控式面板11, 用以控制该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1的运作。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参阅图3,是本技术全自动磁珠操 作平台1的容置空间内的结构示意图。该全自动石兹珠操作平台1下部具有一 容置空间13,且进一步包含加热条8、导热块9以及紫外光灯10,其中该容 置空间13用以容纳该磁铁棒3、该搅拌棒套4、该孔盘6、该导槽7、加热 条8、导热块9以及紫外光灯10,而该^兹铁棒3、该搅拌棒套4、该孔盘6、 该导热块9、该加热条8由上而下依序排列,该孔盘6与该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其包含:计算机、磁铁棒、搅拌棒套以及孔盘,所述磁铁棒可套入于所述搅拌棒套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进一步包含导槽、加热条、导热块以及紫外光灯,所述孔盘滑移于所述导槽之间,而所述计算机具有一触控式面板,用以控制所述全自动磁珠操作平台运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建兴杨裕胜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圆点奈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