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填充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740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8
本公开涉及一种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包括其的填充物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通过将维生素C包封在聚己内酯微球中而获得的聚己内酯微球填充物,当被注入到活体内时,该填充物展现出快速的胶原蛋白形成效果以及高组织修复特性,并且可以长时间保持效果,从而显示优异的软组织(例如脸颊、胸部、鼻子、嘴唇和臀部)的修复或体积扩充性质或改善皱纹的性质,并且减少了皱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填充物及其制备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月1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003584号的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本公开涉及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填充物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填充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填充物不仅通过将维生素C包含于其中而解决了维生素C的体内稳定性问题,而且当应用至活体时,在治疗后展现出快速的胶原蛋白再生和体积增加效果,并还能长时间保持该效果。
技术介绍
皮肤填充物是一种注射型医疗器械,其将对人体安全的材料注入面部的真皮层中,以补充皮肤组织,从而例如在外形美观方面改善皱纹和丰满性,并用于所谓的抗衰老治疗,包括肉毒毒素自体脂肪移植、埋线提升、微针、激光治疗、磨皮术等。首次开发的第一代皮肤填充物是来自动物的胶原蛋白填充物,然而其近年来很少使用,因为治疗后的效果持续时间短,为2到4个月,并且令人烦恼的是,必须在治疗前一个月进行皮肤超敏反应测试。第二代皮肤填充物是透明质酸填充物,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填充物,因为它的效果持续时间比胶原蛋白填充物更长,并且由于它是由与人体成分相似的多糖组成的而具有显著更少的副作用(例如皮肤超敏反应),因此不需要像胶原蛋白填充物那样进行皮肤反应测试。特别是,透明质酸易于处理和去除,具有优异的粘弹性,能够保持皮肤的水分、丰满性和弹性,因此非常适合用作皮肤填充物的原料。最近,已经积极进行了研究,以通过引发透明质酸的交联反应以增加粒度和分子量来延长效果持续时间,但是由于效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为6到12个月,因此令人烦恼的是,必须每6到12个月进行重复治疗。第三代皮肤填充物是合成的聚合物填充物,例如聚乳酸(PLA)或聚己内酯(PCL),其在人体中的分解非常缓慢,因此,使用该填充物的目的是展现出比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填充物(它们是吸收性填充物)更长的效果持续时间。特别地,聚己内酯被人体100%吸收,因此是安全的成分,并且具有以下有利方面:在植入皮肤后,聚己内酯比聚乳酸吸收得更慢,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产生,并且如同没有异物感的手感柔软的组织的效果能够持续1至4年。然而,聚己内酯填充物是微球形式的填充物,必须通过使该填充物悬浮在凝胶载体(例如羧甲基纤维素(CMC))中来进行施用,并且仅在注入皮肤后的6到8周后显示效果。因此,这是不利的,因为治疗的满意度低于在治疗后立即显示效果的透明质酸填充物。同时,已知维生素C或L-抗坏血酸、其衍生物和盐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胶原蛋白的产生,并表现出保持或增强透明质酸的产生的效果,因此它们表现出对伴随衰老的皮肤皱纹、细纹、雀斑和松弛的预防和改善的抗衰老效果。然而,问题是维生素C在活体内和活体外均非常不稳定,对诸如空气(特别是氧气)、热或光等外部环境敏感而产生反应,并且容易被氧化分解。因此,事实是,在以形成胶原蛋白和改善皱纹为目的的美容产品和类似产品中,通过利用诸如各种衍生物等的稳定形式来限制性地使用维生素C。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聚己内酯微粒填充物,其通过利用现有的聚己内酯微粒填充物的性质并用聚己内酯微球来包封维生素C解决了维生素C的体内稳定性问题而具有改善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已设计出本公开来解决上述的维生素C的体内稳定性问题并改善聚己内酯微球填充物的功效,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包含所述聚己内酯微球的填充物和用于制备所述聚己内酯微球的方法,当被应用至活体时,所述聚己内酯微球在治疗后迅速展现出效果,并能够长时间保持效果。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聚己内酯微球,其包含维生素C,所述维生素C的量为基于总计100重量%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的0.01至6.5重量%,并且所述聚己内酯微球的平均粒度为10至100μm。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将聚己内酯溶解在第一溶剂中并将维生素C溶解在第二溶剂中以制备各自的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均匀混合以制备单一溶液,来制备分散相;(b)通过将所述分散相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连续相)混合来制备乳液;(c)通过将有机溶剂从在步骤(b)中制备的所述乳液中的所述分散相萃取至连续相中并蒸发来形成微球;和(d)从步骤(c)的所述连续相回收所述微球。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含本公开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载体和聚己内酯微球。有益效果包含根据本公开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填充物不仅在应用至活体时展现出快速的胶原蛋白形成效果并展现出高的组织修复特性,而且可以长时间保持效果,从而显示出优异使软组织(例如脸颊、胸部、鼻子、嘴唇和臀部)修复或体积扩充的性质,或皱纹改善的性质。附图说明图1a是通过光学显微镜拍摄的根据实施例1-4制备的含抗坏血酸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形状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即使在表面上具有多孔的形貌特征的情况下,也可以确认所制造的微球仍保持球形。图1b是通过光学显微镜拍摄的根据对比例1-1通过使用过量的抗坏血酸制备的含抗坏血酸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形状的照片。产生的微球没有保持球形,并展现出微球团聚或破碎的形貌特征。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本文所用的“维生素C”作为通用术语进行使用,L-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和盐统称为“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选自由L-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钠、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磷酸酯钙、抗坏血酸多肽、抗坏血酸乙基醚、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葡萄糖苷和抗坏血酸乙基硅烷醇果胶酸酯组成的组,但不限于此。优选地,可以使用L-抗坏血酸。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中包封的维生素C的量可以为基于总计100重量%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的0.01至6.5重量%,优选为0.02至6.0重量%。该包封量是经优化的,以使得维生素C的特有生理活性能够在注射部位展现出协同效应,同时确保维生素C的体内稳定性。本公开的特点是将这样的维生素C包封在聚己内酯微球中并且一起用作填充物,从而促进了各种生物学功能,例如促进了透明质酸的产生和胶原蛋白的合成。本公开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是使用聚己内酯制备的,其中聚己内酯(其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16至1.90dL/g。本文所使用的聚己内酯的特性粘度是指使用乌氏粘度计在25℃下在氯仿中测定的特性粘度。上述聚己内酯聚合物的示例包括购买自Evonik的ResormerC209、C212和C217,以及购买自Corbion的PurasorbPC02、PC04、PC08、PC12和PC17,等等。根据本公开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平均粒度为10μm或更大至100μm或更小,例如,优选为10至30μm、10至50μm、或10至100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己内酯微球,包含基于总计100重量%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的0.01重量%至6.5重量%的维生素C,并且平均粒度为10μm至10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10 KR 10-2018-00035841.一种聚己内酯微球,包含基于总计100重量%的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的0.01重量%至6.5重量%的维生素C,并且平均粒度为10μm至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的特性粘度为0.16dL/g至1.90dL/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的跨度值为1.0或更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C为选自由L-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钠、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磷酸酯钙、抗坏血酸多肽、抗坏血酸乙基醚、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葡萄糖苷和抗坏血酸乙基硅烷醇果胶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用于制备含维生素C的聚己内酯微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将聚己内酯溶解在第一溶剂中并将维生素C溶解在第二溶剂中以制备各自的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均匀混合以制备单一溶液,来制备分散相;
(b)通过将所述分散相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连续相)混合来制备乳液;
(c)通过将有机溶剂从在步骤(b)中制备的所述乳液中的所述分散相萃取至连续相中并进行蒸发来形成微球;和
(d)从步骤(c)的所述连续相回收所述微球,以制备出聚己内酯微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聚己内酯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的特性粘度为0.16dL/g至1.90dL/g。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聚己内酯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C为选自由L-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钠、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磷酸酯钙、抗坏血酸多肽、抗坏血酸乙基醚、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葡萄糖苷和抗坏血酸乙基硅烷醇果胶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聚己内酯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所述第一溶剂为选自由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及其混合溶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聚己内酯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所述第二溶剂为选自由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丙酮、乙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羲龙薛恩永尹权赫罗勇河
申请(专利权)人:G二G生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