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702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透过率,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种颜色的像素,且每种颜色的像素均为多个;所述第二区域内设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还包括透明导线,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像素通过所述透明导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拍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称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效应速度快、工作范围宽、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诸多优点,使它在目前在众多显示屏上得到应用,例如应用于电视机和移动显示设备上。显示屏具有透过率不同的区域,摄像头通过安装在透过率较高的区域,以确保摄像头的拍摄性能,但透过率较高的区域内会设置像素电路,使得该区域的透过率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拍摄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拍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透过率,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种颜色的像素,且每种颜色的像素均为多个;所述第二区域内设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还包括透明导线,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像素通过所述透明导线连接。另外,所述透明导线为单层结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至少一条所述透明导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交叠。另外,所述显示面板第二区域内设有金属层,所述第一区域金属导线与所述金属层同层设置。另外,所述像素为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像素,或具有第三颜色的第二像素,或具有第三颜色的第三像素;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其中,每个单元均包括一个第一像素、一个第二像素和一个第三像素;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三像素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并形成第一结构;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三像素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并形成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另外,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单元和多个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另外,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一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像素通过所述透明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二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二像素通过所述透明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三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三像素通过所述透明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三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三像素通过所述透明导线连接;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三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三像素通过金属导线连接。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使得相邻的第一像素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像素之间的导线不会阻挡外界光线射入感光元件,从而使第一区域的透过率不会受到第一区域内的导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拍摄效果;也避免了交叉的导线产生信号串扰,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另外,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二像素电路和第三像素电路;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单元的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单元的第二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单元的第三像素与所述第三像素电路连接。另外,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以及所述第三像素与所述第三像素电路均通过透明导线连接。另外,所述透明导线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杂银的氧化铟锡、掺杂银的氧化铟锌中的至少一种。相应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区域的透过率大于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内设有发光单元,由于第一区域下方通常对应设置外接的感光元件,因此在感光元件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不设置驱动电路,能够有效地避免了驱动电路阻挡外界光线射入感光元件,提高光线透过率,从而显示面板在满足全面屏显示的同时,确保了感光元件的光学性能;通过设置透明导线,且发光单元中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像素通过透明导线连接,简化第一区域像素与第二区域驱动电路之间导线连接的复杂度,颜色相同的像素之间的透明导线进一步提高了外界光线射入感光元件的透过率,从而使第一区域的透过率不会受到像素之间的导线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拍摄效果。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第一区域1透过率大于第二区域2透过率,第一区域1内设有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3包括多种颜色的像素31,且每种颜色的像素31均为多个;第二区域2内设有驱动电路4,驱动电路4与发光单元3连接;还包括透明导线5,发光单元3中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像素31通过透明导线5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一区域1的透过率大于第二区域2,且第一区域1内设有发光单元3,由于第一区域1通常对应外接的感光元件设置,因此在感光元件朝向显示面板100的一侧不设置驱动电路4,能够有效地避免了驱动电路4阻挡外界光线射入感光元件,提高光线透过率,从而确保了感光元件的光学性能;通过设置透明导线5,且发光单元3中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像素31通过透明导线5连接,简化第一区域像素与第二区域驱动电路之间导线连接的复杂度,颜色相同的像素之间的透明导线不会阻挡外界光线射入感光元件,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区域1的光线透过率,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拍摄效果。本实施例中,像素31为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像素311,或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像素312,或具有第三颜色的第三像素313;发光单元3包括第一单元301和第二单元302,其中,第一单元301和第二单元302单元均包括一个第一像素311、一个第二像素312和一个第三像素313;第一单元301的第一像素311和第二像素312,与相邻的第二单元302的第三像素313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透过率;/n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种颜色的像素,且每种颜色的像素均为多个;/n所述第二区域内设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n还包括透明导线,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像素通过所述透明导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透过率;
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种颜色的像素,且每种颜色的像素均为多个;
所述第二区域内设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
还包括透明导线,所述发光单元中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像素通过所述透明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线为单层结构;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至少一条所述透明导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内设有金属层,所述第一区域金属导线与所述金属层同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为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像素,或具有第二颜色的第二像素,或具有第三颜色的第三像素;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均包括一个第一像素、一个第二像素和一个第三像素;
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三像素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并形成第一结构;
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三像素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并形成第二结构;
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旭常苗张露胡思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