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702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3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该透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元件层,位于衬底上,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封装层,位于发光元件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封装层包括沿远离衬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其中,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本申请可以提高透光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主动发光、低功耗等优点,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显示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屏占比,电子设备的多种感光传感器需要集成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下方,例如指纹识别、听筒等器件,而前置摄像头由于透光区域的透过率不够高,导致前置摄像头存在对被摄物摄取形貌不清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该透光显示面板可以具有较高的透光率。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透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元件层,位于衬底上,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封装层,位于发光元件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封装层包括沿远离衬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其中,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多个有机单元与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中的任一者包括在平行于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中的另一者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优选地,多个无机单元与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优选地,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A1,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为AA2,则AA1/AA2=1.1~1.5;优选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位于多个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位于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开口与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其中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如前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透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在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图案化的有机层,有机层包括形成在平行于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二无机层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包括: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或者,第一无机层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包括:在有机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优选地,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在多个第一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在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开口,开口与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第一显示区,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位于第二显示区;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在第一无机层上形成有机层,有机层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图案化有机层,图案化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二无机层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包括:在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元件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同时在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元件层上形成覆盖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无机层;或者,第一无机层覆盖发光元件层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在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包括:在位于第一显示区的有机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无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有机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同时在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有机层上形成覆盖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无机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三电极,第一电极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三电极位于第二显示区;在多个第一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在多个第三电极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发光结构;以及在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开口,开口与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同时在多个第二发光结构上形成第四电极。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透光显示面板,通过将封装层的有机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有机单元包覆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减小了相邻的有机单元包覆的第一发光元件之间的膜层厚度,从而可以提高封装层的透光率,使得透光显示面板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透光显示面板能够显示画面,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图3中的区域D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图3沿C-C方向的剖面图;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图6沿E-E方向的剖面图;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替代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图8中的区域G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图8沿F-F方向的剖面图;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透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图12沿K-K方向的剖面图;图14示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n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n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n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
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有机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中的任一者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中的另一者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优选地,多个所述无机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呈阵列排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优选地,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为AA1,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为AA2,则AA1/AA2=1.1~1.5;
优选地,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结构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置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上相互避位设置。


4.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显示面板。


6.一种透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
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形成图案化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形成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有机单元,每个所述有机单元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第二无机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第一无机层包括:
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形成彼此间隔的多个无机单元,每个所述无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有机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华刘强王荣栋刘亚伟肖志慧王淑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