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983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包括具有散热腔的基体;位于散热腔内的若干金属肋片;以及填充于所述散热腔的若干金属肋片间的相变材料;基体上包括有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加料口;基体外侧表面包括有与收集极对应形成热传导的接触面;散热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热管;热管位于所述金属肋片的远离接触面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适用于弹载等空间狭小处,不额外增加行波管过多负载重量,能够解决工作环境温度为85℃的弹载行波管在无环控工作条件下的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真空电子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行波管是一类在电子对抗、卫星通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电真空器件。行波管在工作过程中收集极处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耗而堆积于热源处,就会导致行波管温度急剧升高,最终导致行波管无法正常工作。目前,解决行波管收集极处工作温度过高现象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外部传导冷却装置,使用外部传导装置一般需要应用平台提供风冷或水冷系统,虽然外部风冷及水冷系统能够较好的实现工作中行波管的散热,但这种散热方式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平台的重量,因此这种外部传导冷却方式适用于地面、舰载、机载等空间及重量余量充足的平台和设备中。但对于弹载等空间狭小且对重量要求较严的平台中,外部传导冷却方式是不可取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该装置能够在不额外增加过多负载重量的前提下,解决狭小空间内行波管收集极处的散热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具有散热腔的基体;位于散热腔内的若干金属肋片;以及填充于所述散热腔的若干金属肋片间的相变材料;所述基体上包括有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加料口;所述基体外侧表面包括有与收集极对应形成热传导的接触面;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热管;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金属肋片的远离接触面的一侧。此外,优选地方案是,定义,收集极轴向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水平面内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若干热管;所述热管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纵向热管;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横向热管。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加料口附近的金属肋片缺失,缺失的金属肋片在所述散热腔的加料口附近形成一空间结构,该空间结构被配置为用以散热腔中空气的排除以及相变材料的充分填充。此外,优选地方案是,金属肋片上包括有用以固定所述热管的凹槽。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接触面上包括有导热片。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接触面包括与收集极侧壁面对应的轴向接触面,以及与收集极底面对应的径向接触面;所述轴向接触面为弧面结构。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基体上包括有与两个收集极分别对应形成热传导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基体上包括有分别与两个收集极位置对应的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第一加料口附近的金属肋片缺失,缺失的金属肋片在所述散热腔的第一加料口附近形成第一空间结构;第二加料口附近的金属肋片缺失,缺失的金属肋片在所述散热腔的第二加料口附近形成第二空间结构。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热管包括具有内腔的管体,以及填充于内腔中的无机工质;所述相变材料选用固态-液态相变的相变材料。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基体的接触面一侧包括有台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适用于弹载等空间狭小处,不额外增加行波管过多负载重量,能够解决工作环境温度为85℃的弹载行波管在无环控工作条件下的散热问题,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使用使行波管工作时收集极处产生的大量热量能够被快速传导耗散,从而使行波管工作温度保持稳定,有效保护行波管,提高行波管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散热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散热装置内部金属肋片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散热装置内部金属肋片与热管配合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提供散热装置内部结构剖视图。图5示出不同材料轴向距离与轴向温度关系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如弹载等空间狭小且对重量要求较严的平台中,针对行波管收集极处采用外部传导冷却方式不可取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结合图1至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基体结构中,包括有形成散热腔的顶壁部,但为了能够清楚的体现散热装置内部结构,在图2至图4中所述基体的顶壁部并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由于基体内部散热腔填充有相变材料,故基体应当包括一完整外部结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所述基体可以被设计为包括有开口部的基体主体以及密封固定在所述基体主体开口处的盖体(顶壁部),对此本专利技术不作限制。结合图式结构,定义,与散热装置配合的收集极轴向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水平面内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具有散热腔的基体1;位于散热腔内的若干金属肋片2;以及填充于所述散热腔的若干金属肋片2间的相变材料;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选用固态-液态相变的相变材料;本专利技术中为便于相变材料的填充,在散热装置基体1的一侧留有加料孔3,即所述基体1上包括有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加料口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加料口3包括有供相变材料注入散热腔的入料口以及供相变材料更换的与入料口对应的出料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基体1外侧表面包括有与收集极7对应形成热传导的接触面11。参见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散热装置结构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热管4;所述热管4位于所述金属肋片2的远离接触面的一侧。为了便于热管4的装配固定,优选地,所述金属肋片2上包括有用以固定所述热管4的凹槽21。所述热管4包括具有内腔的管体,以及填充于内腔中的无机工质。本专利技术中热管4为无机传热热管,此类元件以无机工质为介质,注入到各类金属或非金属管状、夹层板腔内,经密闭成型后形成具有导热特性的元件。在导热过程中,作为介质的无机液态混合物热阻趋于零,受热激发后产生分子的震荡、摩擦,激发产生的热能沿腔壁将受热端热能向冷端迅速呈波状传递。在整个传热过程中,元件的表面呈现出热阻趋于零的特性,轴向温差趋于零,具有极高的热转换效率。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无机传热热管的主要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n具有散热腔的基体;/n位于散热腔内的若干金属肋片;以及/n填充于所述散热腔的若干金属肋片间的相变材料;/n所述基体上包括有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加料口;/n所述基体外侧表面包括有与收集极对应形成热传导的接触面;/n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热管;/n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金属肋片的远离接触面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收集极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具有散热腔的基体;
位于散热腔内的若干金属肋片;以及
填充于所述散热腔的若干金属肋片间的相变材料;
所述基体上包括有用以填充相变材料的加料口;
所述基体外侧表面包括有与收集极对应形成热传导的接触面;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热管;
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金属肋片的远离接触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义,收集极轴向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水平面内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有位于所述散热腔内的若干热管;
所述热管包括:
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纵向热管;以及
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横向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附近的金属肋片缺失,缺失的金属肋片在所述散热腔的加料口附近形成一空间结构,该空间结构被配置为用以散热腔中空气的排除以及相变材料的充分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肋片上包括有用以固定所述热管的凹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玲曹绅周忠正常田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