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51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包括:异味吸收管,异味吸收管一端部设有吸气罩,异味吸收管内靠近吸气罩的一端设有过滤格栅,过滤格栅上方设有抽风机;异味吸收管内中部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异味吸收管可拆卸连接;汇集管路,汇集管路包括总管和分管,总管与分管贯通连接,分管的端部与异味吸收管通过阀门连接;过滤吸附装置,过滤吸附装置与总管固定连接;负压机构,负压机构通过真空管与过滤吸附装置贯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负压的方式对整个装置中管道的气体进行抽吸排出,另外在异味吸收管内增设抽风机和过滤装置,增强其抽吸能力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组装输液器的工艺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环己酮等液体来溶化输液管,使滴斗易于和输液管牢固黏结;目前,国内输液器组装都是人工作业,一般生产厂家组装输液器的车间里大约都有百人以上,所放置粘结剂液体的容器是每人一个,均为开放性的,由于环己酮等液体粘结剂具有易挥发性,时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异味,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产时有害异味大量的产生、循环,会对在车间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伤害,首先是眼睛受到刺激,其次是呼吸系统和皮肤,如果是长时间在该环境下工作,吸入体内的有害气体,会伤害肝脏及肾脏,直至生殖系统,并且直接影响工人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以至造成这个车间人员流失成为常态,直接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和企业发展。公告号为CN102512907B公开了输液器组装车间异味净化装置,其通过负压结构来对异味气体进行吸收。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空气中异味的作用,能够使输液器组装车间空气质量得以提高,有益于人体健康。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负压机构通过管道传输到吸附口的压力较低,不能很好的对异味气体进行抽吸,此外,对于车间内的粉尘和细微颗粒物不能进行有效的过滤,导致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通过负压的方式对整个装置中管道的气体进行抽吸排除,另外在异味吸收管内增设抽风机和过滤装置,通过抽风机加强吸气罩对异味气体的抽吸能力,通过过滤装置对细小颗粒进行过滤,保证装置的有效实用寿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包括:异味吸收管,异味吸收管一端部设有吸气罩,异味吸收管内靠近吸气罩的一端设有过滤格栅,过滤格栅上方设有抽风机;异味吸收管内中部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异味吸收管可拆卸连接;汇集管路,汇集管路包括总管和至少一个分管,总管与分管贯通连接,每个分管的端部与异味吸收管通过阀门连接;过滤吸附装置,过滤吸附装置与总管固定连接;负压机构,负压机构通过真空管与过滤吸附装置贯通连接。进一步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管壁一和管壁二,管壁一末端管壁处设有通孔,管壁二与管壁一固定连接且将含有通孔的管壁一的末端包含在管壁二内部,过滤网安装在管壁一设有通孔的外侧,管壁一贯通连接异味吸收管,管壁二贯通连接异味吸收管。进一步的,过滤网为多个螺旋单元连接成的环状,螺旋单元为单张平面滤网沿一轴线螺旋一体成型;螺旋单元的螺旋轴与过滤网的中轴线平行。进一步的,吸气罩的竖直截面为梯形。进一步的,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外壳和吸附材料,外壳分别与总管和真空管贯通连接。进一步的,吸附材料包括:生化棉、活性炭、陶瓷、玻璃棉、珊瑚砂、麦饭石和火山岩中的一种。进一步的,负压机构为真空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通过负压的方式对整个装置中管道的气体进行抽吸排出,另外在异味吸收管内增设抽风机和过滤装置,通过抽风机加强吸气罩对异味气体的抽吸能力,通过过滤装置对细小颗粒进行过滤,保证装置的有效实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技术提供的车间异味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提供的车间异味去除装置的异味吸收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提供的车间异味去除装置中过滤装置的纵截面剖视图;图4为技术提供的车间异味去除装置中过滤装置的横截面剖视图;图中:100-异味吸收管,110-吸气罩,120-过滤格栅,130-抽风机,140-过滤装置,141-过滤网,1411-螺旋单元,142-管壁一,143-管壁二,200-汇集管路,210-总管,220-分管,230-阀门,300-过滤吸附装置,400-负压机构,410-真空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参照图1、2所示的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包括:异味吸收管100,异味吸收管100一端部设有吸气罩11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吸气罩110的竖直截面为梯形,吸气罩110放置在异味源处,如:挤塑机、注塑机和滴斗机的上方;异味吸收管100内靠近吸气罩110的一端设有过滤格栅120,过滤格栅120可拆卸连接于异味吸收管100,过滤格栅120密度根据车间原料颗粒物大小设置;过滤格栅120上方设有抽风机130,用其增强异味吸收管100端部的抽吸能力;异味吸收管100内中部设有过滤装置140,过滤装置140与异味吸收管100可拆卸连接,通过过滤装置140对车间的微小颗粒进行二次过滤,具体的过滤装置140如图3、4所示。汇集管路200,汇集管路200包括总管210和分管220,总管210与分管220贯通连接,分管220的端部与异味吸收管100通过阀门230连接,具体的阀门230为球型阀;分管220设有多个,分别安装在相关工台或者异味源处,通过总管210同一抽吸、排除。过滤吸附装置300,过滤吸附装置300与总管210固定连接,具体的过滤吸附装置300包括外壳与吸附材料,外壳分别于总管210和真空管410贯通连接,吸附材料为活性炭;通过过滤吸附装置300对有害的异味气体进行吸收,然后排除,降低对环境的危害性。负压机构400,负压机构400通过真空管410与过滤吸附装置300贯通连接,具体的,负压机构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异味吸收管,所述异味吸收管一端部设有吸气罩,所述异味吸收管内靠近所述吸气罩的一端设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格栅上方设有抽风机;所述异味吸收管内中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异味吸收管可拆卸连接;/n汇集管路,所述汇集管路包括总管和至少一个分管,所述总管与所述分管贯通连接,每个所述分管的端部与所述异味吸收管通过阀门连接;/n过滤吸附装置,所述过滤吸附装置与所述总管固定连接;/n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通过真空管与所述过滤吸附装置贯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间异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异味吸收管,所述异味吸收管一端部设有吸气罩,所述异味吸收管内靠近所述吸气罩的一端设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格栅上方设有抽风机;所述异味吸收管内中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异味吸收管可拆卸连接;
汇集管路,所述汇集管路包括总管和至少一个分管,所述总管与所述分管贯通连接,每个所述分管的端部与所述异味吸收管通过阀门连接;
过滤吸附装置,所述过滤吸附装置与所述总管固定连接;
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通过真空管与所述过滤吸附装置贯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间异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管壁一和管壁二,所述管壁一末端管壁处设有通孔,所述管壁二与所述管壁一固定连接且将含有所述通孔的所述管壁一的末端包含在所述管壁二内部,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管壁一设有所述通孔的外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凡宁家华李秋萍杨世云李毅刘浩明胡开府李凌峰张芝专姚有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三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