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40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产品,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移动终端的外壳无法实现金属一体化的问题。该穿戴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后壳、中框以及印刷电路板以及导通组件。其中,后壳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出光侧。中框位于显示模组和后壳之间、且为中空框架结构。中框包括金属框以及嵌套于金属框内、且与金属框相连接的塑胶框。塑胶框与显示模组和后壳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PCB位于容纳腔内。导通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且与PCB电连接,另一部分穿过塑胶框与金属框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产品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穿戴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穿戴产品的外观以及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穿戴产品的外壳通常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以使得穿戴产品具有较佳的金属质感。然而为了改善该穿戴产品中天线的信号质量,其外壳中的金属部分需要分段,并通过绝缘的材料将各段金属部分相连接。这样一来,很难实现产品外观上的金属一体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产品,用于解决移动终端的外壳无法实现金属一体化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穿戴产品。该穿戴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后壳、中框以及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以及导通组件。其中,后壳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出光侧。中框位于显示模组和后壳之间。中框包括金属框以及嵌套于金属框内、且与金属框相连接的塑胶框。金属框和塑胶框均为中空框架结构。塑胶框与显示模组和后壳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PCB位于容纳腔内。导通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且与PCB电连接,另一部分穿过塑胶框与金属框电连接。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中,中框中位于内侧的塑胶框朝向显示模组的部分与显示模组密封连接。此外,该塑胶框朝向后壳的部分还与后壳密封连接。这样一来,塑胶框、显示模组以及后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内是用于放置上述PCB的容纳腔。该防水结构外是与塑胶框相连接的金属框。这样一来,即使中框中,外侧的金属框与内侧的塑胶框之间的结合力较小,存在漏水风险。在位于金属框内侧的防水结构的防水作用下,可以有效减小外界水汽进入至该防水结构内部的几率,从而减小对容纳腔内的穿戴产品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的几率。达到提高穿戴产品的防水性能的目的。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中框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作为天线辐射体。该金属框与穿戴产品内部具有金属件的部件通过塑胶框间隔开。这样一来,可以通过调节塑胶框的壁厚,有效增加内部金属部件,例如上述PCB与金属框之间的距离,即天线净空。天线净空越大,金属框的天线性能越好,天线信号的传输效果越好。此外,中框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可以为首尾相连的中空框架结构,因此,金属框可以在满足天线信号有效传输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得产品外观可能够满足金属一体化的要求。并且,中框的一部分为金属框,另一部分为塑胶框,因此相对于全部采用金属制备的中框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框重量更轻,有利于减轻穿戴产品的整机重量,实现整机轻量化设计。可选的,塑胶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导通组件包括金属弹片、金属连接件以及第一密封件。其中,金属弹片与PCB相接触。金属连接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金属框相接触,另一端与金属弹片相接触。金属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的部分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安装槽内、且与第一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一通孔的孔壁相接触。该导通组件中,金属连接件的一端与金属框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弹片电连接。该金属弹片与PCB电连接。这样一来,可以使得金属框与PCB通过上述导通组件电连接。从而使得金属框可以作为天线传输信号。此外,第一密封件用于将金属连接件与第一通孔密封。从而可以降低穿过塑胶框的金属连接件,对由塑胶框以及与塑胶框相连接的显示模组和后壳构成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可选的,金属框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金属连接件伸出第一通孔的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孔内、且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在此情况下,上述金属连接件伸出第一通孔的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连接孔内、且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从而可以增加金属连接件与金属框的接触面积。可选的,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金属连接件为第一螺纹紧固件。第一螺纹紧固件包括相连接的光杆和螺杆。光杆与第一通孔密封配合,螺杆与第一连接孔螺纹配合。光杆的直径大于螺杆的直径。在此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金属连接件中光杆上的第一安装槽内,通过第一密封件对光杆与第一通孔密封配合。此外,螺杆与第一连接孔螺纹配合从而可以将第一螺纹紧与金属框相连接。此外,金属连接件中光杆的直径可以大于螺杆的直径,从而使得光杆与螺杆的交界面,可以与金属框朝向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进而避免光杆旋入金属框上的第一连接孔内。可选的,第一螺纹紧固件还包括头部,头部位于容纳腔内、且与光杆相连接。金属弹片包括第一子弹片和第二子弹片。其中,第一子弹片设置有第二通孔,光杆穿过第二通孔将第一子弹片固定于头部与塑胶框之间。第二子弹片与第一子弹片相连接且为一体结构,第二子弹片与PCB相接触。金属连接件中头部的直径大于光杆的直径。因此当光杆穿过塑胶框上的第一通孔时,头部位于塑胶框内侧的容纳腔内。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头部将金属弹片中的第一子弹片固定于塑胶框的内壁与头部之间。从而达到将金属连接件与金属弹片电连接的目的。此外,与第一子弹片为一体结构的第二子弹片与PCB相接触,从而可以使得金属框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以及金属弹片与PCB电连接。可选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以及绕显示屏周边设置的表圈。穿戴产品还包括粘结层。粘结层位于塑胶框朝向表圈的一侧表面,用于将塑胶框与表圈粘接。这样一来,通过粘结层将塑胶框与表圈相连接,使得塑胶框与表圈之间接触紧密,达到减小水汽从塑胶框与表圈结合位置处进入上述容纳腔的几率,提高穿戴产品的整机防水能力。可选的,后壳朝向塑胶框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穿戴产品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安装槽内、且与塑胶框朝向第二安装槽的表面以及第二安装槽的底面相接触。第二密封件用于将塑胶框与后壳密封。穿戴产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螺纹紧固件,第二螺纹紧固件位于第二密封件远离容纳腔的一侧。第二螺纹紧固件穿过后壳和塑胶框,与显示模组螺纹连接。这样一来,后壳和塑胶框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以及位于后壳和塑胶框之间的第二密封件实现密封连接。可选的,塑胶框的壁厚为0.4mm~1.6mm。当塑胶框的壁厚小于0.4mm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由于塑胶材料较少,容易出现注塑不满的问题。此外,当塑胶框的壁厚大于1.6mm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由于塑胶材料较多,容易导致塑胶框表面部分区域产生材料堆积。材料堆积的区域会出现收缩,即发生注塑缩水的现象,降低产品质量。因此,当塑胶框的壁厚在0.4mm~1.6mm的范围内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即可以减小注塑不满出现的几率,又可以减小注塑缩水出现的几率。可选的,穿戴产品还包括按键组件。中框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此外,按键组件包括巴管、第三密封件。其中,巴管的一部分部分位于第三通孔内,一部分位于中框外侧。巴管与第三通孔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安装槽。第三密封件位于第三安装槽内,并与第三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三通孔穿过塑胶框的部分的孔壁相接触,第三密封件用于将巴管与第三通孔密封。这样一来,可以通过第三密封件对巴管与塑胶框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降低穿过塑胶框的巴管,对由塑胶框以及与塑胶框相连接的显示模组和后壳构成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可选的,按键组件还包括:按键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戴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模组;/n后壳,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出光侧;/n中框,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中框包括金属框以及嵌套于所述金属框内、且与所述金属框相连接的塑胶框;所述金属框和所述塑胶框为中空框架结构;所述塑胶框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后壳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n印刷电路板PCB,位于所述容纳腔内;/n导通组件,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PCB电连接,另一部分穿过所述塑胶框与所述金属框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
后壳,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出光侧;
中框,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中框包括金属框以及嵌套于所述金属框内、且与所述金属框相连接的塑胶框;所述金属框和所述塑胶框为中空框架结构;所述塑胶框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后壳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
印刷电路板PCB,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导通组件,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PCB电连接,另一部分穿过所述塑胶框与所述金属框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导通组件包括:
金属弹片,与所述PCB相接触;
金属连接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金属框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金属弹片相接触;所述金属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安装槽;
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面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相接触;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将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
所述金属连接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金属连接件为第一螺纹紧固件;
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包括相连接的光杆和螺杆;所述光杆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配合,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螺纹配合;
所述光杆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杆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还包括头部,所述头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光杆相连接;
所述金属弹片包括:
第一子弹片,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光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子弹片固定于所述头部与所述塑胶框之间;
第二子弹片,与所述第一子弹片相连接且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子弹片与所述PCB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以及绕所述显示屏周边设置的表圈;
所述穿戴产品还包括粘结层;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塑胶框朝向所述表圈的一侧表面,用于将所述塑胶框与所述表圈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壳朝向所述塑胶框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穿戴产品还包括第二密封件;
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塑胶框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广赵梦龙李杰刘兵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