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沉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40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初级沉砂装置,涉及污水沉淀池,旨在解决现有的沉淀池在提高水体流速时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其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固定并连通有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所述池体内固定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分隔池体的内腔形成多个首尾连接的子腔体,所述子腔体内固定有多个中间过滤机构,所述中间过滤机构包括多个沿水体流动方向排布的夹板,两个相邻所述夹板之间夹持有透水的过滤层,所述夹板沿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沿水体流动方向分布的多个所述过滤层,其上的滤孔逐渐变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小水体流速提高后对污水初处理的不利影响,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初级沉砂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沉淀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初级沉砂装置。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用于去除水中浮球物和杂质的构造。例如:在河道污水处理时,需要先用提升泵将河水抽取到沉淀池做沉砂处理,再做生化净化处理等。为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需要提高初级沉淀池的使用效果。市面上存在如图4所示一种沉淀池,其内腔被隔板分隔为多个首尾相互连通的子腔体;进入池内的污水,在各个子腔体内依次流动,并最终从流动路径尾端的溢流口流出。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增长水体流动路径,提高沉淀效果,但是其存在这样的问题:若需要保证出水速率,即污水处理效率,则需要提高水体流速,而水体流速变大后,又不可避免的影响沉淀效果,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初级沉砂装置,其可减小水体流速提高后对污水初处理的不利影响,从而使用效果更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初级沉砂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固定并连通有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所述池体内固定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分隔池体的内腔形成多个首尾连接的子腔体,所述子腔体内固定有多个中间过滤机构,所述中间过滤机构包括多个沿水体流动方向排布的夹板,两个相邻所述夹板之间夹持有透水的过滤层,所述夹板沿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沿水体流动方向分布的多个所述过滤层,其上的滤孔逐渐变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池体内的水体沿多个子腔体形成路径流动,在其流动过程中依次通过各个过滤层,此时即便水体流速相对增大,本技术对污水初处理,例如:去除水中砂石的效果也相对较佳;同时,因为各个过滤层上的滤孔沿水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所以过滤层对水中的砂石杂质过滤为逐渐过滤,其可相对减小对水体流动的阻碍,保证污水处理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层包括多个内腔填充有固体颗粒物且透水的填装袋,不同所述过滤层的填装袋的填充物粒径不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填充固体颗粒物的填装袋作为过滤层的成型单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可以拆卸填装袋对其内部的填充物做更换,以保证其过滤效果;同时,不同过滤层的填充物粒径不同,即可满足不同过滤层的滤孔不同的设置需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填装袋外罩设有限制引导框,所述限制引导框的内腔呈上开口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利用限制引导框对填装袋做限制引导,使其保持所需的形态;同时,工作人员可抓取限制引导框对填充袋做相对方便的移动搬运,从而使用效果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限制引导框相互抵接且两者的抵接面均呈板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相邻限制导引框之间的间隙,减少未过滤的水体直接向后流动的几率,从而可提高过滤层的过滤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制引导框呈板状的侧壁包括框壁和固定于框壁外侧的弹性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形成各个过滤层时,各个限制引导框通过弹性层能够相互连接的更为紧密,减小相互之间的间隙且减小安装配合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个所述过滤机构的下部脱离池体的内腔底面,多个所述过滤机构的底部到池体内腔底面的距离沿水体流动方向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处理效果相对较佳,其依据和原理为:靠近水体流动方向起始端的过滤机构,其虽然高度较大,但是其上的滤孔也相对较大,所以其对水体流动的阻碍相对较小;同时,因为最初的水体中的杂质相对较多,所以其底部和池体内底间距变小,可减小未来得及沉淀过滤的污水向后流动的量,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底向下凹陷呈锥状且其锥底固定有排污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逐渐沉淀下来的污泥相对更容易被汇聚收集在一起且其能进入排污管道被排出,以防止其过量堆集干扰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浮球开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将浮球开关耦接于输送污水到池体的提升泵,使池体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能够自动对提升泵做关闭,以提高使用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道安装有适配的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根据需求启闭阀门决定是否对处理后的污水做输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子腔体内设置过滤机构,多个过滤机构沿水体流动方向排布,此时即便水体流速相对增大,也因为有各个过滤机构对水体过滤,所以可以保证对污水的处理效果;2、多个过滤层上的滤孔沿水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从而本技术对水体做分级、多级过滤,以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减小对水体流动的阻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过滤机构的结构。图3是本技术的池体局部切除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各个过滤机构相对池体内底的高度。图4为现有技术图。图中,1、池体;10、子腔体;11、进水管道;12、排水管道;2、隔板;3、过滤机构;31、夹板;311、透水孔;32、过滤层;321、填装袋;4、限制引导框;41a、框壁;41b、弹性层;5、排污管道;6、浮球开关;7、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初级沉砂装置,包括池体1,池体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在池体1对称的两侧壁分别固定有连通其内腔的进水管道11和排水管道12,进水管道11可通过法兰连接于提升泵出水端的管道上,由提升泵将污水抽送到池体1内。在池体1内成型有多个隔板2,多个隔板2分隔池体1的内腔形成多个子腔体10,多个子腔体10首尾相连形成水体流动路径;进水管道11和排水管道12分别靠近路径的首尾端。此时水体在池体1内依次流过各个子腔体10且流动路径相对较长。在子腔体10内固定有多个中间过滤机构3,多个过滤机构3沿水体流动路径排布,用于对通过的水体做过滤,以在提高水体流速的时候,减小水体流速提高后对沉淀效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参照图1和图2,过滤机构3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夹板31,两个夹板31沿水体流动路径排布且侧边固定于隔板2上,两者固定方式多样,例如:隔板2上沿长度方向开设竖向槽,夹板31的侧边固定滑块,滑块滑移连接于竖向槽。夹板31沿厚度开设有多个透水孔311且其呈蜂窝结构(图中仅以1个作为展示),一方面供水体通过,另一方面在减小造价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在相邻的两个夹板31之间夹持有透水的过滤层32,以对流经的水体做过滤。参照图2,过滤层32包括多个填充有固体颗粒物的填装袋321,填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初级沉砂装置,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固定并连通有进水管道(11)和排水管道(12),所述池体(1)内固定有多个隔板(2),多个所述隔板(2)分隔池体(1)的内腔形成多个首尾连接的子腔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腔体(10)内固定有多个中间过滤机构(3),所述中间过滤机构(3)包括多个沿水体流动方向排布的夹板(31),两个相邻所述夹板(31)之间夹持有透水的过滤层(32),所述夹板(31)沿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透水孔(311);沿水体流动方向分布的多个所述过滤层(32),其上的滤孔逐渐变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级沉砂装置,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固定并连通有进水管道(11)和排水管道(12),所述池体(1)内固定有多个隔板(2),多个所述隔板(2)分隔池体(1)的内腔形成多个首尾连接的子腔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腔体(10)内固定有多个中间过滤机构(3),所述中间过滤机构(3)包括多个沿水体流动方向排布的夹板(31),两个相邻所述夹板(31)之间夹持有透水的过滤层(32),所述夹板(31)沿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透水孔(311);沿水体流动方向分布的多个所述过滤层(32),其上的滤孔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级沉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32)包括多个内腔填充有固体颗粒物且透水的填装袋(321),不同所述过滤层(32)的填装袋(321)的填充物粒径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级沉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装袋(321)外罩设有限制引导框(4),所述限制引导框(4)的内腔呈上开口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中田宁立远黎静汪宏胡涛韩星陈健孙申厚王波杨辉朱先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诚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