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混澄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52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混澄清装置,涉及磁混凝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磁混装置存在磁粉投放过量等情况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池、磁混池、助凝池、沉淀池以及用于添加物料的加药装置,还包括水质检测装置和现场控制装置,所述沉淀池的侧壁固定有与之内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侧为水质检测装置的采样点,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于现场控制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为电控加药装置且其电信号连接于现场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时监测污水处理效果,调控磁粉添加量,减少浪费,从而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混澄清装置
本技术涉及磁混凝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磁混澄清装置。
技术介绍
磁混澄清是指通过添加比重为4.8~5.1的磁粉,使得絮体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而在澄清池中可以对污水实现高效固液分离。公告号为CN207193030U的专利-一种加磁絮凝净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槽、磁混槽、助凝槽和沉淀池;还包括用于回收磁粉的水力旋流器和磁泥分离器;混凝槽设有进水口;沉淀池的顶部设有出水口,其底部设有沉淀物出口;水力旋流器侧壁设有沉淀物入口,沉淀物入口沿水力旋流器的渐开线方向设置并与沉淀池的沉淀物出口相连;水力旋流器的顶部设有磁泥混合物出口,其底部设有第一磁粉出口,第一磁粉出口与磁混槽相连;磁泥分离器设有磁泥混合物入口、第二磁粉出口和非磁性物质出口,磁泥混合物入口与水力旋流器的磁泥混合物出口相连,第二磁粉出口与磁混槽相连。上述内容展示了一种利用磁混澄清技术的系统,其可用于污水处理,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进入磁混阶段的污水水质差异,而其又无法实时对磁粉利用率,导致磁粉存在过量等问题,造成浪费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混澄清装置,其可实时监测污水处理效果,调控磁粉添加量,减小浪费,从而使用效果相对更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磁混澄清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池、磁混池、助凝池、沉淀池以及用于添加物料的加药装置,还包括水质检测装置和现场控制装置,所述沉淀池的侧壁固定有与之内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侧为水质检测装置的采样点,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于现场控制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为电控加药装置且其电信号连接于现场控制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多加药装置将磁粉加入磁混池,将其他合适药剂添加至其他池体内,此时污水依次通过各个池体做澄清处理;同时,水质检测装置对沉淀池出水位置的水体水质做检测并可将数据反馈至现场控制装置,此时工作人员只需设置好现场控制装置,就可使其能根据实时输出水质情况调控加药装置,以控制磁粉添加,减小浪费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总磷水质在线分析仪,所述现场控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所述总磷水质在线分析仪连接并反馈总磷检测信号至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于加药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总磷水质在线分析仪对水体做水质检测,之所以选择检测总磷检测,是因为本技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TP、SS等,其中SS即便磁粉过量也保持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而TP则磁粉过量时相对易受影响;本技术采用PLC控制器,则是因为其运行相对可靠且技术相对成熟,构建本技术相对简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池内伸入有若干搅拌器一,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混凝剂加药机构,所述混凝剂加药机构的输出管端连通增设管,所述增设管伸入混合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混凝剂加药机构向混合池中添加混凝剂,通过混凝剂使得污水中的杂质形成絮凝体,方便后续沉淀澄清,优化污水处理效果;在使用粉剂等混水由混凝剂加药机构配成水剂,以便进行添加输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设管朝向混合池的池底延伸且安装有防倒流的单向阀,所述混合池池壁上部开设有连通在磁混池的溢流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剂通过增设管输送至混合池的底部,以便在搅拌器一搅拌时,能够尽快和污水做充分混合;单向阀的设置可用于防止污水导流,避免其污染药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口设置有闭口机构,所述闭口机构包括插设固定于溢流口内的中间管和安装于中间管的电控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剂加入混合池的前期或中期阶段,可通过电控阀关闭中间管,避免未混合的污水直接排出而影响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混池内伸入有若干搅拌器二,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出料端置于磁混池上方的螺旋喂料机,所述螺旋喂料机的出料端口连通磁混池,所述磁混池的下部有下出口,所述下出口内还设置有闭口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螺旋喂料机将磁粉添加至磁混池内;此时现场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螺旋喂料机的启停(电机启停)来控制是否继续添加磁粉,由于电机速率可控,所以螺旋喂料机添加磁粉时,添加流量相对可控;将下开口设置于侧壁下部则是考虑到此时污水内杂质形成大颗粒、絮状物等,此时若依旧采用溢流排水,则导致污物相对容易在池体内积留而影响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助凝池内伸入有搅拌器三,所述加药装置包括絮凝剂加药机构,所述絮凝剂加药机构的输出管连通助凝池,所述助凝池的上部侧壁开设有连通沉淀池的溢流口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向助凝池中添加絮凝剂,对磁混凝后的杂质以及其他杂质做进一步絮凝,加强后续沉淀澄清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为斜管沉淀池,所述斜管沉淀池的下部呈倒置锥台状且其底部开设有污泥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的沉淀效果相对更佳的斜管沉淀池对污水做沉淀澄清,利用锥状的池底对沉淀下来的污泥做汇聚收集并通过底部的污泥出口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水质检测装置对沉淀池排出的水体做水质检测并反馈检测数据到现场控制装置,现场控制装置电信号连接用于添加磁粉等物料的加药装置,从而工作人员只需设置好现场控制装置,即可使得本技术可根据实时输出水质,自动调控加药(磁粉)添加量,以减小磁粉浪费,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系统框图,主要用以展示本现场控制装置的控制结构;图3为本技术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各个池内的结构;图4为图3的A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闭口机构的结构。图中:1、混合池;11、溢流口;2、磁混池;21、下出口;3、助凝池;31、溢流口二;4、沉淀池;41、出水管;42、污泥出口;5、加药装置;51、混凝剂加药机构;511、增设管;512、单向阀;52、螺旋喂料机;53、絮凝剂加药机构;6、水质检测装置;7、现场控制装置;81、搅拌器一;82、搅拌器二;83、搅拌器三;9、闭口机构;91、中间管;92、电控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磁混澄清装置,参照图1,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混合池1、磁混池2、助凝池3和沉淀池4;另,还包括分别对混合池1和助凝池3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对磁混池2添加磁粉的加药装置5。使用时,污水先进入混合池1和混凝剂混合,再进入磁混池2和磁粉混合,接着进入助凝池3和絮凝剂混合,之后再进入沉淀池4沉淀去污,以完成对污水做澄清处理。参照图1和图2,为提高磁粉利用率,提高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效果,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6和现场控制装置7,沉淀池4的侧壁上部固定有与之内腔连通的出水管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混澄清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池(1)、磁混池(2)、助凝池(3)、沉淀池(4)以及用于添加物料的加药装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质检测装置(6)和现场控制装置(7),所述沉淀池(4)的侧壁固定有与之内腔连通的出水管(41),所述出水管(41)的进水端侧为水质检测装置(6)的采样点,所述水质检测装置(6)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于现场控制装置(7),所述加药装置(5)为电控加药装置且其电信号连接于现场控制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混澄清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池(1)、磁混池(2)、助凝池(3)、沉淀池(4)以及用于添加物料的加药装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质检测装置(6)和现场控制装置(7),所述沉淀池(4)的侧壁固定有与之内腔连通的出水管(41),所述出水管(41)的进水端侧为水质检测装置(6)的采样点,所述水质检测装置(6)的输出端电信号连接于现场控制装置(7),所述加药装置(5)为电控加药装置且其电信号连接于现场控制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混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6)包括总磷水质在线分析仪,所述现场控制装置(7)包括PLC控制器,所述总磷水质在线分析仪连接并反馈总磷检测信号至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于加药装置(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混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1)内伸入有若干搅拌器一(81),所述加药装置(5)包括混凝剂加药机构(51),所述混凝剂加药机构(51)的输出管端连通增设管(511),所述增设管(511)伸入混合池(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混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设管(511)朝向混合池(1)的池底延伸且安装有防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立远邓中田韩星汪宏杨辉陈健王波朱先国刘炽李倩胡涛黎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诚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