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29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呼吸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包括:顶部开口的气流腔,所述气流腔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吸气单元和呼气单元;所述吸气单元与所述气流腔转动连接,所述吸气单元上设置有至少2个吸气孔,所述气流腔上设置有与吸气孔对应的吸气通孔;所述呼气单元与所述气流腔转动连接,所述呼气单元上设置有至少2个呼气孔,所述气流腔上设置有与呼气孔对应的呼气通孔;呼吸通道与所述气流腔的顶部连接;呼吸嘴与所述呼吸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呼吸肌力训练设备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上述训练设备可以实现正常人、病人、运动员和盲人的呼吸肌力训练兼容,让训练对象和训练结果更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
本技术涉及呼吸训练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
技术介绍
针对患病人群逐渐增加的慢阻肺病,手术、麻醉或机械通气后的呼吸减弱,以及老年人的呼吸功能衰退,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提升呼吸训练的设备。比如三球呼吸设备,呼吸肌肉训练设备等,对呼吸减弱、呼吸功能衰退等病症缓解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提升呼吸训练的设备存在售价高、使用不方便、携带不方便和设计上针对的人群有限的问题。现有的提升呼吸训练的设备不适用正常健康人员的预防训练以及运动员、盲人等特殊人群的训练,在气流阻抗设计上没有做不同人群的细分控制,导致对象和设备阻抗不具有针对性,训练方式不正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正常人、病人、运动员和盲人的呼吸肌力训练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本技术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可以实现正常人、病人、运动员和盲人的呼吸肌力训练兼容,让训练对象和训练结果更匹配,既能提高训练效果,又能兼容更多使用人群。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包括:气流腔,所述气流腔为顶部开口的槽体,所述气流腔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吸气单元和呼气单元;所述吸气单元与所述气流腔转动连接,所述吸气单元上设置有至少2个吸气孔,所述气流腔上设置有与吸气孔对应的吸气通孔;所述呼气单元与所述气流腔转动连接,所述呼气单元上设置有至少2个呼气孔,所述气流腔上设置有与呼气孔对应的呼气通孔;呼吸通道,所述呼吸通道与所述气流腔的顶部连接;呼吸嘴,所述呼吸嘴与所述呼吸通道连接。上述呼吸肌力训练设备通过吸气单元和呼气单元实现气流进出,吸气单元设置有不同的档位,通过旋转吸气单元控制不同的吸气孔与气流腔上的吸气通孔连通,呼气单元同理设计,使得使用者有不同的呼吸气压,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训练。上述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可以实现正常人、病人、运动员和盲人的呼吸肌力训练兼容,让训练对象和训练结果更匹配,既能提高训练效果,又能兼容更多使用人群。呼吸嘴采用医疗级PC材料,常规有22mmx15mm规格、24mmx15mm规格和26mmx15mm规格,这三种都可以和呼吸通道兼容,无需更换手柄,根据实际口型更换呼吸嘴。气流死区即气流腔和呼吸通道连通形成的内部空腔,对形状没有特殊要求,对气流死区的空间大小有要求。气流腔的外部一般是圆形,气流腔里面采用25mmx45mm的长方形作为气体流通空间。这样便于呼吸测试,不会有气流空间不够而导致无法正常测试的问题。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单元包括卡接为一体的吸气盘和吸气旋钮,所述吸气盘上设置有吸气孔,所述吸气盘与所述气流腔转动连接;所述呼气单元包括卡接为一体的呼气盘和呼气旋钮,所述呼气盘上设置有呼气孔,所述呼气盘与所述气流腔转动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旋钮上设置有吸气档位标识凸起,所述吸气孔的数量与所述吸气档位标识凸起数量相同;所述呼气旋钮上设置有呼气档位标识凸起,所述呼气孔的数量与所述呼气档位标识凸起数量相同。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盘的中部凹槽上设置有吸气孔;所述呼气盘的中部凹槽上设置有呼气孔;所述吸气盘的中部凹槽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吸气胶膜连接;所述呼气盘的中部凹槽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呼气胶膜连接。通过在凹槽中设置吸气孔和呼气孔可以防尘,吸气胶膜和呼气胶膜也可以防尘,气体通过胶膜与壳体的空隙再进入吸气孔。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孔的数量为5个,所述吸气孔的孔径依次为1.9~2.0mm、2.4~2.5mm、3.3~3.4mm、3.85~3.95mm、4.65~4.75mm;所述呼气孔的数量为5个,所述呼气孔的孔径依次为1.7~1.9mm、2.2~2.4mm、3.0~3.2mm、3.7~3.9mm、5.5~5.7mm。每个吸气单元和呼气单元分别对应5个不同大小的吸气孔和呼气孔。通过旋转吸气单元和呼气单元,可以控制每个吸气孔和呼气孔的开合与开合大小。由于吸气孔和呼气孔是共用中间的气流死区(即气流腔和呼吸通道连通形成的内部空腔),从而形成了50种不同的开合组合。气流阻抗就可以实现-50cmH2O(最小吸气孔)到50cmH2O(最小呼气孔)的呼吸压力衰减,而人的呼吸范围是-350cmH2O~350cmH2O,衰减后仍然可以达到-300cmH2O到300cmH2O的范围,正好满足从运动员到病人的全部需要。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孔的孔径依次为1.95mm、2.45mm、3.35mm、3.92mm、4.72mm;所述呼气孔的孔径依次为1.8mm、2.3mm、3.1mm、3.8mm、5.6mm。当气流阻抗为-50cmH2O时,吸气阻力最大,吸气档位使用最大档位,此时吸气孔的孔径最小,是1.95mm。由于上述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在吸气端能实现最高-50cmH2O的吸气阻力,当吸气孔在最高档位,吸气孔的孔径最小时,通过呼吸嘴吸气时,-50cmH2O的气流衰减,使吸到嘴边的最大气流压力是-350–(-50)=-300cmH2O。当气流阻抗为50cmH2O时,呼气阻力最大,此时呼气档位最高,此时呼气孔的孔径最小,是1.8mm。同理,经过呼气孔50cmH2O的气流衰减,从最小呼气孔出来的最大气体压力是350-50=300cmH2O。如果吸气档位和呼气档位都设置成最高档位时,可同时实现-50cmH2O的吸气阻力和50cmH2O的呼气阻力。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呼吸通道上设置有盲文区。盲文区设置有盲文,呼吸通道上的盲文可以让盲人可以顺利完成训练。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呼吸通道与所述气流腔一体成型,所述呼吸嘴与所述呼吸通道可拆卸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呼吸肌力训练设备通过吸气单元和呼气单元实现气流进出,吸气单元设置有不同的档位,通过旋转吸气单元控制不同的吸气孔与气流腔上的吸气通孔连通,呼气单元同理设计,使得使用者有不同的呼吸气压,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训练。上述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可以实现正常人、病人、运动员和盲人的呼吸肌力训练兼容,让训练对象和训练结果更匹配,既能提高训练效果,又能兼容更多使用人群。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的正视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的俯视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的爆炸图一。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的爆炸图二。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包括:/n气流腔(1),所述气流腔(1)为顶部开口的槽体,所述气流腔(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吸气单元(2)和呼气单元(3);所述吸气单元(2)与所述气流腔(1)转动连接,所述吸气单元(2)上设置有至少2个吸气孔(203),所述气流腔(1)上设置有与吸气孔(203)对应的吸气通孔;所述呼气单元(3)与所述气流腔(1)转动连接,所述呼气单元(3)上设置有至少2个呼气孔(303),所述气流腔(1)上设置有与呼气孔(303)对应的呼气通孔(101);/n呼吸通道(4),所述呼吸通道(4)与所述气流腔(1)的顶部连接;/n呼吸嘴(6),所述呼吸嘴(6)与所述呼吸通道(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包括:
气流腔(1),所述气流腔(1)为顶部开口的槽体,所述气流腔(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吸气单元(2)和呼气单元(3);所述吸气单元(2)与所述气流腔(1)转动连接,所述吸气单元(2)上设置有至少2个吸气孔(203),所述气流腔(1)上设置有与吸气孔(203)对应的吸气通孔;所述呼气单元(3)与所述气流腔(1)转动连接,所述呼气单元(3)上设置有至少2个呼气孔(303),所述气流腔(1)上设置有与呼气孔(303)对应的呼气通孔(101);
呼吸通道(4),所述呼吸通道(4)与所述气流腔(1)的顶部连接;
呼吸嘴(6),所述呼吸嘴(6)与所述呼吸通道(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单元(2)包括卡接为一体的吸气盘(201)和吸气旋钮(202),所述吸气盘(201)上设置有吸气孔(203),所述吸气盘(201)与所述气流腔(1)转动连接;所述呼气单元(3)包括卡接为一体的呼气盘(301)和呼气旋钮(302),所述呼气盘(301)上设置有呼气孔(303),所述呼气盘(301)与所述气流腔(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旋钮(202)上设置有吸气档位标识凸起(206),所述吸气孔(203)的数量与所述吸气档位标识凸起(206)数量相同;所述呼气旋钮(302)上设置有呼气档位标识凸起(306),所述呼气孔(303)的数量与所述呼气档位标识凸起(306)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流阻抗的呼吸肌力训练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继道朱海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芝仙莱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