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巧凌专利>正文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28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框、踝部旋转装置、双足屈伸装置与双腿屈伸装置,所述支撑框呈“匚”型,包括两块侧板与一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踝部旋转装置包括螺纹杆与自复位按键,所述螺纹杆安装在滑槽内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自复位按键固定在螺纹杆的顶端,所述双足屈伸装置包括弹簧与弹簧座,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座固定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双腿屈伸装置包括两个手轮,分别固定在两侧侧板的外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同时成本非常低,给患者带来有效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且功能多用,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常易发生于下肢手术后及长期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而一旦深静脉血栓形成,极易引起肺栓塞和下肢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目前临床对其预防多采用指导卧床患者足部活动或使用气压泵治疗仪的方案,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局限性:1、通常采用指导卧床患者做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操进行锻炼,但做操较为枯燥,配以音乐会影响到他人,不同的患者对护士的指导理解上存在差异,因此,做操受多种因素影响,依从性差,训练不规范、常间断,效果难保证。2、气压泵利用空气波使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对组织的循环压力起到预防作用。使用时将气囊套套于患者双腿部,治疗时患者不可随意活动,治疗效果较好,但未达到促进患者主动训练的目的,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出院后没有仪器的辅助预防,仍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气压泵还存在收取费用高、仪器易损坏、腿套难清洁、易交叉感染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能够有效促进血液流动,改善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防止肌肉萎缩、改善肢体功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框、踝部旋转装置、双足屈伸装置与双腿屈伸装置,所述支撑框呈“匚”型,包括两块侧板与一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踝部旋转装置包括螺纹杆与自复位按键,所述螺纹杆安装在滑槽内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自复位按键固定在螺纹杆的顶端,所述双足屈伸装置包括弹簧与弹簧座,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座固定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双腿屈伸装置包括两个手轮,分别固定在两侧侧板的外侧面上。所述踝部旋转装置还包括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螺纹杆相适配,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套固定在滑槽中的位置。所述滑槽关于连接板的中线对称分布,且每侧至少分别设置两个滑槽。所述双足屈伸装置还包括弹簧保护盖,所述弹簧保护盖固定在弹簧的另一端。所述单侧每个滑槽之间的距离设置至少为3cm。所述自复位按键采用自复位按钮开关。所述支撑框的两侧侧板上分别固定有绑带,所述绑带上各自连接有魔术贴,所述两条绑带通过魔术贴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设置有踝部旋转装置,患者可通过双足通过依次踩压自复位按键,进行踝关节主动旋转运动,且本技术中的自复位按键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脚码大小灵活调整,给患者带来更舒适的体验。2、本技术设置双足屈伸装置,患者可通过双足交替进行踩压弹簧,进行趾屈、背伸主动运动,可以有效对双足进行屈伸训练,促进足部血液循环。3、本技术设置有双腿屈伸装置,患者通过脚踩踏于手轮的手柄上,前后转动手轮对双腿做屈伸运动,有效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腿部的深静脉血栓。综上,本技术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同时成本非常低,给患者带来有效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技术还可以将支撑框翻转用作小餐桌,功能多用,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踝部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双足屈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框、2踝部旋转装置、3双足屈伸装置、4双腿屈伸装置、5滑槽、6绑带、7魔术贴、21螺纹杆、22自复位按键、23螺纹套、31弹簧、32弹簧座、33弹簧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框1、踝部旋转装置2、双足屈伸装置3与双腿屈伸装置4,所述支撑框1呈“匚”型,包括两块侧板与一块连接板,侧板与连接板均采用平常所见的木工板即可,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滑槽5,所述踝部旋转装置2包括螺纹杆21与自复位按键22,所述自复位按键22采用自复位按钮开关,为增加趣味性,采用不同颜色的自复位按钮开关。所述螺纹杆21安装在滑槽5内与滑槽5滑动连接,所述自复位按键22固定在螺纹杆21的顶端,所述踝部旋转装置2还包括螺纹套23,所述螺纹套23与螺纹杆21相适配,所述螺纹杆21通过螺纹套23固定在滑槽5中的位置。所述双足屈伸装置3包括弹簧31与弹簧座32,所述弹簧31的一端通过弹簧座32固定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双足屈伸装置3还包括弹簧保护盖33,所述弹簧保护盖33固定在弹簧31的另一端。将弹簧放置在6个“开关”中央,使用电钻手枪依次把5个十字螺丝钉钉在弹簧底部,将其固定牢固,再将弹簧盖套在弹簧之上,防止训练时足部划伤。所述双腿屈伸装置4包括两个手轮,分别固定在两侧侧板的外侧面上。所述滑槽5关于连接板的中线对称分布,且每侧至少分别设置两个滑槽5所述单侧每个滑槽5之间的距离设置至少为3cm。所述支撑框1的两侧侧板上分别固定有绑带6,所述绑带6上各自连接有魔术贴7,所述两条绑带6通过魔术贴7连接,患者进行训练时,可通过绑带6将支撑框1固定在床边框架上,防止支撑框1移动位置,两条绑带6通过魔术贴7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连接,且本装置作为小餐桌使用时,魔术贴7可以轻松解开,不影响使用。本技术的使用方法:1.踝部主动旋转运动患者仰卧于床上,将“训练装置”背面靠紧床尾(背面有床尾挡板的固定,可保证其稳定性)。双足通过依次踩压自复位按钮开关,进行踝关节主动旋转运动。可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承受情况而定,一般每分钟往返15-20次,持续3-5分钟。2.双足主动屈伸运动患者仰卧于床上,将“训练装置”背面靠紧床尾,双足通过踩压弹簧,进行趾屈、背伸主动运动。双足交替进行。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承受情况而定,一般每分钟15-20次,持续3-5分钟。3.双腿主动屈伸运动患者仰卧于床上,将“训练装置”背面靠紧床尾,一脚踩踏于手轮的手柄上,通过前后转动手轮做屈伸运动,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承受情况而定,一般每分钟做15-20次,持续3-5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本技术所涉及的原理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利用木工板、自复位开关、弹簧、手轮等进行制作,分别由踝部旋转装置、双足屈伸装置、双腿屈伸装置组合而成,训练装置功能齐全,使下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对于长期卧床、术后等患者有效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等患者起到下肢康复训练作用,免去电动医疗器械的使用,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踝部旋转装置(2)、双足屈伸装置(3)与双腿屈伸装置(4),所述支撑框(1)呈“匚”型,包括两块侧板与一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滑槽(5),所述踝部旋转装置(2)包括螺纹杆(21)与自复位按键(22),所述螺纹杆(21)安装在滑槽(5)内与滑槽(5)滑动连接,所述自复位按键(22)固定在螺纹杆(21)的顶端,所述双足屈伸装置(3)包括弹簧(31)与弹簧座(32),所述弹簧(31)的一端通过弹簧座(32)固定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双腿屈伸装置(4)包括两个手轮,分别固定在两侧侧板的外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踝部旋转装置(2)、双足屈伸装置(3)与双腿屈伸装置(4),所述支撑框(1)呈“匚”型,包括两块侧板与一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滑槽(5),所述踝部旋转装置(2)包括螺纹杆(21)与自复位按键(22),所述螺纹杆(21)安装在滑槽(5)内与滑槽(5)滑动连接,所述自复位按键(22)固定在螺纹杆(21)的顶端,所述双足屈伸装置(3)包括弹簧(31)与弹簧座(32),所述弹簧(31)的一端通过弹簧座(32)固定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双腿屈伸装置(4)包括两个手轮,分别固定在两侧侧板的外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趣味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踝部旋转装置(2)还包括螺纹套(23),所述螺纹套(23)与螺纹杆(21)相适配,所述螺纹杆(21)通过螺纹套(23)固定在滑槽(5)中的位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凌
申请(专利权)人:王巧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