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压降水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610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3
一种零压降水加热系统,包括:冷侧导路,具有接收端和封闭端;热侧导路,具有离开端和封闭端;泵;旁通导路,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旁通阀,其中,第一端适应于接收端,并且第二端适应于离开端;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具有流量阀;热交换器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中的一个的入口上;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最靠近离开端的出口处;系统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离开端上;以及系统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接收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压降水加热系统优先权和相关应用本申请要求2016年5月21日提交的非临时申请U.S.S.N.15/161,216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非临时申请进而要求2015年5月21日提交的临时申请U.S.S.N.62/164,668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均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无箱式水加热系统,其可广泛地应用于包括高层建筑物的应用或其中压降作为关键问题的任何应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造成不仅克服压降,还克服与无箱式水加热系统相关的压升的水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将水输送到很大的高度处需要的压力,传统上使用箱式水加热系统或煮器和箱式水加热系统而不是无箱式水加热系统来为高层建筑物服务。这种箱式系统的能量效率低,因为在存在需求之前提前准备了大量的水来预期这种需求。在存储时,尽管具有箱体隔热件,但存储在加热的水中的热能仍被浪费到箱体周围。在水加热行业中先前已经尝试使用能量有效的水加热系统来为需要增加的泵压力的高层建筑物和其它场地服务,但它们没有成功。引入具有大压降的热水器导致热侧和冷侧之间的压差大于所期望的,并可导致建筑物的水分配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然而,先前的尝试没有在避免负压效应的同时成功地保持低的压降并同时根据需求加热水。进一步地,先前的尝试没有成功地产生零压降的条件,在零压降的条件下无箱式水加热系统的使用者不会经受由无箱式水加热系统引起的无意的压降条件和/或压升条件。因此,需要一种不包括箱式水加热系统的零压降水加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零压降水加热系统,该零压降水加热系统包括:冷侧导路,具有接收端和封闭端;热侧导路,具有离开端和封闭端;泵;旁通导路,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设置在旁通导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旁通阀,其中,旁通导路的第一端适应于冷侧导路的接收端,并且旁通导路的第二端适应于热侧导路的离开端;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包括流量阀;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入口上;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最靠近热侧导路的离开端的出口上;系统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热侧导路的离开端上;以及系统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侧导路的接收端上,其中,冷侧导路的接收端被构造成连接到冷水供应歧管,热侧导路的离开端被构造成连接到热水供应歧管,泵被构造成产生通过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中的每个的流,并且由此,当由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超过由系统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时,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流量阀构造成被限制为使得从冷侧导路的接收端通过旁通导路到热侧导路的离开端的流量增加,以调和离开热侧导路的离开端的流量,当由系统出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下降至低于由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时,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流量阀构造成被扩大为使得从冷侧导路通过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到热侧导路的离开端的流量增加,以增加离开热侧导路的离开端的流的温度,并且旁通阀、流量阀和泵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控制通过零压降水加热系统的流量,以导致热侧导路的离开端处的压降为零。在一个实施例中,旁通导路还包括设置在旁通导路的第二端上的排放件,该排放件包括至少一个开口,该至少一个开口被构造成允许至少一个开口的流出物指向从热侧导路的离开端到热侧导路的封闭端的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旁通导路还包括设置在旁通导路的第二端上的排放件,并且热侧导路还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并且该排放件被构造成设置在热侧导路的上半部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旁通导路还包括设置在旁通导路的第二端上的排放件,并且热侧导路还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并且该排放件是包括设置在热侧导路的上半部上的至少一个开口的倒J形排放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旁通导路还包括设置在旁通导路的第二端上的排放件,该排放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口,该至少一个开口被构造成允许至少一个开口的流出物指向与从热侧导路的离开端到热侧导路的封闭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侧导路还包括从大约0.5加仑至大约2加仑的体积,并且旁通导路包括从大约0.5英寸至大约1.5英寸的尺寸的管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旁通阀是开关阀。在另一实施例中,旁通阀是调节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需求的水加热系统,该水加热系统能够为非常高的高度处的客户进行服务而不存在由于压降和正压导致的显著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需求的水加热系统,该水加热系统用于传统上由于先前可用的无箱式水加热系统不能抵抗正压的不利影响而仅使用箱式水加热系统服务的建筑物。然而可存在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能以任何组合满足一个或多个前述列举的对象。并非旨在使每个实施例将必须满足每个目的。因此,已经广泛地概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更重要的特征,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详细说明,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本领域的贡献,当然,本文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并且附接特征将形成该说明书的主题的一部分。附图说明为了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优点和目的的方式,将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来呈现以上简要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更具体描述。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并因此不应当被认为限制其范围,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并解释本专利技术,附图中:图1是示出了低压降水加热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使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并在旁通导路中观察到前向流。图2是示出了低压降水加热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使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并在旁通导路中观察到再循环流或逆向流。图3是示出了低压降水加热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使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并在旁通导路中观察到前向流。图4是低压降水加热系统的旁通导路的排放件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透视图。图5是示出了使用低压降水加热系统将热水输送到传统上已经使用箱式水加热系统进行服务的高层建筑物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了使用低压降水加热系统将热水输送到传统上已经使用箱式水加热系统进行服务的高层建筑物的另一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使用不具有有效流量阀控制的本专利技术的水加热系统的水加热系统中的示例性压降曲线的图表。图8是示出了低压降水加热系统的示例性压降曲线的图表。图9是示出了传统的水加热系统或箱式水加热系统的代表的示意图,其中,冷水被接收在大箱体中,并且该大体积的水在大箱体中被加热。图10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水加热系统的热交换器元件的代表的示意图,其中,当存在需求时产生热水并因此不需要或不期望大箱体。图11示出了具有存储箱体和煮器的典型的水加热系统。图12是示出了包括旁通导路的零压降水加热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了在旁通导路中具有再循环流的图12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了通过图12至图13中示出的水加热系统的不同部分的流量的表格。图15是示出了图12中的热交换器的效率相对于到达热交换器的入口流的温度的示意图。部件列表2-低压降无箱式水加热系统4-冷侧导路6-热侧导路8-热交换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压降水加热系统,包括:/n冷侧导路,包括接收端和封闭端;/n热侧导路,包括离开端和封闭端;/n泵;/n旁通导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设置在所述旁通导路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旁通阀,其中,所述旁通导路的所述第一端适应于所述冷侧导路的所述接收端,并且所述旁通导路的所述第二端适应于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n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包括流量阀;/n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入口上;/n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最靠近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出口上;/n系统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上;以及/n系统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侧导路的所述接收端上,/n其中,所述冷侧导路的所述接收端被构造成连接到冷水供应歧管,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被构造成连接到热水供应歧管,所述泵被构造成产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中的每个的流,并且由此,当由所述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超过由所述系统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时,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所述流量阀构造成被限制为使得从所述冷侧导路的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旁通导路到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流量增加,以调和离开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流量,当由所述系统出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下降至低于由所述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时,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所述流量阀构造成被扩大为使得从所述冷侧导路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到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流量增加,以增加离开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流的温度,并且所述旁通阀、所述流量阀和所述泵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控制通过所述零压降水加热系统的流量,以导致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处的压降为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5 US 16/383,8531.一种零压降水加热系统,包括:
冷侧导路,包括接收端和封闭端;
热侧导路,包括离开端和封闭端;
泵;
旁通导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设置在所述旁通导路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旁通阀,其中,所述旁通导路的所述第一端适应于所述冷侧导路的所述接收端,并且所述旁通导路的所述第二端适应于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
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包括流量阀;
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入口上;
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最靠近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出口上;
系统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上;以及
系统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侧导路的所述接收端上,
其中,所述冷侧导路的所述接收端被构造成连接到冷水供应歧管,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被构造成连接到热水供应歧管,所述泵被构造成产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中的每个的流,并且由此,当由所述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超过由所述系统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时,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所述流量阀构造成被限制为使得从所述冷侧导路的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旁通导路到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流量增加,以调和离开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流量,当由所述系统出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下降至低于由所述入口温度传感器所指示的温度时,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所述流量阀构造成被扩大为使得从所述冷侧导路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到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流量增加,以增加离开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的流的温度,并且所述旁通阀、所述流量阀和所述泵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控制通过所述零压降水加热系统的流量,以导致所述热侧导路的所述离开端处的压降为零。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里达尔·德瓦斯加马尼斯瓦普瑞萨德·阿卡萨姆
申请(专利权)人:智能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