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989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包括热源、总水箱、供水管、热水泵、控制装置和若干个热水箱,所述热源对所述总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总水箱相连,所述热水泵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所述热水箱包括箱体、热水供水支管和电动控制阀;所述热水供水支管与所述供水管连接,所述热水供水支管出口与箱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连接有向用户侧用水设备供水的热水出水管;所述电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热水供水支管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热水泵、电动控制阀和水位检测装置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热水箱自动补充热水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水供应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及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集中(半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取代以纯电能为热源的电热水器分散热水供应方式,集中半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场所正逐渐由传统的重要公共建筑、宾馆、高档写字楼等向公寓、居民住宅普及。因而,提高集中(半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节能节水效率对国家节能减排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图1所示,目前典型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热源100、总水箱200、热水泵300、供水管400、用户侧用水设备500、循环管600等部分组成。其运行原理为总水箱200内的热水,由热水泵300经热水供水管400,输送至各用户侧用水设备500;为了保证用户侧用水设备500处的水温随时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设置了循环管600构成循环管网,使热水能不间断地循环流经总水箱200补充所散失的热量。但是为了保证供应的热水水温随时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热水需在循环管网里长时间不间断循环,增加了热水泵300的运行能耗;另由于循环管网的外表面积大,导致循环管网产生大量的热量损耗。为了减少因热水循环产生的热能电能的损失,有的用户采用了限定用水高峰时段使用的管理措施,但这会造成用水的严重不便。如图2所示,在部分中小型热水供应工程中,特别是改造项目,降低工程造价,方便工程施工,取消了循环管600,简化了循环管网。其运行原理为:总水箱200内的热水,由热水泵300经供水管400,输送至各用户侧用水设备500。另一种方案中,供水管4的保温材料内与管材间敷设电热膜。当管内水温低于设计要求时,给电热膜通电,以保证用户侧用水设备500处的水温。但是这种方案经常需用电热膜对供水管内的热水进行加热,以补充热量损失,但其维持供水管网水温的热量来源于电能,产热成本高。有的热水供应系统中通过在用户侧设置热水箱,用户侧用水设备通过热水箱进行供应热水,但是热水箱需要手动打开阀门补充热水的麻烦,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其具有热水箱自动补充热水的特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包括热源、总水箱、供水管、热水泵、控制装置和若干个热水箱,所述热源对所述总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总水箱相连,所述热水泵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所述热水箱包括箱体、热水供水支管和电动控制阀;所述热水供水支管与所述供水管连接,所述热水供水支管出口与箱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连接有向用户侧用水设备供水的热水出水管;所述电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热水供水支管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热水泵、电动控制阀和水位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和第三水位检测器,所述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和第三水位检测器由低至高依次设置。进一步,所述热源为电加热装置或太阳能加热装置。进一步,所述热水箱为保温水箱,所述热水箱的箱体外壁设置保温层。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内腔分为热水供应腔和冷水回收腔,所述热水供水支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冷水回收腔的上方;所述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和第三水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热水供应腔内;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水回收腔下部的第四水位检测器;所述热水出水管连接在所述热水供应腔的底部,所述冷水回收腔底部连接有冷水出水管,所述冷水出水管上设置电控三通阀,所述电控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冷水出水管、冷水补水管和用户侧用水设备的冷水端;若干个所述热水箱的电控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进一步,所述冷水回收腔内的第四水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水回收腔1/5水位处;所述热水供应腔内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和第三水位检测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热水供应腔1/5水位处、1/2水位处和满水位处。进一步,所述用户侧用水设备包括水龙头、淋浴器、洗涤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种分隔式节能热水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①水位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所有热水箱内的热水水位;②当检测到其中一个热水箱的热水水位低于第一补水阈值,定义为待补水水箱;③打开热水泵对待补水水箱进行补水;④同时对热水水位低于第二补水阈值的其他水箱内进行补水,第二补水阈值介于第一补水阈值与满水位阈值之间;⑤补水结束后,关闭热水泵。进一步,所述第一补水阈值为1/5热水水位,所述第二补水阈值为1/2热水水位。进一步,在步骤①之前水位检测器实时检测所有热水箱内的冷水回收腔内的冷水水位,当检测到其中一个热水箱的冷水水位低于第三补水阈值,切换至用户侧用水设备由市政自来水供应冷水;步骤⑤中还包括将用户侧用水设备由市政自来水供应冷水切换至由冷水回收腔供应冷水。进一步,所述第三补水阈值为1/5冷水水位。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当热水箱内的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其热水水位低于第一水位检测器检测的第一补水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打开所述热水泵和需要补热水的热水箱的电动控制阀对热水箱进行补水。如此实现单个水箱的自动补热水。二、所述控制装置对其中一个热水箱进行补热水时,还会检测其他热水箱的热水水位是否低于第二水位检测器检测的第二补水阈值,若低于,所述控制装置也打开热水水位低于第二补水阈值的热水箱的电动控制阀对其补水,当补水水位达到第三水位检测器检测的满水位阈值时,补水结束,关闭电动控制阀,待全部热水箱补水结束后关闭所述热水泵。这样所述热水泵一次供水能够对所有热水水位低于第二补水阈值热水箱进行补热水,减少热水泵的启动次数以及在供水管内损耗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现有的热水供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的供水流程图。图中:热源100;总水箱200;热水泵300;供水管400;用户侧用水设备500;循环管600;总水箱1;热源11;供水管2;热水泵21;控制装置3;热水箱4;热水供水支管41;电动控制阀411;箱体42;保温层421;冷水回收腔43;冷水出水管431;电控三通阀432;第四水位检测器433;热水供应腔44;第一水位检测器441;第二水位检测器442;第三水位检测器443;热水出水管444;冷水补水管45;用户侧用水设备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包括热源11、总水箱1、供水管2、热水泵21、控制装置3和若干个热水箱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总水箱、供水管、热水泵、控制装置和若干个热水箱,所述热源对所述总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总水箱相连,所述热水泵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n所述热水箱包括箱体、热水供水支管和电动控制阀;所述热水供水支管与所述供水管连接,所述热水供水支管出口与箱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连接有向用户侧用水设备供水的热水出水管;所述电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热水供水支管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热水泵、电动控制阀和水位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和第三水位检测器,所述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和第三水位检测器由低至高依次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总水箱、供水管、热水泵、控制装置和若干个热水箱,所述热源对所述总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总水箱相连,所述热水泵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
所述热水箱包括箱体、热水供水支管和电动控制阀;所述热水供水支管与所述供水管连接,所述热水供水支管出口与箱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连接有向用户侧用水设备供水的热水出水管;所述电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热水供水支管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热水泵、电动控制阀和水位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和第三水位检测器,所述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和第三水位检测器由低至高依次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电加热装置或太阳能加热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节水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箱为保温水箱,所述热水箱的箱体外壁设置保温层。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琦霞蔡振琦陈水来吕仕伦洪开煜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