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火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00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火针,包括电火针筒体、加热套筒、推杆装置、火针和定位盘,电火针筒体包括主体,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端盖和把手,端盖与第一端为可拆卸结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火针盒。加热套筒包括外套筒、电加热装置和火针孔,火针孔设置在电加热装置的内部,外套筒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设有与第二端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第四端设有外螺纹,第四端可拆卸的连接定位盘。推杆装置贯穿电火针筒体,推杆装置的顶端设有安装火针的安装孔,火针可拆卸的安装在推杆装置的顶端,并置于火针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更换针头、具有火针盒、定位准确、能够调节刺入距离,火针受热均匀,不会发生明火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火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火针。
技术介绍
火针的使用在上千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验证,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的疾病情况,火针具有不同的形状、粗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火针方法为:用酒精灯或者酒精棉球点燃,灼烧火针针头处,待针头烧红后刺入患者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操作具有如下的问题:(1)明火灼烧火针针头,火针针头处受热不均匀;(2)明火灼烧,尤其使用酒精棉球燃烧的方式,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心理压力,担心棉球会掉落到自己身体上;(3)施针过程快进快出,人为施针,每次刺入的距离不同,不利于消除病灶;(4)当患者需要连续施针时,医生需要连续灼烧针头,浪费时间较长,同时长时间施针,工作量较大,容易造成疲劳感,影响刺入穴位的准确性;(5)火针针头的携带、更换不方便;(6)人为施针,定位不准确,尤其长期进行施针工作时,医生可能会因手酸造成的抖动,误穿人体穴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疼痛;(7)现有的电火针更换针头较为复杂,需要将推杆装置连带针头一起取出进行更换,然后再推入原处,费时的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内部零件的遗失;(8)现有的电火针的定位盘常为白色塑料或陶瓷制成,接触人体时,可能会在皮肤上滑动,造成定位不准,同时,陶瓷制成的定位盘与人体皮肤温度相差较大,一些敏感的病人可能对该定位盘具有一些应激反应,比如身体抖动等,更加容易造成定位盘倾滑,定位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更换针头、具有火针盒、定位准确、能够调节刺入距离、通电加热火针的新型火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火针,包括电火针筒体、加热套筒、推杆装置、火针和定位盘,所述电火针筒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端盖和把手,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端为可拆卸结构,所述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火针盒。所述加热套筒包括外套筒、电加热装置和火针孔,所述火针孔设置在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内部,所述外套筒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端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四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定位盘。所述推杆装置贯穿所述电火针筒体,所述推杆装置的顶端设有安装所述火针的安装孔。所述火针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推杆装置的顶端,并置于所述火针孔中。优选地,所述主体呈圆筒状,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呈圆形,所述隔板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优选地,所述推杆装置包括推杆主体、定位尺、限位螺母、定位板、弹簧、固定板和滑板;所述推杆主体的尾端固定有定位尺,所述推杆主体靠近所述尾端设有螺纹,所述限位螺母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螺母之间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套设在所述推杆主体上,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板都为圆形,所述固定板套设并固定在所述推杆主体上,所述滑板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推杆主体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板,所述滑板靠近所述推杆装置的顶端。优选地,所述外套筒上设有第一开口。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通电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在所述电热丝上。优选地,所述定位盘包括固定环、支撑架和定位盘主体,所述固定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四端对应的内螺纹,所述支撑架呈弧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环的外壁和所述定位盘主体的上表面,所述定位盘主体呈圆形,所述定位盘主体上设有中心孔。优选地,所述定位盘主体的下表面设有弹性硅胶层,所述弹性硅胶层上设置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呈半球形。优选地,所述火针盒呈圆筒状,所述火针盒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消毒完全的海绵或泡沫,所述火针设置在所述海绵或泡沫上,所述火针盒的盒体与所述主体一体化制成。优选地,所述火针的安装孔处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推杆装置靠近所述火针的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紧固装置对应的外螺纹。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为外紧固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火针设有加热套筒,所述加热套筒内部使用电热丝对火针进行加热,替代了原来用酒精的或者酒精棉球燃烧灼烧火针的方法,解决了原方法火针受热不均以及明火带来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同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2)设有定位尺、定位板以及限位螺母,本技术能够将所述定位板推至所述定位尺上指定的刻度,然后将限位螺母旋拧移动至该位置,进行限位,在施针过程中,能够保持刺入的距离相同,同时针对不同的疾病情况,刺入的深度能够通过调节限位螺母进行调节;(3)本技术的主体的侧壁上一体化连接设有火针盒,所述火针盒内设有消毒完全的海绵或泡沫,火针插入在海绵或泡沫上,便于携带并且火针盒的盒体和盖体密封减少细菌的混入,同时火针置于海绵或泡沫上,能有效避免火针在火针盒内发生晃动发出声音,影响患者及医生的心情;(4)本技术设置定位盘,该定位盘的下表面设置弹性硅胶层,弹性硅胶层上设有弹性半球形凸起,增大了定位盘与人体皮肤间的摩擦力,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定位盘发生移动的概率,定位准确;(5)本技术设置外紧固螺母进行紧固火针,旋转外紧固螺母,进行更换火针,更换火针操作简单方便;(6)本技术的推杆装置中包括弹簧,该弹簧能够使推杆装置使用时向前推进后进行复位,保持施针过程能够快进快出,连续时针时,仅需按压推杆装置的尾端至限位螺母限定的距离,然后放松对推杆装置的尾端受力,弹簧带动推杆装置复位,连续施针时,降低了原始火针操作的工作量;(7)电火针筒体的第二端设置有与加热套筒第三端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电火针筒体和加热套筒通过螺纹可拆卸的连接,当仅更换针头时,仅需拆卸加热套筒,旋转外紧固螺母,拆卸下火针,更换其他火针,将外紧固螺母旋紧,最后安装加热套筒,原始安装方式需将推杆装置及火针整体拿出,安装上其他适用的火针后再将推杆装置及针头整体组装进电火针筒体中,由于电火针筒体的内部结构常为不可见的,火针较细,安装时常需小心翼翼,防止损坏火针;本技术的加热套筒和电火针筒体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耗费时间短,火针不易损坏,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原始安装过程中内部零件的遗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的电火针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的加热套筒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的推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的定位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的火针盒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火针的火针的安装孔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结合图1所示,一种新型火针,包括电火针筒体100、加热套筒200、推杆装置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火针,包括电火针筒体、加热套筒、推杆装置、火针和定位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火针筒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端盖和把手,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端为可拆卸结构,所述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火针盒;/n所述加热套筒包括外套筒、电加热装置和火针孔,所述火针孔设置在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内部,所述外套筒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端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四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定位盘;/n所述推杆装置贯穿所述电火针筒体,所述推杆装置的顶端设有安装所述火针的安装孔;/n所述火针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推杆装置的顶端,并置于所述火针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火针,包括电火针筒体、加热套筒、推杆装置、火针和定位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火针筒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端盖和把手,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端为可拆卸结构,所述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火针盒;
所述加热套筒包括外套筒、电加热装置和火针孔,所述火针孔设置在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内部,所述外套筒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端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四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定位盘;
所述推杆装置贯穿所述电火针筒体,所述推杆装置的顶端设有安装所述火针的安装孔;
所述火针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推杆装置的顶端,并置于所述火针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圆筒状,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呈圆形,所述隔板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装置包括推杆主体、定位尺、限位螺母、定位板、弹簧、固定板和滑板;所述推杆主体的尾端固定有定位尺,所述推杆主体靠近所述尾端设有螺纹,所述限位螺母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螺母之间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套设在所述推杆主体上,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板都为圆形,所述固定板套设并固定在所述推杆主体上,所述滑板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推杆主体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兰徐炳国张加英戴丽娟王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