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乐专利>正文

一种针灸针进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98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灸针进针器,包括击发机构及深度调节机构,击发机构包括本体、击打件、蓄力弹簧、连杆结构以及活动握杆,击打件通过转动轴与本体枢接,击打件由棘轮部和击打部组成,本体上设置有穿针孔,穿针孔内穿置有针灸针,针灸针的上端正对击打件的击打部,棘轮部和击打部之间设置有与转动轴配合的轴孔,击打部上设置有与蓄力弹簧配合连接的连接孔,击打件的棘轮部周缘设有多个棘齿,蓄力弹簧的一端与击打件连接,蓄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活动握杆通过枢轴枢设于本体上,连杆结构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针进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针灸针进针器。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中医学中采用针刺穴位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的技术含量极高,需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的找到穴位和经络,通过刺激穴位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进而达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拔毒泻热和防病保健的作用,一旦穴位错误不但会耽误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会加重病情,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针灸不光是需要穴位准确,对于不同的身体位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的轻重,其针灸的深度也各不相同,由于其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施针。对于医师需要有长年积累的经验,不仅诊断需要经验而且手法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对于经验不够老道的医者而言需要经过一个积累过程的训练,因此使得针灸疗法即使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明知针刺穴位仍然难以推广普及,若能够降低刺入的难度也能够实现针灸过程,因此而更加有利于针灸疗法的推广和大众化。对于不同的身体位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的轻重,能够有效的控制针灸的刺入深度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针灸针进针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合理、能够降低医务人员施针操作强度,能够对于不同的身体位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合的打击力度,使针灸能够快速的刺入穴位中,同时达到预定的深度,实现了精细化操作,有利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活动握杆构成了第一级杠杆机构,能够对该第一连杆施加较大的作用力,该击打件及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杆组成了第二级杠杆结构,能够较大程度的放大该第一连杆施加在该第二连杆尾端的作用力,通过两级杠杆机构,能够较大倍数的放大人手施加在该活动握杆上的作用力,达到较好的省力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灸针进针器,包括击发机构及深度调节机构,击发机构包括本体、击打件、蓄力弹簧、连杆结构以及活动握杆,击打件通过转动轴与本体枢接,击打件由棘轮部和击打部组成,本体上设置有穿针孔,穿针孔内穿置有针灸针,针灸针的上端正对击打件的击打部,棘轮部和击打部之间设置有与转动轴配合的轴孔,击打部上设置有与蓄力弹簧配合连接的连接孔,击打件的棘轮部周缘设有多个棘齿,蓄力弹簧的一端与击打件连接,蓄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活动握杆通过枢轴枢设于本体上,连杆结构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活动握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杆孔,第一连杆孔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击打件上的第二连杆孔固定连接,枢轴上枢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与活动握杆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定位杆的内端卡入两个棘齿之间,与棘轮部的棘齿组成棘轮机构,定位杆的外端延伸出扳柄,用于控制定位杆与棘齿的分离,向着本体方向按压活动握杆,活动握杆通过连杆结构带动击打件绕转动轴旋转并拉动蓄力弹簧,定位杆与不同的棘齿配合使击打件具有不同的击打力度形成多个档位,当定位杆与棘齿分离后,蓄力弹簧恢复原状,击打件撞击针灸针,深度调节机构连接在本体的外侧壁上,深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针灸针的作用于人体时刺入深度,深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部及定位标尺,调节部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呈长条状的外壳、引导块以及推钮,外壳内形成有导槽,导槽内滑动的设置有引导块,定位标尺连接在引导块的下端,导槽的上部内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口,推钮连接在引导块上,定位标尺通过推钮与定位口的卡紧和松开实现在导槽内的固定和移动。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推钮与引导块的对应面上设置有两个连接柱,引导块上设置有与连接柱配合的引导孔,连接柱穿置在引导孔内,连接柱的端部设置有防脱凸台,引导孔内设有与防脱凸台配合的凸肩。上述的两个引导孔之间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抵在推钮与引导块的对应面上。上述的滑槽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引导孔连通,弹性件为弹片结构,滑槽内位于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阻块,阻块与对应的连接柱间隙配合。上述的推钮的侧面设置有与导槽的上部配合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用于卡住定位口的卡脚,卡脚形状适配于定位口。上述的定位标尺为L型,包括标尺垂直部和标尺水平部,标尺垂直部插接在引导块的上连接槽内。上述的引导块的两侧设有与导槽内壁弹性抵持的弹性条,用于避免定位标尺的两侧与外壳磨损。上述的标尺水平部上设有与针灸针配合的定位孔,标尺水平部上位于定位孔处向上延设有引导管。上述的活动握杆的后端与本体的后端形成有相对的捏环。上述的扳柄从活动握杆的开口处伸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针灸针进针器,包括击发机构及深度调节机构,击发机构包括本体、击打件、蓄力弹簧、连杆结构以及活动握杆,击打件通过转动轴与本体枢接,击打件由棘轮部和击打部组成,本体上设置有穿针孔,穿针孔内穿置有针灸针,针灸针的上端正对击打件的击打部,棘轮部和击打部之间设置有与转动轴配合的轴孔,击打部上设置有与蓄力弹簧配合连接的连接孔,击打件的棘轮部周缘设有多个棘齿,蓄力弹簧的一端与击打件连接,蓄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活动握杆通过枢轴枢设于本体上,连杆结构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活动握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杆孔,第一连杆孔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击打件上的第二连杆孔固定连接,枢轴上枢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与活动握杆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定位杆的内端卡入两个棘齿之间,与棘轮部的棘齿组成棘轮机构,定位杆的外端延伸出扳柄,用于控制定位杆与棘齿的分离,向着本体方向按压活动握杆,活动握杆通过连杆结构带动击打件绕转动轴旋转并拉动蓄力弹簧,定位杆与不同的棘齿配合使击打件具有不同的击打力度形成多个档位,当定位杆与棘齿分离后,蓄力弹簧恢复原状,击打件撞击针灸针,深度调节机构连接在本体的外侧壁上,深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针灸针的作用于人体时刺入深度,深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部及定位标尺,调节部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呈长条状的外壳、引导块以及推钮,外壳内形成有导槽,导槽内滑动的设置有引导块,定位标尺连接在引导块的下端,导槽的上部内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口,推钮连接在引导块上,定位标尺通过推钮与定位口的卡紧和松开实现在导槽内的固定和移动,设计合理、能够降低医务人员施针操作强度,能够对于不同的身体位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合的打击力度,使针灸能够快速的刺入穴位中,同时达到预定的深度,实现了精细化操作,有利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活动握杆构成了第一级杠杆机构,能够对该第一连杆施加较大的作用力,该击打件及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杆组成了第二级杠杆结构,能够较大程度的放大该第一连杆施加在该第二连杆尾端的作用力,通过两级杠杆机构,能够较大倍数的放大人手施加在该活动握杆上的作用力,达到较好的省力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块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推钮连接在引导块上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推钮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针进针器,其特征是:包括击发机构(1)及深度调节机构(4),所述击发机构(1)包括本体(11)、击打件(2)、蓄力弹簧(12)、连杆结构(3)以及活动握杆(13),所述击打件(2)通过转动轴(21)与本体(11)枢接,所述击打件(2)由棘轮部(22)和击打部(23)组成,所述本体(11)上设置有穿针孔(14),所述穿针孔(14)内穿置有针灸针(7),所述针灸针(7)的上端正对所述击打件(2)的击打部(23),所述棘轮部(22)和击打部(23)之间设有与所述转动轴(21)配合的轴孔,所述击打部(23)上设置有与蓄力弹簧(12)配合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击打件(2)的棘轮部(22)周缘设有多个棘齿(24),所述蓄力弹簧(12)的一端与击打件(2)连接,所述蓄力弹簧(12)的另一端与本体(11)连接,所述活动握杆(13)通过枢轴(15)枢设于所述本体(11)上,所述连杆结构(3)由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组成,所述活动握杆(13)上设置有第一连杆孔(33),所述第一连杆孔(33)与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击打件(2)上的第二连接杆孔(34)固定连接,所述枢轴(15)上设置有定位杆(35),所述定位杆(35)与活动握杆(1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6),所述定位杆(35)的内端卡入两个棘齿(24)之间,与所述棘轮部(22)的棘齿(24)组成棘轮机构,所述定位杆(35)的外端延伸出扳柄(37),用于控制定位杆(35)与棘齿(24)的分离,向着本体(11)方向按压活动握杆(13),活动握杆(13)通过连杆结构(3)带动所述击打件(2)绕转动轴(21)旋转并拉动蓄力弹簧(12),所述定位杆(35)与不同的棘齿(24)配合使击打件(2)具有不同的击打力度形成多个档位,当定位杆(35)与棘齿(24)分离后,蓄力弹簧(12)恢复原状,所述击打件(2)撞击针灸针(7),所述深度调节机构(4)连接在所述本体(11)的外侧壁上,所述深度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针灸针(7)的作用于人体时刺入深度,所述深度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部(41)及定位标尺(6),所述调节部(41)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呈长条状的外壳(42)、引导块(5)以及推钮(43),所述外壳(42)内形成有导槽(44),所述导槽(44)内滑动的设置有所述引导块(5),所述定位标尺(6)连接在所述引导块(5)的下端,所述导槽(44)的上部内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口(45),所述推钮(43)连接在所述引导块(5)上,所述定位标尺(6)通过所述推钮(43)与所述定位口(45)的卡紧和松开实现在所述导槽(44)内的固定和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针进针器,其特征是:包括击发机构(1)及深度调节机构(4),所述击发机构(1)包括本体(11)、击打件(2)、蓄力弹簧(12)、连杆结构(3)以及活动握杆(13),所述击打件(2)通过转动轴(21)与本体(11)枢接,所述击打件(2)由棘轮部(22)和击打部(23)组成,所述本体(11)上设置有穿针孔(14),所述穿针孔(14)内穿置有针灸针(7),所述针灸针(7)的上端正对所述击打件(2)的击打部(23),所述棘轮部(22)和击打部(23)之间设有与所述转动轴(21)配合的轴孔,所述击打部(23)上设置有与蓄力弹簧(12)配合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击打件(2)的棘轮部(22)周缘设有多个棘齿(24),所述蓄力弹簧(12)的一端与击打件(2)连接,所述蓄力弹簧(12)的另一端与本体(11)连接,所述活动握杆(13)通过枢轴(15)枢设于所述本体(11)上,所述连杆结构(3)由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组成,所述活动握杆(13)上设置有第一连杆孔(33),所述第一连杆孔(33)与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击打件(2)上的第二连接杆孔(34)固定连接,所述枢轴(15)上设置有定位杆(35),所述定位杆(35)与活动握杆(1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6),所述定位杆(35)的内端卡入两个棘齿(24)之间,与所述棘轮部(22)的棘齿(24)组成棘轮机构,所述定位杆(35)的外端延伸出扳柄(37),用于控制定位杆(35)与棘齿(24)的分离,向着本体(11)方向按压活动握杆(13),活动握杆(13)通过连杆结构(3)带动所述击打件(2)绕转动轴(21)旋转并拉动蓄力弹簧(12),所述定位杆(35)与不同的棘齿(24)配合使击打件(2)具有不同的击打力度形成多个档位,当定位杆(35)与棘齿(24)分离后,蓄力弹簧(12)恢复原状,所述击打件(2)撞击针灸针(7),所述深度调节机构(4)连接在所述本体(11)的外侧壁上,所述深度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针灸针(7)的作用于人体时刺入深度,所述深度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部(41)及定位标尺(6),所述调节部(41)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呈长条状的外壳(42)、引导块(5)以及推钮(43),所述外壳(42)内形成有导槽(44),所述导槽(44)内滑动的设置有所述引导块(5),所述定位标尺(6)连接在所述引导块(5)的下端,所述导槽(44)的上部内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口(45),所述推钮(43)连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乐
申请(专利权)人:卢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