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吻合器,包括外壳、致动件、折弯环臂及推钉板,外壳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致动件,致动件包括顶座、底座以及设置在顶座与底座之间的上支撑臂组和下支撑臂组,上支撑臂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的上端部与顶座转动连接,下支撑臂组包括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及第四支撑臂的下端部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的下端部、第三支撑臂的上端部与左滑块转动连接,一导杆穿置在左滑块与右滑块的导孔中,左滑块与右滑块能够沿着导杆同步滑动,导杆的两端从外壳侧壁上的侧孔穿出与扳柄的两连接柄对应连接,顶座的下端口及底座的上端口处分别设有止动板,一次能够使多个吻合钉吻合伤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吻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外科吻合器。
技术介绍
皮肤吻(缝)合器是缝合人体表皮伤口促进伤口愈合及术后伤口不用拆线的一种医疗器械,而现有的皮肤吻(缝)合器主要由上下固定手柄、动手柄、钉仓、推钉片和复位弹簧等组成,操作时,将皮肤吻(缝)合器的出钉口对准缝合部位,压下动手柄,使钉仓内的缝合钉遇阻成型于伤口上,使开口的伤口闭合,达到缝合的目的,适用于人体创伤及手术切口的表层皮肤缝合以及适用于腹壁疝修补术的补片固定,皮肤吻合器类似订书机原理,具有操作简单、缝合速度快、术后切口愈合好等优点,是医学上替代传统手工表层皮肤缝合的首选医疗器械,已被大量运用于医院普外科、产科、骨科等科室以及野外救护等场合。而现有的缝合器都需要术者通过按压手柄才可以将吻合钉固定于伤口处,这样缝合器一次只能出一根吻合钉,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该缝合器在吻合伤口时,相邻两个吻合钉的间距是医生自己掌控,很难有一个标准间距,因此由于该缝合器只有一个机头,无法控制相邻吻合钉均匀分布,造成伤口后期愈合后出现大的瘢痕,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外科吻合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合理、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手术操作强度,一次能够使多个吻合钉吻合伤口,且间距一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提高术后伤口的美观度,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直线型伤口的吻合。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科吻合器,包括外壳、致动件、折弯环臂及推钉板,外壳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致动件,致动件包括顶座、底座以及设置在顶座与底座之间的上支撑臂组和下支撑臂组,上支撑臂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的上端部与顶座转动连接,下支撑臂组包括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及第四支撑臂的下端部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的下端部、第三支撑臂的上端部与左滑块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的下端部、第四支撑臂的上端部与右滑块转动连接,一导杆穿置在左滑块与右滑块的导孔中,左滑块与右滑块能够沿着导杆同步滑动,导杆的两端从外壳侧壁上的侧孔穿出与扳柄的两连接柄对应连接,顶座的下端口及底座的上端口处分别设有止动板,止动板限定了上支撑臂组和下支撑臂组的转动角度,两个止动板上分别设置有磁铁,两个磁铁以同极相对设置,导杆上设有与左滑块及右滑块配合的锁定机构,一左承载板与两个致动件的第一支撑臂连接固定,一右承载板与两个致动件的第二支撑臂连接固定,折弯环臂由两个折弯半环臂组成,外壳的两侧壁上对称分布有多个通孔,折弯半环臂的内端穿过外壳上的通孔与对应侧的承载板连接固定,顶座与底座能够反向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折弯环臂,外壳上正对底座处设有引导孔,引导孔内设置有引导柱,引导柱的内端与底座连接固定,引导柱的外端与推钉板连接固定,两个正对的折弯半环臂之间设置有吻合钉,吻合钉的钉脚与折弯半环臂的内侧面相抵配合,吻合钉的钉冠与推钉板相抵配合,当顶座向上移动,上支撑臂组带动折弯半环臂关闭,使吻合钉的钉脚向内折弯,同时底座向下移动,通过引导柱推动推钉板,使吻合钉向下移动。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在导杆上的阻挡块以及设在左滑块与右滑块外端面的止动槽,阻挡块位于滑块和外壳侧壁之间,当阻挡块转动至止动槽内阻挡左滑块与右滑块向着导杆中心移动。上述的折弯半环臂由弧形臂及折弯臂构成,折弯半环臂的折弯臂上设置有卡槽,吻合钉的钉脚卡嵌在卡槽内。上述的外壳的上端口处设置有盖板。上述的盖板上正对顶座处设置有推杆孔,推杆孔内穿置有推动杆,推动杆的内端与顶座抵触配合。上述的扳柄的连接柄内侧设置有凸缘体,凸缘体与外壳侧壁相抵。上述的导杆的端部与凸缘体中心的固定孔连接。上述的折弯半环臂的弧形臂内端与承载板铆接固定。上述的引导柱的外端面设有连接柱,推钉板上设有与连接柱配合的连接孔。上述的推动杆的上端设置有推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外科吻合器,包括外壳、致动件、折弯环臂及推钉板,外壳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致动件,致动件包括顶座、底座以及设置在顶座与底座之间的上支撑臂组和下支撑臂组,上支撑臂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的上端部与顶座转动连接,下支撑臂组包括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及第四支撑臂的下端部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的下端部、第三支撑臂的上端部与左滑块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的下端部、第四支撑臂的上端部与右滑块转动连接,一导杆穿置在左滑块与右滑块的导孔中,左滑块与右滑块能够沿着导杆同步滑动,导杆的两端从外壳侧壁上的侧孔穿出与扳柄的两连接柄对应连接,顶座的下端口及底座的上端口处分别设有止动板,止动板限定了上支撑臂组和下支撑臂组的转动角度,两个止动板上分别设置有磁铁,两个磁铁以同极相对设置,导杆上设有与左滑块及右滑块配合的锁定机构,一左承载板与两个致动件的第一支撑臂连接固定,一右承载板与两个致动件的第二支撑臂连接固定,折弯环臂由两个折弯半环臂组成,外壳的两侧壁上对称分布有多个通孔,折弯半环臂的内端穿过外壳上的通孔与对应侧的承载板连接固定,顶座与底座能够反向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折弯环臂,外壳上正对底座处设有引导孔,引导孔内设置有引导柱,引导柱的内端与底座连接固定,引导柱的外端与推钉板连接固定,两个正对的折弯半环臂之间设置有吻合钉,吻合钉的钉脚与折弯半环臂的内侧面相抵配合,吻合钉的钉冠与推钉板相抵配合,当顶座向上移动,上支撑臂组带动折弯半环臂关闭,使吻合钉的钉脚向内折弯,同时底座向下移动,通过引导柱推动推钉板,使吻合钉向下移动,设计合理、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手术操作强度,一次能够使多个吻合钉吻合伤口,且间距一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提高术后伤口的美观度,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直线型伤口的吻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初始状态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壳与盖板组装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两个致动件与承载板组装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致动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臂与滑块连接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锁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外壳1、推钉板11、通孔12、引导孔13、引导柱14、盖板15、推杆孔16、推动杆17、连接柱18、推帽19、致动件2、顶座21、底座22、左滑块23、右滑块24、导杆25、阻挡块26、止动槽27、折弯环臂3、折弯半环臂31、弧形臂32、折弯臂33、卡槽34、上支撑臂组4、下支撑臂组41、第一支撑臂42、第二支撑臂43、第三支撑臂44、第四支撑臂45、扳柄5、连接柄51、凸缘体52、磁铁6、吻合钉7、钉脚71、钉冠72、左承载板8、右承载板81。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外科吻合器,包括外壳1、致动件2、折弯环臂3及推钉板11,外壳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致动件2,两个致动件2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吻合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致动件(2)、折弯环臂(3)及推钉板(11),所述外壳(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致动件(2),所述致动件(2)包括顶座(21)、底座(22)以及设置在顶座(21)与底座(22)之间的上支撑臂组(4)和下支撑臂组(41),所述上支撑臂组(4)包括第一支撑臂(42)和第二支撑臂(43),所述第一支撑臂(42)及第二支撑臂(43)的上端部与顶座(21)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臂组(41)包括第三支撑臂(44)和第四支撑臂(45),所述第三支撑臂(44)及第四支撑臂(45)的下端部与底座(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42)的下端部、第三支撑臂(44)的上端部与左滑块(2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43)的下端部、第四支撑臂(45)的上端部与右滑块(24)转动连接,一导杆(25)穿置在左滑块(23)与右滑块(24)的导孔中,所述左滑块(23)与右滑块(24)能够沿着所述导杆(25)同步滑动,导杆(25)的两端从外壳(1)侧壁上的侧孔穿出与扳柄(5)的两连接柄(51)对应连接,所述顶座(21)的下端口及底座(22)的上端口处分别设有止动板,止动板限定了上支撑臂组(4)和下支撑臂组(41)的转动角度,两个止动板上分别设置有磁铁(6),两个磁铁(6)以同极相对设置,所述导杆(25)上设有与所述左滑块(23)及右滑块(24)配合的锁定机构,一左承载板(8)与两个致动件(2)的第一支撑臂(42)连接固定,一右承载板(81)与两个致动件(2)的第二支撑臂(43)连接固定,所述折弯环臂(3)由两个折弯半环臂(31)组成,外壳(1)的两侧壁上对称分布有多个通孔(12),折弯半环臂(31)的内端穿过外壳(1)上的通孔(12)与对应侧的承载板连接固定,所述顶座(21)与底座(22)能够反向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折弯环臂(3),所述外壳(1)上正对底座(22)处设有引导孔(13),所述引导孔(13)内设置有引导柱(14),所述引导柱(14)的内端与底座(22)连接固定,所述引导柱(14)的外端与所述推钉板(11)连接固定,两个正对的折弯半环臂(31)之间设置有吻合钉(7),所述吻合钉(7)的钉脚(71)与所述折弯半环臂(31)的内侧面相抵配合,所述吻合钉(7)的钉冠(72)与所述推钉板(11)相抵配合,当所述顶座(21)向上移动,上支撑臂组(4)带动折弯半环臂(31)关闭,使吻合钉(7)的钉脚(71)向内折弯,同时底座(22)向下移动,通过引导柱(14)推动所述推钉板(11),使吻合钉(7)向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吻合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致动件(2)、折弯环臂(3)及推钉板(11),所述外壳(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致动件(2),所述致动件(2)包括顶座(21)、底座(22)以及设置在顶座(21)与底座(22)之间的上支撑臂组(4)和下支撑臂组(41),所述上支撑臂组(4)包括第一支撑臂(42)和第二支撑臂(43),所述第一支撑臂(42)及第二支撑臂(43)的上端部与顶座(21)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臂组(41)包括第三支撑臂(44)和第四支撑臂(45),所述第三支撑臂(44)及第四支撑臂(45)的下端部与底座(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42)的下端部、第三支撑臂(44)的上端部与左滑块(2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43)的下端部、第四支撑臂(45)的上端部与右滑块(24)转动连接,一导杆(25)穿置在左滑块(23)与右滑块(24)的导孔中,所述左滑块(23)与右滑块(24)能够沿着所述导杆(25)同步滑动,导杆(25)的两端从外壳(1)侧壁上的侧孔穿出与扳柄(5)的两连接柄(51)对应连接,所述顶座(21)的下端口及底座(22)的上端口处分别设有止动板,止动板限定了上支撑臂组(4)和下支撑臂组(41)的转动角度,两个止动板上分别设置有磁铁(6),两个磁铁(6)以同极相对设置,所述导杆(25)上设有与所述左滑块(23)及右滑块(24)配合的锁定机构,一左承载板(8)与两个致动件(2)的第一支撑臂(42)连接固定,一右承载板(81)与两个致动件(2)的第二支撑臂(43)连接固定,所述折弯环臂(3)由两个折弯半环臂(31)组成,外壳(1)的两侧壁上对称分布有多个通孔(12),折弯半环臂(31)的内端穿过外壳(1)上的通孔(12)与对应侧的承载板连接固定,所述顶座(21)与底座(22)能够反向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折弯环臂(3),所述外壳(1)上正对底座(22)处设有引导孔(13),所述引导孔(13)内设置有引导柱(14),所述引导柱(14)的内端与底座(22)连接固定,所述引导柱(14)的外端与所述推钉板(11)连接固定,两个正对的折弯半环臂(31)之间设置有吻合钉(7),所述吻合钉(7)的钉脚(71)与所述折弯半环臂(31)的内侧面相抵配合,所述吻合钉(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乐,
申请(专利权)人:卢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