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593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包括床体以及床体侧边的侧板和贴合板块,侧板与贴合板块位一体式结构,侧板的前后两侧均熔接有衔接杆块,衔接杆块下层部分的外部套合有套筒,床体外壁上靠近套筒的位置处通过滑槽连接有滑杆,滑杆与套筒相熔接,侧板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接板块,通过气缸的动力作用,令病人在进行侧向翻转的过程中,会受到贴合板块连带着弹力层、防护层给予的侧推力,从而帮助医生对患者或是患者自身进行方便快捷的侧卧过程,同时通过对定位杆的转动效果,可令患者的躯干部分稳定存在于定位杆和贴合板块所构成的空间中,保证后期医疗处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往在各病区内设立一个抢救室的模式在抢救危重病人方面表现出了很多的不足,因此各医院纷纷成立了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但是,由于神经外科的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便于移动保持相应的侧卧姿势,因此常会使用到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而现有的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病人的翻转侧卧过程没有相应的导向辅助作用,同时后期的固定效果不佳、防护性差,并且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各结构的快速安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具有一定辅助侧卧作用、安拆方便以及固定防护效果较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包括床体以及床体侧边的侧板和贴合板块,侧板与贴合板块位一体式结构,侧板的前后两侧均熔接有衔接杆块,衔接杆块下层部分的外部套合有套筒,床体外壁上靠近套筒的位置处通过滑槽连接有滑杆,滑杆与套筒相熔接,侧板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接板块,侧板和连接板块的内部呈连通状态且其中通过阻尼轴承连接有定位杆,床体下表面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输出轴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与滑杆之间连接有连杆。优选的,贴合板块异于侧板的一侧表面上依次粘合有弹力层、防护层,并且表此面呈弧面结构,弹力层和防护层分别为橡胶构件和棉层构件。r>优选的,侧板表面上靠近贴合板块顶侧的位置处熔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与衔接杆块相对应的表面上均嵌合有吸引块。优选的,衔接杆块下表面靠近床体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卡块,两个卡块所构成的空间宽度与床体前侧边板的宽度相匹配。优选的,衔接杆块外壁上靠近套筒的位置处熔接有环块且环块的下方一体成型有插杆。优选的,连杆共设置有两部分且其上侧部分的顶端插接进滑杆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气缸的动力作用,令病人在进行侧向翻转的过程中,会受到贴合板块连带着弹力层、防护层给予的侧推力,从而帮助医生对患者或是患者自身进行方便快捷的侧卧过程,同时通过对定位杆的转动效果,可令患者的躯干部分稳定存在于定位杆和贴合板块所构成的空间中,保证后期医疗处理过程的正常进行,利用衔接杆块与套筒之间的插接效果以及滑杆在滑槽内的滑移操作,配合其他的连接件,便于对装置的安拆,增加了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的使用实用性和更多功能性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前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侧板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贴合板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定位杆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体;2、滑槽;3、滑杆;4、气缸;5、固定块;6、连杆;7、衔接杆块;8、侧板;9、连接板块;10、贴合板块;11、定位杆;12、卡块;13、套筒;14、环块;15、弹力层;16、防护层;17、吸引块;18、定位块;19、插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包括床体1以及床体1侧边的侧板8和贴合板块10,侧板8与贴合板块10位一体式结构,侧板8的前后两侧均熔接有衔接杆块7,衔接杆块7下层部分的外部套合有套筒13,床体1外壁上靠近套筒13的位置处通过滑槽2连接有滑杆3,滑杆3与套筒13相熔接,侧板8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接板块9,侧板8和连接板块9的内部呈连通状态且其中通过阻尼轴承连接有定位杆11,床体1下表面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4,气缸4的输出端通过输出轴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与滑杆3之间连接有连杆6,通过相应的辅助固定组件和调节稳定构件,增加了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的使用实用性和更多功能性效果。具体的,贴合板块10异于侧板8的一侧表面上依次粘合有弹力层15、防护层16,并且表此面呈弧面结构,与翻转后的定位杆11共同组成一定的固定区域,保证对患者稳定的侧卧归固定效果,弹力层15和防护层16分别为橡胶构件和棉层构件,为病人的侧翻提供了较好的支撑性和接触体验感,同时贴合板块10可作为床体1的侧边防护板,具有多重使用效果。具体的,侧板8表面上靠近贴合板块10顶侧的位置处熔接有定位块18,定位块18与衔接杆块7相对应的表面上均嵌合有吸引块17,吸引块17为磁块构件,两个磁块之间的相互吸附效果,给予翻转后的定位杆11一定的连接稳定效果,同时衔接杆块7的锋边均为弧状连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体的,衔接杆块7下表面靠近床体1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卡块12,两个卡块12所构成的空间宽度与床体1前侧边板的宽度相匹配,两者之间的贴合效果,增加了衔接杆块7连带着整个装置与床体1之间的稳定连接性。具体的,衔接杆块7外壁上靠近套筒13的位置处熔接有环块14且环块14的下方一体成型有插杆19,插杆19插接进套筒13内与之相匹配的插槽中,保证了衔接杆块7和套筒13之间的稳定连接效果,也便于后期的拆离操作。具体的,连杆6共设置有两部分且其上侧部分的顶端插接进滑杆3内,连杆6下层部分异于滑杆3的一端与固定块5熔连在一起,利用两个连杆6之间的卡合拉伸性以及滑杆3前侧旋钮的固定作用,保证滑杆3收到气缸4稳定动力传输作用的同时,也方便后期对滑杆3和连杆6的分离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患者需要进行侧卧固定操作时,首先启动气缸4,在气缸4的动力传输作用下,令输出轴端部的固定块5发生同向位移,同时通过连杆6的连接效果连带着滑杆3也进行同样的位移过程,并且衔接杆块7和侧板8、连接板块9也同时进行同向缓慢,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可用手轻微扶住患者将其侧微微抬起一部分,当弹力层15的底部与抬起间隙快接近时,患者的背面逐渐贴合在弹力层15、防护层16上,在患者有意识能够移动时,此项操作也可不需医务人员帮忙,然后用手轻托患者的身体部分,当病人的身体在贴合板块10侧移动力作用下翻转至合适位置时,停止气缸4并将定位杆11向外侧翻动一定的位置,与贴合板块10共同构成一定的稳固区域,从而令患者保持稳定的侧卧姿势,保证了神经外科患者侧卧固定过程稳定高效的进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包括床体(1)以及床体(1)侧边的侧板(8)和贴合板块(10),其特征在于:侧板(8)与贴合板块(10)位一体式结构,侧板(8)的前后两侧均熔接有衔接杆块(7),衔接杆块(7)下层部分的外部套合有套筒(13),床体(1)外壁上靠近套筒(13)的位置处通过滑槽(2)连接有滑杆(3),滑杆(3)与套筒(13)相熔接,侧板(8)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接板块(9),侧板(8)和连接板块(9)的内部呈连通状态且其中通过阻尼轴承连接有定位杆(11),床体(1)下表面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4),气缸(4)的输出端通过输出轴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与滑杆(3)之间连接有连杆(6)。/n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包括床体(1)以及床体(1)侧边的侧板(8)和贴合板块(10),其特征在于:侧板(8)与贴合板块(10)位一体式结构,侧板(8)的前后两侧均熔接有衔接杆块(7),衔接杆块(7)下层部分的外部套合有套筒(13),床体(1)外壁上靠近套筒(13)的位置处通过滑槽(2)连接有滑杆(3),滑杆(3)与套筒(13)相熔接,侧板(8)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接板块(9),侧板(8)和连接板块(9)的内部呈连通状态且其中通过阻尼轴承连接有定位杆(11),床体(1)下表面的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4),气缸(4)的输出端通过输出轴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与滑杆(3)之间连接有连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贴合板块(10)异于侧板(8)的一侧表面上依次粘合有弹力层(15)、防护层(16),并且表此面呈弧面结构,弹力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进旺于博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