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322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包括复苏气囊,复苏气囊下端通过密封接口连接有气管导管主体,气管导管主体侧壁上设置有注药口,气管导管主体下端设置有气管导管开口,注药口内部设置有注药塞,注药口内壁上设置有内凹槽,注药塞外围设置有定位圈,注药塞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注药塞内设置有注药通路,注药塞末端设置有橡胶塞,可缩短用药时间,药物注入过程相对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中进行,防止药物反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保证疗效,不需反复脱离复苏气囊,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操作过程中持续不间断加压给氧,有效减轻与预防缺氧症状,持续不间断加压给氧,有利于药物弥散,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推广。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或心跳呼吸骤停患儿,采用经气管内注入药物方式,注入常用药物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盐酸肾上腺素,但是目前的方式具有不足之处,需要反复脱离

连接复苏气囊直至注药完毕,整体用药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患儿缺氧,反复脱离复苏气囊,感染发生率较大,给药途径敞开,容易药物反流,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设计了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 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包括复苏气囊,所述复苏气囊下端通过密封接口连接有气管导管主体,所述气管导管主体侧壁上设置有注药口,所述气管导管主体下端设置有气管导管开口,所述注药口内部设置有注药塞,所述注药口内壁上设置有内凹槽,所述注药塞外围设置有定位圈,所述注药塞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注药塞内设置有注药通路,所述注药塞末端设置有橡胶塞。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气管导管主体外侧设置有移动硅胶圈,所述移动硅胶圈下端设置有粘贴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上端连接有透明敷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注药塞下端与注药口内壁接触部位设置有防漏垫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可直接将药物注入气管导管,同时予以复苏囊不间断加压给氧,可缩短用药时间,药物注入过程相对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中进行,防止药物反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保证疗效,不需反复脱离复苏气囊,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操作过程中持续不间断加压给氧,有效减轻与预防缺氧症状,持续不间断加压给氧,有利于药物弥散,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
[0016]1‑
复苏气囊,2

密封接口,3

气管导管主体,4

注药口,5

气管导管开口,6

注药塞,7

内凹槽,8

定位圈,9

复位弹簧,10

注药通路,11

橡胶塞,12

移动硅胶圈,13

粘贴层,14

透明敷贴,15

定位凹槽,16

防漏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包括复苏气囊1,所述复苏气囊1下端通过密封接口2连接有气管导管主体3,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侧壁上设置有注药口4,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下端设置有气管导管开口5,所述注药口4内部设置有注药塞6,所述注药口4内壁上设置有内凹槽7,所述注药塞6外围设置有定位圈8,所述注药塞6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9,所述注药塞6内设置有注药通路10,所述注药塞6末端设置有橡胶塞11。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的时候,患儿采用仰卧位,放置在抢救台上,头后仰,清理呼吸道,经口插入气管导管主体3并调整插入的深度,同时保持加压给氧,用听诊器确定患儿两侧的呼吸音对称后用胶带固定好,头皮针插入到橡胶塞11内,将抽吸好的药物经头皮针缓慢注入,另一位工作人员同时持续挤压复苏气囊1加压给氧,其中,在注药的时候,头皮针插入到橡胶塞11内部,药液可通过注药塞6内的注药通路10流出,其中插入头皮针之后需要推动,带动注药塞6在注药口4内移动,使得注药通路10端口部位暴露出来,从而导通药液,使得药液可以流出,松开的情况下,在复位弹簧9的带动下,注药通路10关断,可方便控制药液,药液在注入的时候,复苏气囊1不间断的进行加压给氧,氧气与药物混合在一起,弥散开来,提高了药液的均匀性,有效的提高了药液的药效,方便发挥出药效,其中注药口4与气管导管主体3呈45
°
角,药液在进入的时候可以向着气管导管开口5流动,确保了药液顺利落下,避免出现药液回流等危险。
[002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外侧设置有移动硅胶圈12,所述移动硅胶圈12下端设置有粘贴层13,方便固定气管导管主体3,提高了稳定性。
[002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橡胶塞11上端连接有透明敷贴14,方便将端部密封住,提高了安全卫生性。
[002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橡胶塞11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5,方便将头皮针对准橡胶塞11,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002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药塞6下端与注药口4内壁接触部位设置有防漏垫层16,提高了密封性。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
[0025]本技术可直接将药物注入气管导管,同时予以复苏囊不间断加压给氧,可缩短用药时间,药物注入过程相对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中进行,防止药物反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保证疗效,不需反复脱离复苏气囊,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操作过程中持续不间断加压给氧,有效减轻与预防缺氧症状,持续不间断加压给氧,有利于药物弥散,促进药
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值得推广。
[00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包括复苏气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苏气囊(1)下端通过密封接口(2)连接有气管导管主体(3),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侧壁上设置有注药口(4),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下端设置有气管导管开口(5),所述注药口(4)内部设置有注药塞(6),所述注药口(4)内壁上设置有内凹槽(7),所述注药塞(6)外围设置有定位圈(8),所述注药塞(6)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9),所述注药塞(6)内设置有注药通路(10),所述注药塞(6)末端设置有橡胶塞(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