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向分层“品”字型进路布置的充填采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593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向分层“品”字型进路布置的充填采矿方法,属于采矿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待采矿体回采区域在竖向上依次划分为水平层状且层高相等的进路,每层分为若干个待采进路,上分层采用进路式回采并完成充填,下分层进路布置方向与上分层进路一致,且布置于上分层两条进路之间,最终形成上分层每一条进路同时布置于下分层两条进路上,下分层的每一条进路同时在上分层两条进路下,采场内自上而下,逐层回采矿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摆脱矿体厚度限制,回采进路在空间上沿着单一方向平行布置,能消除进路平行布置时多分层假顶重叠现象,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向分层“品”字型进路布置的充填采矿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采矿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品”字型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方法。
技术介绍
膏体充填采矿法广泛运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回采,该方法使用充填体支撑围岩,从根本上消除了采空区失稳造成的地表塌陷、建筑物破坏等潜在的重大隐患,达到安全回采的目的。随着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逐步推广应用,人工假顶因受爆破作业与地压活动影响,其整体性、稳定性极易被采矿活动破坏,制约矿山安全高效回采。例如云南某铅锌矿山Ⅱ号矿体,为中等规模的高品位矿体,矿体稳定性较差,围岩相对稳固,原采用空场嗣后干式充填采矿法、人工砼支柱支撑顶板的矿房矿柱采矿法、上向进路式充填采矿法等多种采矿方法,目前开采深度约600m,上部为多年回采后的采空区及顶板垮塌体,导致现有采场地压显现,采场内时有岩爆和冒落现象,回采时安全风险较大导致安全事故,采矿指标较差,原采矿损失率8%左右,贫化率在12%左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采矿工艺进行调整,以克服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向分层“品”字型进路布置的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将待采矿体(1)回采区域在竖向上依次划分为水平层状且层高相等的进路,每层分为若干个待采进路(2);所述的待采进路(2)在上下空间组合呈“品”字型,下分层的每一条待采进路(2)同时在上分层两条待采进路(2)之下,上分层每一条待采进路(2)同时布置于下分层两条待采进路(2)之上;/nB.回采顺序为下向式进路逐层回采,上分层回采进路(3)回采结束后,形成进路空区(4);/nC.在进路空区(4)口部构筑挡墙(12)并完成充填后,形成进路充填体(5);/nD.当上分层的待采进路(2)全部变为进路充填体(5)后,同一分层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向分层“品”字型进路布置的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采矿体(1)回采区域在竖向上依次划分为水平层状且层高相等的进路,每层分为若干个待采进路(2);所述的待采进路(2)在上下空间组合呈“品”字型,下分层的每一条待采进路(2)同时在上分层两条待采进路(2)之下,上分层每一条待采进路(2)同时布置于下分层两条待采进路(2)之上;
B.回采顺序为下向式进路逐层回采,上分层回采进路(3)回采结束后,形成进路空区(4);
C.在进路空区(4)口部构筑挡墙(12)并完成充填后,形成进路充填体(5);
D.当上分层的待采进路(2)全部变为进路充填体(5)后,同一分层高度的进路充填体(5)整体组成下分层待采进路(2)的人工假顶(11),人工假顶(11)形成下分层回采作业的采场顶板;
E.上分层多个进路充填体(5)组成的人工假顶(11),经过养护后达到安全生产规定强度要求,开始对下分层待采进路(2)进行回采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分层“品”字型进路布置的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洪蒋合国黄学贵沐兴旺黄昌兴马卓宇孙承超张贤唐琳崔数文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驰宏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