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587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在墙体模板阴角和阳角处连接,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在墙体模板第一端面处连接,第二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在所述墙体模板第二端面处连接;支撑架包括支撑管、设置于支撑管一端接头,所述支撑管的内径大于接头的外径,相邻支撑架的接头能够与支撑管进行插接,支撑管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侧的限位孔,限位孔通过插入固定销以对所述支撑架进行固定。支撑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接头的外径解决了施工中支撑管的连接需要额外的连接件或者采用焊接等方式的技术问题,产生了使用便捷、提升施工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模板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公共、民用建筑中,对于墙体的施工通常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模板的支设,模板支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常模板为薄板,进行竖向放置,这就会造成模板重心不稳,非常容易倾倒,故施工单位采用模板支撑装置用来对模板进行位置上的固定。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支撑装置的架设过程中没有统一标准的型材,通常是各种结构、零件进行混用,导致施工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拼凑组装,而拼凑的结构往往又会因为不匹配进而造成整个装置不稳定。有鉴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体模板支撑装置,解决上述至少一项问题。本专利技术保护一种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在所述墙体模板阴角和阳角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在所述墙体模板第一端面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在所述墙体模板第二端面处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支撑管一端接头,所述支撑管的内径大于接头的外径,相邻支撑架的接头能够与支撑管进行插接,所述支撑管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侧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通过插入固定销以对所述支撑架进行固定。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指的是沿某一方向设置的墙体模板两侧的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指的是沿另一个方向设置的墙体模板两侧的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作用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支撑管一端接头指的是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均包括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支撑管一端接头;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分别都可以根据墙体模板的长度设置多个;所述支撑管的内径大于接头的外径,相邻支撑架的接头能够与支撑管进行插接可以确保所述相邻支撑架之间的连接不会因为支撑管的内径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差值过大而造成松垮的现象,在直线型墙体模板较长时,相邻的支撑架通过接头插支撑管的方式首尾进行连接,然后再用固定销进行固定即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支撑管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接头的外径,所述第二支撑架中的接头穿过所述连接管在墙体模板阴角或阳角进行插接。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连接管可以与所述支撑管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焊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此时可以在第二支撑架的支撑管或者接头开设限位孔,通过固定销插入限位孔来进行加固。优选地,所述连接管沿所述支撑管径向方向的长度L的值大于支撑管的宽度L′的值。采用上述方案,长度L大于支撑管的宽度L′时可以使得搭接长度更长,以保证连接更稳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开设有贯穿其侧面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接头的外径,所述第二支撑架中的接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在墙体模板阴角或阳角进行插接。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可以设置在支撑管的两端以适应不同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在所述墙体模板阴角和阳角处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导向管、与所述导向管连接的导向体,所述导向体的外径小于导向管的内径,所述导向体与第一支撑架的支撑管进行插接,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接头进行插接。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导向体的截面形状和规格可以与接头设置相同,所述导向管的截面形状和规格可以与支撑管设置相同,导向管和导向体之间可以设置成90度夹角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第三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或第三连接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支撑架连接口,所述支撑架连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支撑管设置于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之间并通过固定销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接头穿过所述连接口并通过固定销进行固定。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可以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沿横向设置,并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厚度设置相同;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之间的间隔可以为第一支撑架穿过的通道。当然根据模板支撑架设置的形状不同,连接件可以设置为圆形或者方形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之间可以选择为焊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以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口可以设置为两个支撑管连接口和两个接头连接口,因为在实际使用中,施工人员对于支撑架设置的方向会有区别,同时设置支撑管连接口和接头连接口可以更好的适应连接;另外第一连接板中还可设置穿墙孔以供穿墙固件。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沿纵向平行设置,所述上支撑件下表面和下支撑件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隔H,所述间隔H的值大于所述支撑管的外径,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通过连接体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对端面进行连接时,由于间隔H的值大于所述支撑管的外径,所以此时可以将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的支撑管插入到间隔H中,可以通过同种类的支撑管、接头组成的支撑架即可进行连接,无需在使用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与连接体可拆卸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支撑管侧面开设螺栓孔或者销钉孔,在所述连接体设置与之适配的螺栓孔或者销钉孔,采用螺栓或者销钉将连接体与支撑件侧面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与连接体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方案,将整个支撑架在预制时制成一体成型,所述连接体可以制作成两个连接板的形状或者一个连接块的形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中部。优选地,所述穿墙固件可以包括螺杆、挡片、螺母,螺杆穿过间隔H穿过模板并穿入墙体模板中,挡片外径大于间隔H的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支撑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接头的外径解决了施工中支撑管的连接需要额外的连接件或者采用焊接等方式的技术问题,产生了使用便捷、提升施工效率的技术效果。2.所述连接管的设置解决了拐角处架体的连接问题,产生了使用便捷、提升施工效率的技术效果。3.所述连接件的设置解决了拐角处架体的连接问题,产生了使用便捷、提升施工效率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管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件一种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第四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在所述墙体模板阴角和阳角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第三支撑架(3)在所述墙体模板第一端面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2)与第四支撑架(4)在所述墙体模板第二端面处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管(51)、设置于所述支撑管(51)一端接头(52),所述支撑管(51)的内径大于接头(52)的外径,相邻支撑架的接头(52)能够与支撑管(51)进行插接,所述支撑管(51)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侧的限位孔(53),所述限位孔(53)通过插入固定销(6)以对所述支撑架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3)、第四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在所述墙体模板阴角和阳角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第三支撑架(3)在所述墙体模板第一端面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2)与第四支撑架(4)在所述墙体模板第二端面处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管(51)、设置于所述支撑管(51)一端接头(52),所述支撑管(51)的内径大于接头(52)的外径,相邻支撑架的接头(52)能够与支撑管(51)进行插接,所述支撑管(51)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侧的限位孔(53),所述限位孔(53)通过插入固定销(6)以对所述支撑架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支撑管(51)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的内径大于接头(52)的外径,所述第二支撑架(2)中的接头(52)穿过所述连接管(11)在墙体模板阴角或阳角进行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1)沿所述支撑管(51)径向方向的长度L的值大于支撑管(51)的宽度L′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开设有贯穿其侧面的第一连接孔(12),所述第一连接孔(12)的孔径大于接头(52)的外径,所述第二支撑架(2)中的接头(52)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2)在墙体模板阴角或阳角进行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在所述墙体模板阴角和阳角处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银龙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丰润区玥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