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广运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鼻整形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80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鼻整形支架,新型鼻整形支架包括用于支撑设置在鼻中隔软骨的前缘位置处以用于与下外侧软骨的内侧脚缝合固定的主支撑片,还包括连接在主支撑片的中间靠上位置并向后延伸在鼻中隔软骨之间的辅支撑片,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之间搭接角度为锐角,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均为长条形结构,主支撑片的下端劈开而形成左右分开的人字形支架,人字形支架的中间槽形成用于搭设在鼻前棘上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前端位置的劈开深度大于后端的劈开深度。重新搭建鼻尖支架,将耳软骨打造成更稳固的支撑结构,术后的鼻型持久挺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鼻整形支架
本技术涉及整形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鼻整形支架。
技术介绍
为了修复先天性的或因意外事故而引发的鼻部缺陷,或是为了使得鼻子更加美观,大多数临床医生会选择在病患的鼻部植入单纯假体或其他不移动的定支架来调整鼻子的外观。而现有的鼻整形支架,一般采用帽移植或者是盾牌移植,从而使鼻子形成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些鼻整形支架的固定点单一,由于鼻子的下外侧软骨与该支架固定时,由于支撑点不稳定,进而导致术后的形态易偏移,鼻型不稳定、效果不持久、鼻子变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鼻整形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鼻部支架固定点单一、支撑力弱导致鼻型不稳定、变形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鼻整形支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鼻整形支架包括用于支撑设置在鼻中隔软骨的前缘位置处以用于与下外侧软骨的内侧脚缝合固定的主支撑片,还包括连接在主支撑片的中间靠上位置并向后延伸在鼻中隔软骨之间的辅支撑片,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之间搭接角度为锐角,所述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均为长条形结构,所述主支撑片的下端劈开而形成左右分开的人字形支架,人字形支架的中间槽形成用于搭设在鼻前棘上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前端位置的劈开深度大于后端的劈开深度。进一步的,所述辅支撑片为梯形片结构,所述主支撑片为竖向延伸的矩形片结构,所述辅支撑片的斜边与所述主支撑片的长边平齐以使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之间呈锐角搭接。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片与所述辅支撑片的外侧相互贴合实现相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片长度为25-30mm,宽度为5-6mm,厚度为1-1.2mm;辅支撑片长边的长度为10-15mm,宽度为4-5mm,厚度为0.5-0.6mm。进一步的,所述人字形支架的容纳槽的后端劈开深度为4-6mm,前端劈开深度为8-1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鼻整形支架,在实际植入过程中,将主支撑片的下端劈开,支撑在鼻前棘上,辅支撑片与主支撑片固定连接后搭接在鼻中隔软骨之间,之后通过缝合固定,采用人字形支架的支撑方式,能够根据亚洲人鼻部软骨支撑力不足的特征,结合拱桥力学与生物学原理,使支撑力更稳定。在植入过程中,主支撑片的相背两侧均与对应的耳软骨固定连接,从而构成蝶形桁式拱桥支架,以模仿鼻翼软骨的构造,重新搭建鼻尖支架,将耳软骨打造成更稳固的支撑结构,术后的鼻型持久挺翘。另外,将容纳槽的前端设置成比后端长,且主支撑片与辅支撑片成锐角布置,主要是为了适配鼻中隔安装支架位置的填充深度和填充角度,目的是骑跨于鼻中隔的接触面积增大,更进一步的有利于支架的稳定,除了支架的支点位置的支撑之外,还能够通过主支撑片的侧面与相应的鼻中隔贴合进一步的保证支撑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鼻整形支架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主支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辅支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支架与下侧外软骨缝合的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支撑片;2-辅支撑片;3-左支撑部;4-右支撑部;5-容纳槽;6-下侧外软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鼻整形支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该整形支架包括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且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具有膨体材料,当然,膨体材料可以选用选优的聚四氟乙烯或四氟乙烯均聚物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膨体材料也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等材料。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均为长条形的片状结构。对于主支撑片来说,其整体为矩形片结构,其长边长度为25mm,宽度为5mm,厚度为1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长边长度也可以为30mm,宽度为6mm,厚度为1.2mm,当然长度也可以为25-30mm之间的任意数值,宽度为5-6mm之间的任意数值,厚度为1-1.2mm之间的任意数值。而上述的数值选择,是根据待整形的患者的臂部尺寸和结构以及鼻中隔尺寸进行选择,而在该尺寸范围内进行设计,能够保证支架整体的整体支撑力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保证尺寸的尺寸不会对鼻子造型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主支撑片来说,在植入时,主支撑片竖直支撑设置在鼻中隔软骨的前缘位置处,同时,在植入后,其左右两侧面用于与下外侧软骨的内侧脚缝合固定,从而将鼻尖整体撑起。同时,为了保证支撑过程中对下外侧软骨的内侧脚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主支撑片的下端劈开而形成左右分开的人字形支架结构,分别为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之间形成用于搭设在鼻前棘上的容纳槽。设置成人字形支架结构,能够在对下侧外软骨内侧脚实现稳定支撑的同时,还能构成三角支撑的结构,稳定性更佳,而且保证术后能够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支撑力。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为前后方向延伸,前端靠近鼻子外部,后端朝向鼻后延伸,而本实施例中,容纳槽为斜槽,容纳槽的前端部的劈开深度大于后端的劈开深度,具体的容纳槽的后端劈开深度为4-6mm,而前端劈开的深度为8-10mm。而这种后浅前深的槽形结构,主要是为了适配鼻中隔安装支架位置的填充深度和填充角度,目的是骑跨于鼻中隔的接触面积增大,更进一步的有利于支架的稳定,除了支架的支点位置的支撑之外,还能够通过主支撑片的侧面与相应的鼻中隔贴合进一步的保证支撑稳定性。对于辅支撑片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其为梯形片状结构,具体的如图2所示,辅支撑片为直角梯形结构,长边长度为10mm,宽度为4mm,厚度为0.5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长边长度也可以为15mm,宽度为5mm,厚度为0.6mm,当然长边长度也可以为10-15mm之间的任意数值,宽度为4-5mm之间的任意数值,厚度为0.5-0.6mm之间的任意数值。该数值的选择首先是使相应尺寸范围内的支撑片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不至于植入的材料过多,造成后期感染的可能性,减少后期感染的风险。另外,上述的辅支撑片固定在主支撑片上,且辅支撑片朝向后侧延伸,这样辅支撑片和主支撑片之间形成了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同时,辅支撑片的倾斜边与主支撑片的长边平齐以使辅支撑片和辅支撑片之间呈锐角搭接,辅支撑片固定在主支撑片的中间偏上的位置处。这样的搭接角度主要是为了符合鼻子的整体结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辅支撑片也可以与主支撑片之间采用直角搭接的形式,辅支撑片与主支撑片的结构也可以为柱状结构,或者是杆状结构等。不做具体限定。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主支撑片与所述辅支撑片的外侧相互贴合实现相对固定。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辅支撑片也可以将前端劈成两部分插合在主支撑片上实现搭接。在植入时,如图所示,将主支撑片和辅助支撑片贴合在一起,然后选用两瓣耳软骨贴合在主支撑片的中间对应位置处,然后将支架插入至鼻中隔软骨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鼻整形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设置在鼻中隔软骨的前缘位置处以用于与下外侧软骨的内侧脚缝合固定的主支撑片,还包括连接在主支撑片的中间靠上位置并向后延伸在鼻中隔软骨之间的辅支撑片,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之间搭接角度为锐角,所述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均为长条形结构,所述主支撑片的下端劈开而形成左右分开的人字形支架,人字形支架的中间槽形成用于搭设在鼻前棘上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前端位置的劈开深度大于后端的劈开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鼻整形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设置在鼻中隔软骨的前缘位置处以用于与下外侧软骨的内侧脚缝合固定的主支撑片,还包括连接在主支撑片的中间靠上位置并向后延伸在鼻中隔软骨之间的辅支撑片,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之间搭接角度为锐角,所述主支撑片和辅支撑片均为长条形结构,所述主支撑片的下端劈开而形成左右分开的人字形支架,人字形支架的中间槽形成用于搭设在鼻前棘上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前端位置的劈开深度大于后端的劈开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鼻整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支撑片为梯形片结构,所述主支撑片为竖向延伸的矩形片结构,所述辅支撑片的斜边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运
申请(专利权)人:魏广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