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固定鼻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35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固定鼻支架,包括鼻背支撑部、鼻柱杆和鼻翼片,鼻背支撑部包括设于鼻中隔两侧的两个支撑片和与支撑片连接的鼻头部,两支撑片对称设置,两支撑片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与第一连接片的一侧边连接的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形成V形支架;鼻头部的底部开有第一圆孔,鼻头部的两侧对称开有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设有内螺纹,鼻柱杆与两个鼻翼片的一端设有螺纹柱,螺纹柱上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鼻柱杆的带有螺纹柱的一端设于第一圆孔内,鼻翼片的带有螺纹柱的一端分别设于第二圆孔内,鼻翼片整体呈弧形,且朝向鼻头部的外侧弯曲。该鼻支架稳定性好,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固定鼻支架
本技术涉及鼻支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生固定鼻支架。
技术介绍
鼻整形是对鼻部进行整形的外科手术,可以缩小或增加鼻子,改变鼻头或鼻梁的形状,假体隆鼻是鼻子整形术的一种,大多数人通过隆鼻植入适当材料来改变鼻的高度和形态,目前的隆鼻支架的稳定性差,多采用一体式支架,取出时需要整段切取,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且植入的材料长时间容易发生变形,生物相容性不好,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诸多麻烦及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仿生固定鼻支架,该鼻支架采用多段支架连接而成,稳定性好,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舒适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固定鼻支架,包括鼻背支撑部、鼻柱杆和鼻翼片,所述鼻背支撑部包括设于鼻中隔两侧的两个支撑片和与支撑片一端连接的呈球形的鼻头部,两所述支撑片对称设置,两所述支撑片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与第一连接片的一侧边连接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形成V形支架;所述鼻头部的底部开有第一圆孔,所述鼻头部的两侧对称开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内均设有内螺纹,所述鼻柱杆与两个所述鼻翼片的一端均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上的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鼻柱杆的带有螺纹柱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圆孔内,所述鼻翼片的带有螺纹柱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圆孔内,所述鼻翼片整体呈弧形,且朝向所述鼻头部的外侧弯曲。采用上述结构,鼻背支撑部与鼻柱杆、鼻翼片为可拆卸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便于手术前对各个部分进行选择,以适应不同手术情况,以及针对患者情况对不同部位进行塑形,后期取出时可分段取出,减少给患者带来的麻烦及伤害;手术过程中将两侧的鼻翼片与鼻翼软骨进行缝合,将鼻柱杆与鼻中隔软骨进行缝合,构成多支架,形成对鼻背支撑部的支撑,增加鼻背支撑部的稳定性,鼻背支撑部两侧为对称设置的V形支架,对称结构受力均衡,使支架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鼻柱杆与所述支撑片之间的夹角为60°~90°。所述鼻柱杆与所述支撑片之间的夹角为60°~90°,为人体鼻子高挺的最佳角度范围,使鼻子的高度和形态更加美观。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连接处呈弧形。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连接处呈弧形,鼻背处过渡更加自然。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片整体具有弧度,且向所述V形支架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二连接片整体具有弧度,且向所述V形支架的外侧凸出,凸出部位能与组织更好的结合,仿真效果好,提高仿生鼻的仿生效果。优选的,所述鼻背支撑部、鼻柱杆和鼻翼片均为医用固体硅胶材料。医用固体硅胶材料,具有性能稳定、刺激性小、质地适中、可预先塑形、能长期保存在体内不变形,发生术后并发症和外观不理想时容易处理,且与生物组织的相容性好,仿生效果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上述结构,鼻背支撑部与鼻柱杆、鼻翼片为可拆卸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便于手术前对各个部分进行选择,以适应不同手术情况,以及针对患者情况对不同部位进行塑形,后期取出时可分段取出,减少给患者带来的麻烦及伤害;手术过程中将两侧的鼻翼片与鼻翼软骨进行缝合,将鼻柱杆与鼻中隔软骨进行缝合,构成多支架,形成对鼻背支撑部的支撑,增加鼻背支撑部的稳定性,鼻背支撑部两侧为对称设置的V形支架,对称结构受力均衡,使支架更加稳定;(2)所述鼻柱杆与所述支撑片之间的夹角为60°~90°,为人体鼻子高挺的最佳角度范围,使鼻子的高度和形态更加美观;(3)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连接处呈弧形,鼻背处过渡更加自然;(4)所述第二连接片整体具有弧度,且向所述V形支架的外侧凸出,凸出部位能与组织更好的结合,仿真效果好,提高仿生鼻的仿生效果;(5)医用固体硅胶材料,具有性能稳定、刺激性小、质地适中、可预先塑形、能长期保存在体内不变形,发生术后并发症和外观不理想时容易处理,且与生物组织的相容性好,仿生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鼻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鼻支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鼻翼片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片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鼻背支撑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鼻背支撑部,101、鼻头部,1011、第一圆孔,1012、第二圆孔,102、第一连接片,103、第二连接片,2、鼻柱杆,3、鼻翼片,4、螺纹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仿生固定鼻支架,包括鼻背支撑部1、鼻柱杆2和鼻翼片3,所述鼻背支撑部1包括设于鼻中隔两侧的两个支撑片和与支撑片一端连接的呈球形的鼻头部101,所述支撑片的顶部与所述鼻头部101相切,两所述支撑片对称设置,两所述支撑片均包括第一连接片102和与第一连接片102的一侧边连接的第二连接片103,所述第一连接片102和所述第二连接片103形成V形支架;所述鼻头部101的底部开有第一圆孔1011,所述鼻头部101的两侧对称开有第二圆孔1012,所述第一圆孔1011和所述第二圆孔1012内均设有内螺纹,所述鼻柱杆2与两个所述鼻翼片3的一端均设有螺纹柱4,所述螺纹柱4上的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鼻柱杆2的带有螺纹柱4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圆孔1011内,所述鼻翼片3的带有螺纹柱4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圆孔1012内,所述鼻翼片3整体呈弧形,且朝向所述鼻头部101的外侧弯曲。采用上述结构,鼻背支撑部1与鼻柱杆2、鼻翼片3为可拆卸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便于手术前对各个部分进行选择,以适应不同手术情况,以及针对患者情况对不同部位进行塑形,后期取出时可分段取出,减少给患者带来的麻烦及伤害;手术过程中将两侧的鼻翼片3与鼻翼软骨进行缝合,将鼻柱杆2与鼻中隔软骨进行缝合,构成多支架,形成对鼻背支撑部1的支撑,增加鼻背支撑部1的稳定性,鼻背支撑部1两侧为对称设置的V形支架,对称结构受力均衡,使支架更加稳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鼻柱杆2与所述支撑片之间的夹角为60°~90°。所述鼻柱杆2与所述支撑片之间的夹角为60°~90°,为人体鼻子高挺的最佳角度范围,使鼻子的高度和形态更加美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片102和所述第二连接片103的连接处呈弧形。所述第一连接片102和所述第二连接片103的连接处呈弧形,鼻背处过渡更加自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片103整体具有弧度,且向所述V形支架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二连接片103整体具有弧度,且向所述V形支架的外侧凸出,凸出部位能与组织更好的结合,仿真效果好,提高仿生鼻的仿生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鼻背支撑部1、鼻柱杆2和鼻翼片3均为医用固体硅胶材料。医用固体硅胶材料,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固定鼻支架,包括鼻背支撑部、鼻柱杆和鼻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背支撑部包括设于鼻中隔两侧的两个支撑片和与支撑片一端连接的呈球形的鼻头部,两所述支撑片对称设置,两所述支撑片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与第一连接片的一侧边连接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形成V形支架;所述鼻头部的底部开有第一圆孔,所述鼻头部的两侧对称开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内均设有内螺纹,所述鼻柱杆与两个所述鼻翼片的一端均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上的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鼻柱杆的带有螺纹柱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圆孔内,所述鼻翼片的带有螺纹柱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圆孔内,所述鼻翼片整体呈弧形,且朝向所述鼻头部的外侧弯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固定鼻支架,包括鼻背支撑部、鼻柱杆和鼻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背支撑部包括设于鼻中隔两侧的两个支撑片和与支撑片一端连接的呈球形的鼻头部,两所述支撑片对称设置,两所述支撑片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与第一连接片的一侧边连接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形成V形支架;所述鼻头部的底部开有第一圆孔,所述鼻头部的两侧对称开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内均设有内螺纹,所述鼻柱杆与两个所述鼻翼片的一端均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上的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鼻柱杆的带有螺纹柱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圆孔内,所述鼻翼片的带有螺纹柱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高新美极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