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724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包括氨纶长丝、抗静电层和抗菌层,所述氨纶长丝为直芯结构,所述抗静电层设置在所述氨纶长丝的外侧,所述抗静电层包括若干根锦纶纱和若干根银纤维纱,所述锦纶纱和所述银纤维纱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所述氨纶长丝上,所述抗菌层设置在所述抗静电层的外侧,所述抗菌层包括若干根涤纶纱和若干根竹纤维纱,所述涤纶纱和所述竹纤维纱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所述抗静电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的生产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静电涤纶纱线具备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可用于增强杀菌和抑菌能力,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静电涤纶纱线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可用于大规模的纱线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
,具体为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同时还涉及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涤纶纱线是指以涤纶为原料纺成的纱线,涤纶是一类聚合物经纺丝而制成的纤维,多指以苯二甲酸乙二酯为原料生产的纤维,简称PET纤维,俗称为涤纶。通常所谓的“纱线”,其实是指“纱”和“线”的统称,在服装材料学中定义如下:“纱”是将许多短纤维或长丝排列成近似平行状态,并沿轴向旋转加捻,组成具有一定强力和线密度的细长物体;而“线”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捻合而成的股线。纱是棉、毛、麻、化学纤维等将纤维拉长加捻纺成的细缕(通常用作织布的原材料),再用棉、麻、丝、毛等细缕材料拈成的多股细缕,称之为线。目前的涤纶纱线由于涤纶分子间是由共价键结合,既不能电离,也不能传递电子,容易产生和积聚电荷,再加上涤纶纤维中极性基团很少,疏水性大,电荷散逸困难,制成织物易产生静电,静电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及其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抗静电涤纶纱线通过设置由锦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氨纶长丝(1),所述氨纶长丝(1)为直芯结构;/n抗静电层(2),所述抗静电层(2)设置在所述氨纶长丝(1)的外侧,所述抗静电层(2)包括若干根锦纶纱(3)和若干根银纤维纱(4),所述锦纶纱(3)和所述银纤维纱(4)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所述氨纶长丝(1)上;/n抗菌层(5),所述抗菌层(5)设置在所述抗静电层(2)的外侧,所述抗菌层(5)包括若干根涤纶纱(6)和若干根竹纤维纱(7),所述涤纶纱(6)和所述竹纤维纱(7)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所述抗静电层(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氨纶长丝(1),所述氨纶长丝(1)为直芯结构;
抗静电层(2),所述抗静电层(2)设置在所述氨纶长丝(1)的外侧,所述抗静电层(2)包括若干根锦纶纱(3)和若干根银纤维纱(4),所述锦纶纱(3)和所述银纤维纱(4)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所述氨纶长丝(1)上;
抗菌层(5),所述抗菌层(5)设置在所述抗静电层(2)的外侧,所述抗菌层(5)包括若干根涤纶纱(6)和若干根竹纤维纱(7),所述涤纶纱(6)和所述竹纤维纱(7)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所述抗静电层(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纱(3)和所述银纤维纱(4)的数量比和直径比均为1:1,所述锦纶纱(3)和所述银纤维纱(4)的螺旋缠绕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纱(3)的支数为30-50英支,且所述锦纶纱(3)的纤维的细度为1.5-2D,长度为20-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纤维纱(4)的支数为30-50英支,且所述银纤维纱(4)的纤维的细度为1.5-3D,长度为8-1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纱(6)和所述竹纤维纱(7)的数量比和直径比均为1:1,所述涤纶纱(6)和所述竹纤维纱(7)的螺旋缠绕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涤纶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纱(6)的支数为24-36英支,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宝安沈桥庆陈琪朱亦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