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杆及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71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芯杆及切开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旨在改善现有的切开刀操作不便的问题。芯杆设置有第一指扣、用于安装第一手柄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第二手柄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且第一指扣位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切开刀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第一切割丝、第二切割丝以及芯杆。调控第一手柄时,食指和中指夹住第一手柄,拇指伸入第一指扣,单手即可实现第一手柄在芯杆上的移动;调控第二手柄时,拇指支撑在芯杆的近端,食指和中指夹住第二手柄,单手即可移动第二手柄,因此,在两个手柄之间增设第一指扣,医生可单手操作手柄,不需双手同时操作,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芯杆及切开刀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芯杆及切开刀。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内镜医疗器械具有多种功能,目前不同的功能通过操作不同的手柄来实现,以满足内镜下不同的临床要求。但是在操作不同的手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芯杆,其能够改善现有的切开刀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切开刀,其能够改善现有的切开刀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芯杆,用于安装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芯杆设置有第一指扣、用于安装第一手柄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第二手柄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且第一指扣位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芯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第一指扣设置有沿芯杆的径向贯穿芯杆上的通孔。可选地:通孔将芯杆分隔成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中至少一者设置有穿线通道,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通过穿线通道连通。可选地:通孔的中心过芯杆的轴线。可选地:第一指扣凸设于芯杆的外壁。可选地:芯杆上还设置有第二指扣,芯杆的一端形成远端,第二指扣设置于芯杆的近端。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切开刀,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第一切割丝、第二切割丝以及芯杆,第一切割丝和第二切割丝均与芯杆连接,第一手柄与第一安装部滑动配合以带动第一切割丝相对于芯杆活动,第二手柄与第二安装部滑动配合以带动第二切割丝相对于芯杆活动。可选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均套设芯杆。可选地:第一手柄设置有两个第三指扣,两个第三指扣相对于芯杆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二手柄设置有两个第四指扣,两个第四指扣相对于芯杆的轴线对称设置。可选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外壁均设置有用于握持的环形槽。本技术实施例的芯杆及切开刀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芯杆,调控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分别能够实现不同的手术操作,调控第一手柄时,食指和中指夹住第一手柄,拇指伸入第一指扣,单手即可实现第一手柄在芯杆上的移动;调控第二手柄时,拇指支撑在芯杆的近端,食指和中指夹住第二手柄,单手即可移动第二手柄,因此,在两个手柄之间增设第一指扣,使医生可以单手操作多个手柄,不需同时双手操作,提高手术效率。切开刀,包括上述芯杆,芯杆上增设第一拇指扣,便于单手操作芯杆上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从而能够释放出空闲的手操作其他医疗器械,提高手术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开刀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W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开刀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开刀的第三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标:10-切开刀;100-芯杆;101-外管;102-第一热缩管;103-导丝鲁尔接头;104-第二热缩管;105-注射鲁尔接头;106-旋转帽;110-第一指扣;111-通孔;112-第一支杆;113-第二支杆;114-穿线通道;115-管套;120-第一安装部;130-第二安装部;140-远端;150-第二指扣;200-第一手柄;201-第三指扣;202-第一指孔;210-第二手柄;211-第四指扣;212-第二指孔;220-环形槽;300-第一切割丝;301-第二切割丝;400-拉索;500-助推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现有的内镜医疗器械具有多种功能,不同的功能由不同的手柄进行相应的操控,以满足内镜下不同的临床要求。将多手柄集成在一个芯杆上有助于节省材料,简化结构,增加手术操作空间。由于在调控手柄时,需操作手柄沿芯杆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实现,因此多个手柄相对芯杆的移动仅依靠一只手是难以完成的,通常需要用一只手固定住芯杆,另一只手拨动各个手柄,两只手需同时操作才能够完成对手柄的调控,因此会占用医生的双手,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影响手术效率。本实施例提供的芯杆及切开刀能够有效改善该技术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近端”均是指实际操作时靠近医生手的一端。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芯杆100及切开刀10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开刀10,包括第一手柄200、第二手柄210、第一切割丝300、第二切割丝301以及芯杆100,第一切割丝300和第二切割丝301分别与两个手柄连接,第一手柄200与芯杆100滑动配合以带动第一切割丝300相对于芯杆100活动,第二手柄210与芯杆100滑动配合以带动第二切割丝301相对于芯杆100活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开刀10,还包括切割刀组件,切割刀组件和芯杆100依次连接,第一切割丝300连接在切割刀组件和第一手柄200之间,第二切割丝301连接在切割刀组件和第二手柄210之间,切割刀组件远离芯杆100的一端为远端140,第一手柄200和第二手柄210设置在芯杆100的近端。其中,第一手柄200相对第二手柄210靠近芯杆100的远端140。操控第一手柄200沿芯杆100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实现对第一切割丝300的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杆,用于安装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n所述芯杆设置有第一指扣、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手柄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手柄的第二安装部;/n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指扣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杆,用于安装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杆设置有第一指扣、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手柄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手柄的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指扣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扣设置有沿所述芯杆的径向贯穿所述芯杆上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将所述芯杆分隔成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中至少一者设置有穿线通道,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穿线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中心过所述芯杆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扣凸设于所述芯杆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芯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双建军王云李常青沈正华胡洁冯明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