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和电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8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包括内胆和外壳,内胆和外壳之间设有箱体隔热板,箱体隔热板把散热腔隔离成靠近电烤箱内部的箱体隔热腔和远离电烤箱内部的箱体散热腔。箱体隔热腔内设有用于吸热的隔热材料,箱体散热腔内设有散热风扇组和第一箱体散热通孔。隔热材料可把箱体隔热腔内的大部分热量吸收掉,剩余没有吸收完的热量通过箱体隔热板进入箱体散热腔;箱体散热腔内的散热风扇组和第一箱体散热通孔与外部形成了一个循环的风道系统,可把进入箱体散热腔的热量排放出去,确保外壳的温度不会骤然升高。采用这种双层隔热散热的结构,克服了有技术存在的内胆和外壳形成的隔层中聚集的大量热量容易导致外壳温度的骤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和电烤箱
本申请涉及电烤箱,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和电烤箱。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烘焙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慢慢进入了普通家庭中,从而衍生出家庭用的小型电烤箱。现有的家庭用小型电烤箱的箱体由内胆和外壳组成,内胆和外壳形成的隔层中聚集的大量热量容易导致外壳温度的骤升,在烘焙过程中容易造成人们的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内胆和外壳形成的隔层中聚集的大量热量容易导致外壳温度的骤升的问题做出改进,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外设有外壳,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形成散热腔,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箱体隔热板,所述箱体隔热板与所述内胆形成箱体隔热腔,所述箱体隔热腔内设有隔热材料;所述箱体隔热板与所述外壳形成箱体散热腔,所述箱体散热腔上设有用于抽取所述箱体散热腔内热量的散热风扇,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箱体散热腔连通的第一箱体散热通孔。作为上述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箱体散热腔包括左侧散热腔,所述左侧散热腔上设有与所述左侧散热腔连通的顶部散热腔,所述顶部散热腔远离所述左侧散热腔的一侧设有导风腔,所述导风腔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箱体隔热板和所述外壳之间的导风板。作为上述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箱体隔热板的连接处高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作为上述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围板和盖合在所述围板上的后板,所述围板与所述后板之间设有带孔的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箱体散热通孔设置在所述后板或所述围板上。作为上述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腔的前端上贴合有前盖板,所述前盖板与所述围板之间设有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上设有与所述箱体散热腔连通的第二箱体散热通孔。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内胆和外壳形成的隔层中聚集的大量热量容易导致外壳温度的骤升的问题做出改进,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电烤箱。一种电烤箱,包括上述的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作为上述一种电烤箱的一种改进,包括铰接在所述外壳上用于启闭所述内胆前侧开口的门体组,所述门体组包括门体内板和设置在所述门体内板上的门壳体,所述门壳体远离所述门体内板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远离所述门壳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门壳体互不接触的门体外板。作为上述一种电烤箱的一种改进,所述门体内板和所述门壳体形成门体散热腔,所述门体散热腔内设有门体隔热板,所述门体隔热板将所述门体散热腔分隔形成上散热腔和下散热腔。作为上述一种电烤箱的一种改进,所述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门体散热腔连通第一门体散热通孔。作为上述一种电烤箱的一种改进,所述门体内板上设有与所述上散热腔连通的第三门体散热通孔,所述第三门体散热通孔至少在所述门体组闭合所述内胆开口时与所述第二箱体散热通孔对应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箱体隔热板,所述箱体隔热板把所述散热腔隔离成靠近电烤箱内部的箱体隔热腔和远离电烤箱内部的箱体散热腔。所述箱体隔热腔内设有用于吸热的隔热材料,所述箱体散热腔内设有散热风扇组和第一箱体散热通孔。所述隔热材料可把所述箱体隔热腔内的大部分热量吸收掉,剩余没有吸收完的热量通过所述箱体隔热板进入所述箱体散热腔;所述箱体散热腔内的所述散热风扇组和所述第一箱体散热通孔与外部形成了一个循环的风道系统,可把进入所述箱体散热腔的热量排放出去,确保所述外壳的温度不会骤然升高。综上可知,采用这种双层隔热散热的结构,克服了有技术存在的内胆和外壳形成的隔层中聚集的大量热量容易导致外壳温度的骤升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申请电烤箱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电烤箱在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2剖视图的爆炸分解图;图4为本申请电烤箱的立体图;图5为本申请电烤箱的立体图;图6为本申请电烤箱的门体组爆炸分解图;图7为本申请电烤箱门体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由图1-图5所示的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可知道,包括内胆1,所述内胆1外设有外壳2,所述内胆1与所述外壳2形成散热腔3,所述内胆1和所述外壳2之间设有箱体隔热板6,所述箱体隔热板6与所述内胆1形成箱体隔热腔31,所述箱体隔热腔31内设有隔热材料15;所述箱体隔热板6与所述外壳2形成箱体散热腔33,所述箱体散热腔33上设有用于抽取所述箱体散热腔33内热量的散热风扇4,所述外壳2上设有与所述箱体散热腔33连通的第一箱体散热通孔5。由图可知,所述内胆1和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箱体隔热板6,所述箱体隔热板6把所述散热腔3隔离成靠近电烤箱内部的箱体隔热腔31和远离电烤箱内部的箱体散热腔33。所述箱体隔热腔31内设有用于吸热的隔热材料15,所述箱体散热腔33内设有散热风扇组4和第一箱体散热通孔5。所述隔热材料15可把所述箱体隔热腔31内的大部分热量吸收掉,剩余没有吸收完的热量通过所述箱体隔热板6进入所述箱体散热腔33;所述箱体散热腔33内的所述散热风扇组4和所述第一箱体散热通孔5与外部形成了一个循环的风道系统,可把进入所述箱体散热腔33的热量排放出去,确保所述外壳2的温度不会骤然升高。综上可知,采用这种双层隔热散热的结构,克服了有技术存在的内胆和外壳形成的隔层中聚集的大量热量容易导致外壳温度的骤升的问题。由图1-图5所示的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可知道,进一步的,所述箱体散热腔33包括左侧散热腔331,所述左侧散热腔331上设有与所述左侧散热腔331连通的顶部散热腔332,所述顶部散热腔332远离所述左侧散热腔331的一侧设有导风腔333,所述导风腔333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箱体隔热板6和所述外壳2之间的导风板10。采用这种结构,形成一个带有导分结构的风道,有利于风道内风的集中,增强风道中的风力,使所述散热腔33内的热量的快速排出。由图1-图5所示的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可知道,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10与所述箱体隔热板6的连接处高于所述导风板10与所述外壳2的连接处。图中出示了所述导风板10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导风板10向下切斜,采用这种结构,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由图1-图5所示的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可知道,进一步的,所述外壳2包括围板21和盖合在所述围板21上的后板22,所述围板21和后板22组合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1),所述内胆(1)外设有外壳(2),所述内胆(1)与所述外壳(2)形成散热腔(3),所述内胆(1)和所述外壳(2)之间设有箱体隔热板(6),所述箱体隔热板(6)与所述内胆(1)形成箱体隔热腔(31),所述箱体隔热腔(31)内设有隔热材料(15);所述箱体隔热板(6)与所述外壳(2)形成箱体散热腔(33),所述箱体散热腔(33)上设有用于抽取所述箱体散热腔(33)内热量的散热风扇(4),所述外壳(2)上设有与所述箱体散热腔(33)连通的第一箱体散热通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1),所述内胆(1)外设有外壳(2),所述内胆(1)与所述外壳(2)形成散热腔(3),所述内胆(1)和所述外壳(2)之间设有箱体隔热板(6),所述箱体隔热板(6)与所述内胆(1)形成箱体隔热腔(31),所述箱体隔热腔(31)内设有隔热材料(15);所述箱体隔热板(6)与所述外壳(2)形成箱体散热腔(33),所述箱体散热腔(33)上设有用于抽取所述箱体散热腔(33)内热量的散热风扇(4),所述外壳(2)上设有与所述箱体散热腔(33)连通的第一箱体散热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散热腔(33)包括左侧散热腔(331),所述左侧散热腔(331)上设有与所述左侧散热腔(331)连通的顶部散热腔(332),所述顶部散热腔(332)远离所述左侧散热腔(331)的一侧设有导风腔(333),所述导风腔(333)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箱体隔热板(6)和所述外壳(2)之间的导风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10)与所述箱体隔热板(6)的连接处高于所述导风板(10)与所述外壳(2)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在电烤箱上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包括围板(21)和盖合在所述围板(21)上的后板(22),所述围板(21)与所述后板(22)之间设有带孔的第一隔热条(14);所述第一箱体散热通孔(5)设置在所述后板(22)或所述围板(21)上。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广荣徐钊汝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广隆燃具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