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37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涉及垃圾转运车相关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水泵、车架、集污箱和电机,车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车厢,车厢一侧的车架上固定连接有驾驶室,车厢内部的一侧设有水箱,水箱上方车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水泵通过出水管连接有喷管,喷管上固定连接有喷头,喷管固定连接在转轴上,转轴转动连接在车厢内,转轴的前端贯穿与电机的转动端头固定连接,车厢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污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水泵将水箱内部水加压后通过喷头喷出,能够实现转运车的车厢的自动清洁,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力,集污箱能够对垃圾中的污水进行收集,避免转运过程中,垃圾中的污水从车厢内流出并洒落地面,影响地面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转运车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
技术介绍
在对垃圾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垃圾转运车将垃圾从各个方位运送至垃圾中转站处进行集中处理,现有的电动垃圾转运车在对转运车的内部清理使,无法自行对垃圾转运车的内部进行清理,需要人为手动利用喷管进行冲刷,耗时耗力,局限性较大,同时垃圾转运车在对垃圾转运过程中,垃圾中的污水会沿着车厢底部向外流出,这些流出的污水会随着转运车的移动洒落在沿途的道路上,影响道路清洁,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通过设置水泵、喷管、喷头、集污箱、电机和转轴,解决了现有的电动垃圾转运车无法实现自清洁,以及垃圾转运过程中的污水无法有效收集,污水洒落地面影响道路清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包括水泵、车架、集污箱和电机,所述车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车厢,所述车厢一侧的车架上固定连接有驾驶室,所述车厢内部的一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上方车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出水管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上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管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车厢内,所述转轴的前端贯穿与电机的转动端头固定连接,电机转动能够带动转轴连同其上的喷管一同转动,进而带动喷管上的喷头转动,对车厢的内部均匀喷洒,使车厢的清理效果更好,所述车厢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污箱。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车轮,所述车厢的尾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厢门。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注水支管,且注水支管与水箱的内部贯通,所述水泵通过通电导线与驾驶室内部的控制开关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延伸至水箱的底部,进水管延伸至水箱的底部,能够对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完全抽取。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贯穿车厢的顶部,并与喷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喷管上的喷头沿喷管均匀分布,多个喷头能够实现对车厢内部的全覆盖喷洒,使车厢自清洁的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车厢的正面,所述电机通过通电导线与驾驶室内部的控制开关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车厢上。进一步地,所述集污箱顶部靠近车厢尾端的位置开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集污箱靠近厢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管,且排污管与集污箱的内部贯通,垃圾中的污水通过过滤槽流入集污箱内,通过集污箱进行收集,能够有效的避免垃圾内部的污水从车厢的内部流出,使垃圾转运车在对垃圾转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清洁环保。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泵、喷管、喷头、水箱、电机和转轴,在对垃圾转运车的车厢清洁时,启动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增压后输送至喷管处,并通过喷头喷出,对车厢的内部进行冲洗,通过启动电机,能够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喷管一同转动,能够调节喷头的喷射方向,进而对车厢的内部进行全面喷洒,使车厢内部的清理能够更加的全面,提高垃圾转运车自清洁的效果,有效降低环卫人员的劳动力。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集污箱,在对垃圾转运的过程中,集污箱能够对垃圾中的污水进行收集,并将污水统一排放,能够避免垃圾转运过程中,垃圾中的污水从车厢内部洒出,污染道路,使垃圾转运过程能够更加的环保,集污箱上的过滤网能够快速方便的从过滤槽内取出更换,使集污箱能够有效的对污水进行持续过滤。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观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轴与喷管的连接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集污箱的内部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驾驶室;2、水泵;21、出水管;22、进水管;23、喷管;231、喷头;3、车厢;31、水箱;32、厢门;34、注水支管;4、车架;5、车轮;6、集污箱;61、排污管;62、过滤槽;621、过滤网;7、电机;71、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包括水泵2、车架4、集污箱6和电机7,车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车厢3,车厢3一侧的车架4上固定连接有驾驶室1,车厢3内部的一侧设有水箱31,水箱31上方车厢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2,水泵2的型号为ISGD,为市面上常见的型号,在此不作过多描述,水泵2通过出水管21连接有喷管23,喷管23上固定连接有喷头231,喷管23固定连接在转轴71上,转轴71转动连接在车厢3内,转轴71的前端贯穿与电机7的转动端头固定连接,电机7的型号为57HBP112AL4,为市面上常见的型号,在此不作过多描述,电机7转动带动转轴71转动,转轴71转动带动喷管23转动,喷管23转动带动其上的喷头231一同转动,对车厢3的内部进行全面冲洗,车厢3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污箱6,垃圾转运过程中,车厢3内部垃圾中的污水通过集污箱6进行收集。其中如图1所示,车架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车轮5,在车轮5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整个转运车移动,对车厢3内的垃圾进行转运,车厢3的尾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厢门32,通过转动开启厢门32能够将车厢3打开,进而能够将垃圾放入车厢3内,或将车厢3内部的垃圾从车厢3的内部取出。其中如图1-4所示,车厢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注水支管34,且注水支管34与水箱31的内部贯通,注水支管34上套接有阀门,使用时,通过将注水支管34与外界的水管连通,能够向水箱31内进行注水,水泵2通过通电导线与驾驶室1内部的控制开关连接,水泵2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2,且进水管22延伸至水箱31的底部,通过开启驾驶室1内部的控制开关,能够将水泵2通电开启,水泵2转动能够通过进水管22将水箱31内部的水进行增压处理;出水管21贯穿车厢3的顶部,并与喷管23的内部连通,喷管23上的喷头231沿喷管23均匀分布,经过水泵2增压处理后的水通过出水管21流入喷管23,并通过喷头231喷出;电机7固定连接在车厢3的正面,电机7通过通电导线与驾驶室1内部的控制开关连接,转轴71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车厢3上,通过开启驾驶室1内部的控制开关,能够将电机7启动,电机7转动带动转轴71转动,转轴71转动进而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包括水泵(2)、车架(4)、集污箱(6)和电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车厢(3),所述车厢(3)一侧的车架(4)上固定连接有驾驶室(1),所述车厢(3)内部的一侧设有水箱(31),所述水箱(31)上方车厢(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2),所述水泵(2)通过出水管(21)连接有喷管(23),所述喷管(23)上固定连接有喷头(231),所述喷管(23)固定连接在转轴(71)上,所述转轴(71)转动连接在车厢(3)内,所述转轴(71)的前端贯穿与电机(7)的转动端头固定连接,所述车厢(3)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污箱(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包括水泵(2)、车架(4)、集污箱(6)和电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车厢(3),所述车厢(3)一侧的车架(4)上固定连接有驾驶室(1),所述车厢(3)内部的一侧设有水箱(31),所述水箱(31)上方车厢(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2),所述水泵(2)通过出水管(21)连接有喷管(23),所述喷管(23)上固定连接有喷头(231),所述喷管(23)固定连接在转轴(71)上,所述转轴(71)转动连接在车厢(3)内,所述转轴(71)的前端贯穿与电机(7)的转动端头固定连接,所述车厢(3)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污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车轮(5),所述车厢(3)的尾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厢门(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洁电动垃圾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注水支管(34),且注水支管(34)与水箱(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斌章琴钱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佳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