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婴儿床防踢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36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婴儿床防踢被,包括本体,本体的内部具有填充物,填充物优选采用鸭肉、鹅绒、纯棉材料中的一种,所述本体由前、后两块裁片组成,所述本体的上端裁剪后形成一个领口,本体的左右侧面处缝合后形成有袖子,袖子远离本体的那一端形成袖口,所述本体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并且本体的底部呈弧形过渡,前、后两块裁片的底部之间断开,断开位置处的竖向的高度为20~40cm,在前方所述裁片的表面位置处缝合有圆毛片和刺毛片,所述刺毛片为条状,其竖向的长度为15cm~25cm,当前方的所述裁片向上翻折后,所述刺毛片配合所述圆毛片;本产品可以有效的保护宝宝,方便家长对宝宝进行护理,并且方便宝宝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婴儿床防踢被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婴儿床防踢被。
技术介绍
防踢被是一种能有效防止孩子睡觉时被蹬掉的被子。适用于8个月一下的宝宝。是一种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的产品,既有被子的舒适,又和睡袋般不会被孩子踢掉。在季节变换,空调房,对窗吹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睡觉的宝宝是最容易因为踢掉被子而着凉的。因此,怎么让宝宝安稳睡觉,不至于踢掉被子而导致着凉,成了所有父母都关心的问题。由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决定,8个月以下的宝宝一般会在睡眠中双脚举起后,把被子踢掉。再大点的孩子,会翻身后,则是睡眠中翻身导致被子滑落。而一般父母防止小孩踢被的办法是给宝宝用睡袋。但由于睡袋对于幼儿夜晚更换尿片比较不方便,并给孩子有束缚感,降低了孩子睡觉的舒适度,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不愿意配合使用。并且在穿着睡袋后,宝宝移动不便。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有效的保护宝宝,方便家长对宝宝进行护理,并且方便宝宝行走的新型婴儿床防踢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保护宝宝,方便家长对宝宝进行护理,并且方便宝宝行走的可以有效的保护宝宝,并且方便宝宝行走的新型婴儿床防踢被。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婴儿床防踢被,包括本体,本体的内部具有填充物,填充物优选采用鸭肉、鹅绒、纯棉材料中的一种,所述本体由前、后两块裁片组成,所述本体的上端裁剪后形成一个领口,本体的左右侧面处缝合后形成有袖子,袖子远离本体的那一端形成袖口,所述本体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并且本体的底部呈弧形过渡,前、后两块裁片的底部之间断开,断开位置处的竖向的高度为20~40cm,在前方所述裁片的表面位置处缝合有圆毛片和刺毛片,所述刺毛片为条状,其竖向的长度为15cm~25cm,当前方的所述裁片向上翻折后,所述刺毛片配合所述圆毛片。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前部缝合有一袋口,所述袋口的上端形成开口。优选地,在后方的所述裁片位置处设置有挖空槽,在所述挖空槽内缝合有透气纱网。优选地,所述本体为纯棉材质。优选地,所述透气纱网为双层结构。优选地,在后侧的所述裁片的表面缝合有第一圆毛片,位于前侧的所述裁片的表面缝合有第一刺毛片,当所述第一刺毛片和第一圆毛片配合后,两块裁片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使用时,宝宝位于本体的内侧,双脚被上、下两块裁片保护,形成保暖,在宝宝需要在地面上行走时,家长可以将前部的裁片向上翻起,通过刺毛片和圆毛片的配合将裁片的下端向上吸附固定,此时便于宝宝行走,避免宝宝被绊倒,两块裁片的下端之间不缝合,在需要对宝宝进行护理时,打开两块裁片即可,操作简单便捷,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婴儿床防踢被,包括本体1,本体1的内部具有填充物,填充物优选采用鸭肉,所述本体1由前、后两块裁片101组成,所述本体1的上端裁剪后形成一个领口102,本体1的左右侧面处缝合后形成有袖子103,袖子103远离本体1的那一端形成袖口104,所述本体1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并且本体1的底部呈弧形过渡,前、后两块裁片101的底部之间断开,断开位置处的竖向的高度为30cm,在前方所述裁片101的表面位置处缝合有圆毛片111和刺毛片112,所述刺毛片112为条状,其竖向的长度为15cm,当前方的所述裁片101向上翻折后,所述刺毛片112配合所述圆毛片111。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本体1的前部缝合有一袋口121,所述袋口121的上端形成开口。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后方的所述裁片位置处设置有挖空槽122,在所述挖空槽122内缝合有透气纱网123。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本体1为纯棉材质。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透气纱网123为双层结构。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后侧的所述裁片101的表面缝合有第一圆毛片124,位于前侧的所述裁片101的表面缝合有第一刺毛片125,当所述第一刺毛片125和第一圆毛片124配合后,两块裁片101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使用时,宝宝位于本体的内侧,双脚被上、下两块裁片保护,形成保暖,在宝宝需要在地面上行走时,家长可以将前部的裁片向上翻起,通过刺毛片和圆毛片的配合将裁片的下端向上吸附固定,此时便于宝宝行走,避免宝宝被绊倒,两块裁片的下端之间不缝合,在需要对宝宝进行护理时,打开两块裁片即可,操作简单便捷,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婴儿床防踢被,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前、后两块裁片组成,所述本体的上端裁剪后形成一个领口,本体的左右侧面处缝合后形成有袖子,袖子远离本体的那一端形成袖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并且本体的底部呈弧形过渡,前、后两块裁片的底部之间断开,断开位置处的竖向的高度为20~40cm,在前方所述裁片的表面位置处缝合有圆毛片和刺毛片,所述刺毛片为条状,其竖向的长度为15cm~25cm,当前方的所述裁片向上翻折后,所述刺毛片配合所述圆毛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婴儿床防踢被,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前、后两块裁片组成,所述本体的上端裁剪后形成一个领口,本体的左右侧面处缝合后形成有袖子,袖子远离本体的那一端形成袖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并且本体的底部呈弧形过渡,前、后两块裁片的底部之间断开,断开位置处的竖向的高度为20~40cm,在前方所述裁片的表面位置处缝合有圆毛片和刺毛片,所述刺毛片为条状,其竖向的长度为15cm~25cm,当前方的所述裁片向上翻折后,所述刺毛片配合所述圆毛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婴儿床防踢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前部缝合有一袋口,所述袋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玮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雅睿儿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