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32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包括主体、安全机构和两个提示机构,安全机构包括辅助气囊、排气管和两个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检测单元、固定盒、移动板、曲轴、滑块、支杆、套环、第一齿轮、转轴、进气管、出气管、两个第一轴承、两个传动单元和两个第二轴承,检测单元包括检测管、检测板、检测齿轮和检测齿条,传动单元包括传动轴、第二齿轮、单向轴承、第三轴承和连接单元,提示机构包括信号灯、反光板、固定杆和清洁组件,该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通过安全机构,可以根据待救人员的体重来调整浮力,减小出现溺水的现象的几率,通过提示机构,便于救援人员在夜间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待救人员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洪救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现有的救生圈在夜间使用时,救援人员无法清晰的观察到待救人员的位置,从而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从而降低了待救人员获救的几率,不仅如此,现有的救生圈无法对浮力进行调节,当待救人员的体重过重时,现有的救生圈会过多的沉入水中,从而会出现待救人员溺水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现有的救生圈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包括主体、安全机构和两个提示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主体的形状为圆环形,两个提示机构关于主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提示机构与安全机构连接;所述安全机构包括辅助气囊、排气管和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辅助气囊的形状为环形,所述辅助气囊固定在主体的下方,所述辅助气囊与主体同轴设置,所述辅助气囊与排气管连通,所述调节组件与提示机构一一对应,所述调节组件与提示机构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辅助气囊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检测单元、固定盒、移动板、曲轴、滑块、支杆、套环、第一齿轮、转轴、进气管、出气管、两个第一轴承、两个传动单元和两个第二轴承,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主体的外侧,所述固定盒固定在主体的上方,所述提示机构设置在固定盒的上方,所述移动板设置在固定盒的内部,所述移动板与固定盒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移动板与提示机构连接,所述固定盒的上方与进气管连通,所述固定盒的远离检测单元的一侧通过出气管与辅助气囊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设有单向阀,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盒内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曲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套设在曲轴上,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环固定在固定盒的内部,所述套环套设在支杆上,所述曲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两个传动单元之间,所述固定盒的远离出气管的一侧设有圆孔,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盒的靠近圆孔的一侧和固定盒的靠近圆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圆孔设置在固定盒的外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管、检测板、检测齿轮和检测齿条,所述检测管固定在主体的外侧上,所述检测管的轴线与主体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检测板设置在检测管的内部,所述检测板与检测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检测齿条竖向固定在检测板的上方,所述检测齿轮与转轴的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齿条的另一端与检测齿轮啮合;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轴、第二齿轮、单向轴承、第三轴承和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轴承固定在固定盒的靠近圆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单元与曲轴连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与传动轴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穿孔,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与穿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提示机构包括信号灯、反光板、固定杆和清洁组件,所述信号灯固定在固定盒的上方,所述反光板设置在信号灯的靠近主体轴线的一侧,所述反光板的下方通过固定杆与信号灯固定连接,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反光板的靠近信号灯的一侧,所述清洁组件与移动板连接;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清洁板、弹簧、导向杆和连接绳,所述清洁板抵靠在反光板的靠近信号灯的一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清洁板的下方和固定杆的上方连接,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清洁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的上方设有小孔,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小孔设置在固定盒的内部,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导向杆固定在固定盒内的顶部,所述连接绳的远离清洁板的一端绕过定滑轮与移动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检测齿条与检测管脱离,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圈与检测管的靠近固定盒的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齿条穿过固定环的环孔。作为优选,为了限制检测齿条的移动方向,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关于检测管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限位块与固定环的环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齿条的两侧均设有凹槽,两个限位块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与凹槽滑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实现除杂,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与检测管的远离固定盒的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传递动力,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个连接锥齿轮,两个连接锥齿轮分别与曲轴和传动轴固定连接,两个连接锥齿轮相互啮合。作为优选,为了使得连接锥齿轮转动流畅,所述连接锥齿轮上设有润滑油。作为优选,为了限制清洁板的移动方向,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杆,所述反光板的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限位杆的形状为U形,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清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杆与滑槽滑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二齿轮的转速,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的齿数。作为优选,为了防腐,所述检测板和检测管上均涂有防腐镀锌层。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夜间观察,所述主体上涂有荧光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通过安全机构,可以根据待救人员的体重来调整浮力,减小出现溺水的现象的几率,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与现有的安全机构相比,该安全机构通过检测单元不仅可以检测待救人员的体重还可以给辅助气囊充气提供动力,无需电力驱动,更加的节能环保,通过提示机构,便于救援人员在夜间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待救人员的位置,与现有的提示机构相比,该提示机构与安全机构为一体联动机构,可以对反光板实现除尘的功能,避免反光板上粘附的灰尘而影响反光板的发光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的提示机构的俯视图;图中:1.主体,2.辅助气囊,3.排气管,4.检测管,5.检测板,6.检测齿条,7.检测齿轮,8.转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单向轴承,12.传动轴,13.连接锥齿轮,14.曲轴,15.滑块,16.支杆,17.移动板,18.固定盒,19.进气管,20.出气管,21.信号灯,22.反光板,23.清洁板,24.弹簧,25.连接绳,26.导向杆,27.固定环,28.限位块,29.滤网,30.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包括主体1、安全机构和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安全机构和两个提示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主体(1)的形状为圆环形,两个提示机构关于主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提示机构与安全机构连接;/n所述安全机构包括辅助气囊(2)、排气管(3)和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辅助气囊(2)的形状为环形,所述辅助气囊(2)固定在主体(1)的下方,所述辅助气囊(2)与主体(1)同轴设置,所述辅助气囊(2)与排气管(3)连通,所述调节组件与提示机构一一对应,所述调节组件与提示机构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辅助气囊(2)连接;/n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检测单元、固定盒(18)、移动板(17)、曲轴(14)、滑块(15)、支杆(16)、套环、第一齿轮(9)、转轴(8)、进气管(19)、出气管(20)、两个第一轴承、两个传动单元和两个第二轴承,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主体(1)的外侧,所述固定盒(18)固定在主体(1)的上方,所述提示机构设置在固定盒(18)的上方,所述移动板(17)设置在固定盒(18)的内部,所述移动板(17)与固定盒(18)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移动板(17)与提示机构连接,所述固定盒(18)的上方与进气管(19)连通,所述固定盒(18)的远离检测单元的一侧通过出气管(20)与辅助气囊(2)连通,所述进气管(19)和出气管(20)内均设有单向阀,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盒(18)内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曲轴(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5)套设在曲轴(14)上,所述支杆(16)的一端与滑块(15)铰接,所述支杆(16)的另一端与移动板(17)固定连接,所述套环固定在固定盒(18)的内部,所述套环套设在支杆(16)上,所述曲轴(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齿轮(9)设置在两个传动单元之间,所述固定盒(18)的远离出气管(20)的一侧设有圆孔,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盒(18)的靠近圆孔的一侧和固定盒(18)的靠近圆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转轴(8)的一端与第一齿轮(9)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的另一端穿过圆孔设置在固定盒(18)的外部,所述转轴(8)的另一端与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转轴(8)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n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管(4)、检测板(5)、检测齿轮(7)和检测齿条(6),所述检测管(4)固定在主体(1)的外侧上,所述检测管(4)的轴线与主体(1)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检测板(5)设置在检测管(4)的内部,所述检测板(5)与检测管(4)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检测齿条(6)竖向固定在检测板(5)的上方,所述检测齿轮(7)与转轴(8)的远离第一齿轮(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齿条(6)的另一端与检测齿轮(7)啮合;/n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轴(12)、第二齿轮(10)、单向轴承(11)、第三轴承和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轴承固定在固定盒(18)的靠近圆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传动轴(12)的一端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单元与曲轴(14)连接,所述单向轴承(11)的内圈与传动轴(1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0)上设有穿孔,所述单向轴承(11)的外圈与穿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0)与第一齿轮(9)啮合;/n所述提示机构包括信号灯(21)、反光板(22)、固定杆和清洁组件,所述信号灯(21)固定在固定盒(18)的上方,所述反光板(22)设置在信号灯(21)的靠近主体(1)轴线的一侧,所述反光板(22)的下方通过固定杆与信号灯(21)固定连接,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反光板(22)的靠近信号灯(21)的一侧,所述清洁组件与移动板(17)连接;/n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清洁板(23)、弹簧(24)、导向杆(26)和连接绳(25),所述清洁板(23)抵靠在反光板(22)的靠近信号灯(21)的一侧,所述弹簧(24)的两端分别与清洁板(23)的下方和固定杆的上方连接,所述连接绳(25)的一端与清洁板(23)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18)的上方设有小孔,所述连接绳(25)的另一端穿过小孔设置在固定盒(18)的内部,所述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导向杆(26)固定在固定盒(18)内的顶部,所述连接绳(25)的远离清洁板(23)的一端绕过定滑轮与移动板(17)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灾逃生的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安全机构和两个提示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主体(1)的形状为圆环形,两个提示机构关于主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提示机构与安全机构连接;
所述安全机构包括辅助气囊(2)、排气管(3)和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辅助气囊(2)的形状为环形,所述辅助气囊(2)固定在主体(1)的下方,所述辅助气囊(2)与主体(1)同轴设置,所述辅助气囊(2)与排气管(3)连通,所述调节组件与提示机构一一对应,所述调节组件与提示机构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辅助气囊(2)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检测单元、固定盒(18)、移动板(17)、曲轴(14)、滑块(15)、支杆(16)、套环、第一齿轮(9)、转轴(8)、进气管(19)、出气管(20)、两个第一轴承、两个传动单元和两个第二轴承,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主体(1)的外侧,所述固定盒(18)固定在主体(1)的上方,所述提示机构设置在固定盒(18)的上方,所述移动板(17)设置在固定盒(18)的内部,所述移动板(17)与固定盒(18)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移动板(17)与提示机构连接,所述固定盒(18)的上方与进气管(19)连通,所述固定盒(18)的远离检测单元的一侧通过出气管(20)与辅助气囊(2)连通,所述进气管(19)和出气管(20)内均设有单向阀,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盒(18)内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曲轴(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5)套设在曲轴(14)上,所述支杆(16)的一端与滑块(15)铰接,所述支杆(16)的另一端与移动板(17)固定连接,所述套环固定在固定盒(18)的内部,所述套环套设在支杆(16)上,所述曲轴(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齿轮(9)设置在两个传动单元之间,所述固定盒(18)的远离出气管(20)的一侧设有圆孔,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盒(18)的靠近圆孔的一侧和固定盒(18)的靠近圆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转轴(8)的一端与第一齿轮(9)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的另一端穿过圆孔设置在固定盒(18)的外部,所述转轴(8)的另一端与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转轴(8)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管(4)、检测板(5)、检测齿轮(7)和检测齿条(6),所述检测管(4)固定在主体(1)的外侧上,所述检测管(4)的轴线与主体(1)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检测板(5)设置在检测管(4)的内部,所述检测板(5)与检测管(4)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检测齿条(6)竖向固定在检测板(5)的上方,所述检测齿轮(7)与转轴(8)的远离第一齿轮(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齿条(6)的另一端与检测齿轮(7)啮合;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轴(12)、第二齿轮(10)、单向轴承(11)、第三轴承和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轴承固定在固定盒(18)的靠近圆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传动轴(12)的一端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单元与曲轴(14)连接,所述单向轴承(11)的内圈与传动轴(1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0)上设有穿孔,所述单向轴承(11)的外圈与穿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敏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卧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