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29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包括推杆机构、连杆机构和座椅主体;所述推杆机构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推杆外壳,推杆外壳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第二底座;所述推杆机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连杆机构下端;所述连杆机构上下两端均称设有数量为8的连接件,下端的连接件通过螺栓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连杆机构中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两端通过铰链连接上下两端的连接件;所述连杆机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座椅主体下端;所述座椅主体下端设有椅面,椅面通过螺栓连接上端的连接件,椅面后端设有合页,椅面通过合页与椅背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座椅升降的
,特别是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的

技术介绍
折叠椅是一种升降、收缩,实现空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座椅。基于当代城市空间资源减少的现状,而传统座椅占用空间大,并且于环境而言降低了其美观程度。市面上的折叠椅在公共场所运用较为狭窄,与环境交互不够密切,并且部分产品的自动控制方案不适用于公共场所。为此,需要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在考虑提高公共空间资源利用率、美化环境的前提之下,通过对座椅的改进,能够使其能够通过电机带动实现座椅和椅背的自动升降,应用于较为拥挤的场所。本技术运用于公园等露天的公共场所、相对比较拥挤的教室或者小户型的房间,从而完成自动升降隐藏空间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包括推杆机构、连杆机构和座椅主体;所述推杆机构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推杆外壳,推杆外壳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第二底座;所述推杆机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连杆机构下端;所述连杆机构上下两端均称设有数量为8的连接件,下端的连接件通过螺栓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连杆机构中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两端通过铰链连接上下两端的连接件;所述连杆机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座椅主体下端;所述座椅主体下端设有椅面,椅面通过螺栓连接上端的连接件,椅面后端设有合页,椅面通过合页与椅背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底端设有地钩,地钩的形状为钩形;所述第一底座后端设有异形槽,异形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八面形;所述推杆外壳前下端设有异形凸台,异形凸台的横截面形状为八面形,异形凸台的横截面大小小于异形槽的横截面大小,异形凸台的长度小于异形槽的槽深;螺栓组件依次穿过第一底座的侧部圆柱孔和异形凸台的内部圆柱孔;所述推杆外壳内部设有推杆;所述第二底座前端设有圆柱槽,圆柱槽横截面直径大于推杆横截面直径;螺栓组件依次穿过第二底座的侧部圆柱孔和推杆的内部圆柱孔;所述第二底座底部设有滑轨,滑轨槽宽大于第二底座宽度,第二底座在滑轨中平行移动。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连接件上端左右均匀设有凸耳,凸耳中部设有凹形凸台,凹形凸台凹槽形状为内圆弧形;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铰链连接凸耳的圆柱孔;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铰链连接第三连杆。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椅面底部的螺纹孔;所述椅面后下端设有斜面,椅面后端通过螺钉连接有合页,合页上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椅背;椅面左端设有锁扣,椅面下端设有电源;所述椅背后端左右对称设有异形接头,异形接头通过铰链连接第三连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推杆、连杆、座椅等装置结合于一体,对传统座椅的改进,使其能够通过电机带动实现座椅的自动升降,应用于较为拥挤的场所。而且本款座椅的使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不仅仅可以使用在公园等露天的公共场所,而且还可以使用在相对比较拥挤的教室或者小户型的房间之中。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的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的局部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的局部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的局部视图。图中:1-推杆机构、11-第一底座、12-地钩、13-异形槽、14-推杆外壳、15-异形凸台、16-推杆、17-第二底座、18-圆柱槽、19-滑轨、2-连杆机构、21-连接件、22-凸耳、23-凹形凸台、24-第一连杆、25-第二连杆、26-第三连杆、3-座椅主体、31-椅面、32-斜面、33-合页、34-椅背、35-异形接头、36-锁扣、37-电源。【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包括推杆机构1、连杆机构2和座椅主体3;所述推杆机构1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底座11,第一底座11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推杆外壳14,推杆外壳14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第二底座17;所述推杆机构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连杆机构2下端;所述连杆机构2上下两端均称设有数量为8的连接件21,下端的连接件21通过螺栓分别连接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7;所述连杆机构2中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和第三连杆26,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5上下两端通过铰链连接上下两端的连接件21;所述连杆机构2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座椅主体3下端;所述座椅主体3下端设有椅面31,椅面31通过螺栓连接上端的连接件21,椅面31后端设有合页33,椅面31通过合页33与椅背34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底座11底端设有地钩12,地钩12的形状为钩形;所述第一底座11后端设有异形槽13,异形槽13的横截面形状为八面形;所述推杆外壳14前下端设有异形凸台15,异形凸台15的横截面形状为八面形,异形凸台15的横截面大小小于异形槽13的横截面大小,异形凸台15的长度小于异形槽17的槽深;螺栓组件依次穿过第一底座11的侧部圆柱孔和异形凸台15的内部圆柱孔;所述推杆外壳14内部设有推杆16;所述第二底座17前端设有圆柱槽18,圆柱槽18横截面直径大于推杆16横截面直径;螺栓组件依次穿过第二底座17的侧部圆柱孔和推杆16的内部圆柱孔;所述第二底座17底部设有滑轨19,滑轨19槽宽大于第二底座17宽度,第二底座17在滑轨19中平行移动。具体的,所述连接件21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7;连接件21上端左右均匀设有凸耳22,凸耳22中部设有凹形凸台23,凹形凸台23凹槽形状为内圆弧形;所述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5通过铰链连接凸耳22的圆柱孔;所述第一连杆25通过铰链连接第三连杆29。具体的,所述连接件21通过螺栓连接椅面31底部的螺纹孔;所述椅面31后下端设有斜面32,椅面31后端通过螺钉连接有合页33,合页33上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椅背34;椅面31左端设有锁扣36,椅面31下端设有电源37;所述椅背34后端左右对称设有异形接头35,异形接头35通过铰链连接第三连杆26。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在工作过程中,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先通过第一底座上的地钩将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前端固定于地面,再将第二底座上端滑轨固定于地面;在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折叠状态下,开启电机,推杆收缩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升,从而间接带动椅面的抬升;随着第一连杆的上升,通过第三连杆带动椅背的张开,整个开启过程实现一体化自动控制;最后通过连接件处的斜面对连杆进行限位,达到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张开状态下的固定目的;在此状态下,椅面底部的电源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充电服务,椅面侧边的锁扣可以为使用者在休息时保护个人物品;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的收缩过程同理,最终收缩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机构(1)、连杆机构(2)和座椅主体(3);所述推杆机构(1)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底座(11),第一底座(11)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推杆外壳(14),推杆外壳(14)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第二底座(17);所述推杆机构(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连杆机构(2)下端;所述连杆机构(2)上下两端均称设有数量为8的连接件(21),下端的连接件(21)通过螺栓分别连接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7);所述连杆机构(2)中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和第三连杆(26),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5)上下两端通过铰链连接上下两端的连接件(21);所述连杆机构(2)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座椅主体(3)下端;所述座椅主体(3)下端设有椅面(31),椅面(31)通过螺栓连接上端的连接件(21),椅面(31)后端设有合页(33),椅面(31)通过合页(33)与椅背(3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机构(1)、连杆机构(2)和座椅主体(3);所述推杆机构(1)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底座(11),第一底座(11)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推杆外壳(14),推杆外壳(14)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第二底座(17);所述推杆机构(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连杆机构(2)下端;所述连杆机构(2)上下两端均称设有数量为8的连接件(21),下端的连接件(21)通过螺栓分别连接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7);所述连杆机构(2)中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和第三连杆(26),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5)上下两端通过铰链连接上下两端的连接件(21);所述连杆机构(2)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座椅主体(3)下端;所述座椅主体(3)下端设有椅面(31),椅面(31)通过螺栓连接上端的连接件(21),椅面(31)后端设有合页(33),椅面(31)通过合页(33)与椅背(3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多功能隐藏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1)底端设有地钩(12),地钩(12)的形状为钩形;所述第一底座(11)后端设有异形槽(13),异形槽(13)的横截面形状为八面形;所述推杆外壳(14)前下端设有异形凸台(15),异形凸台(15)的横截面形状为八面形,异形凸台(15)的横截面大小小于异形槽(13)的横截面大小,异形凸台(15)的长度小于异形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天胡兢郑龙沈敏翁柯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