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成型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20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树脂成型品。树脂成型品(10)具有设计层(30),所述设计层(30)包括:呈现出第1颜色的装饰层(44)、呈现出颜色与所述第1颜色不同的第2颜色的遮蔽层(46)和树脂基材层(40)。在该设计层(30)的一端侧设置有由高分子膜构成的外壳层(32)。装饰层(44)的一部分为从遮蔽层(46)显露出的显露部位(44a),由该显露部位(44a)和遮蔽层(46)的一部分形成图案部(36),在通过外壳层(32)俯视观察时,所述图案部(36)呈规定的图形或者文字形状。另一方面,遮蔽层(46)的剩余部形成基体部(34)。在该结构中,设定基体部(34)的层厚小于图案部(36)中的形成有遮蔽层(46)的部位的层厚。据此,能使美观性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树脂成型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观察到在内部所形成的图形、文字等图案的树脂成型品。
技术介绍
广泛地采用一种具有设计层和设置于该设计层的一端面,对该设计层进行保护的外壳层的树脂成型品(参照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66248号),例如作为用于获得所谓智能钥匙的构成部件。在设计层的内部形成有图形、文字等装饰图案,使用者能够通过外壳层观察到该装饰图案。这样,装饰图案成为能被使用者观察到的美观的要素。若树脂成型品包含被接合部件的情况下,在设计层的另一端面附带有接合胶带等接合体。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13085号所记载的那样,被接合部件通过该接合体被接合于设计层。
技术实现思路
假设在被接合面为弯曲面的被接合部件上接合设计层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设计层具有能够沿着弯曲面进行弯曲的程度的可挠性。另外,由于智能钥匙是被使用者携带的物品,因此还要求是重量尽可能轻的树脂成型品。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出足够的可挠性的树脂成型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的树脂成型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树脂成型品,所述树脂成型品具有由高分子膜构成的外壳层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层的一端面侧,能够透过所述外壳层观察到的设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层包括装饰层、遮蔽层和树脂基材层,其中,所述装饰层呈现出第1颜色;在透过所述外壳层俯视观察时,所述遮蔽层覆盖作为所述装饰层的一部分的被遮蔽部位,并且呈现出颜色与所述第1颜色不同的第2颜色;所述树脂基材层覆盖所述遮蔽层和所述装饰层中的从所述遮蔽层显露出的显露部位,所述树脂基材层与所述外壳层相邻,由所述显露部位和所述遮蔽层的一部分形成图案部,在透过所述外壳层和所述树脂基材层俯视观察时,所述图案部呈规定的图形或者文字形状,在透过所述外壳层和所述树脂基材层俯视观察时,由所述遮蔽层中的所述一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形成无图案的基体部,并且,所述基体部的层厚被设定为小于所述图案部中的形成有所述遮蔽层的部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基体部的层厚被设定得小于图案部,因此该基体部表现出足够的可挠性,进而设计层表现出足够的可挠性。从而,树脂成型品包含被接合部件的情况下,即使在该被接合部件的被接合面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接合设计层。因此,能得到美观性优异的树脂成型品。另外,能够与层厚小相对应地实现树脂成型品的轻量化。因此,在由树脂成型品构成智能钥匙等便携品的情况下,由于使该便携品轻量,因此易于使用者携带该便携品。根据参照附图所要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成型品的整体概略立体图。图2是图1的树脂成型品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的树脂成型品的层叠方向(厚度方向)剖视图。图4是表示使构成图1的树脂成型品的层叠体弯曲,从而与被接合部件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树脂成型品。图1~图3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成型品10的整体概略立体图、立体分解图以及层叠方向(厚度方向)剖视图。该树脂成型品10具有被接合部件12和与该被接合部件12接合的层叠体14。在被接合部件12的上表面18中,宽度方向端部以随着从缘部朝向宽度方向中心鼓出的方式平缓地弯曲。换言之,被接合部件12附带有些许弧度。在该情况下,被接合部件12为将电路基板等电子零部件(未图示)收装于其内部的壳体。如图2和图3所示,从被接合部件12的平坦的上表面18突出有多个(在图2中有5个)用于避免与被收装于内部的电子零部件产生干涉的中空凸部16。因此,被接合部件12的平坦的上表面18成为相对于中空凸部16相对地凹陷而成的凹部。被接合部件12通过图3所示的接合胶带20而与层叠体14接合。另外,在被接合部件12与层叠体14之间,夹装有引导胶带22。针对这些接合胶带20和引导胶带22,将在后面说明。层叠体14具有设计层30和外壳层32,并且在设计层30上形成有基体部34和图案部36。在该情况下,图案部36包括装饰文字“H”。使用者能够观察到该装饰文字“H”立体地浮现于基体部34。如图3所示,设计层30具有树脂基材层40。下面,若将树脂基材层40在图3中的下方标记为下端,将上方标记为上端,则在其中的下端,形成有从图3中的纸面近前侧朝向纵深侧延伸的槽形的2个凹部42a、42b。这些凹部42a、42b分别相当于装饰文字“H”的2个纵向腿部。凹部42a、42b朝向上端侧(外壳层32侧)凹陷。另外,凹部42a、42b的深度随着彼此接近而变深。即,凹部42a、42b的深度在彼此相向的位置最深,在相距最远的位置最浅。此外,用于构成装饰文字“H”的横棒部的凹部(未图示)的深度与凹部42a、42b的最深部大致相同。在以凹部42a、42b为主的树脂基材层40的整个下端面,设置有构成图案部36的金属层44(装饰层)。在使用者从外壳层32侧俯视观察树脂成型品10进而俯视观察层叠体14时,该使用者能够观察到金属层44中的未被作为遮蔽层的印刷层46覆盖而显露出的显露部位44a。金属层44通过显示出光泽,使外观性进一步提高。此外,显露部位44a整体呈“H”形状,使使用者观察到作为装饰文字的“H”。金属层44中的除了显露部位44a以外的部位是被印刷层46覆盖(遮蔽)的被遮蔽部位44b。换言之,印刷层46被夹插于金属层44的被遮蔽部位44b与树脂基材层40之间。因此,从使用树脂成型品10的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被遮蔽部位44b隐藏于印刷层46的背后,从而成为无法观察到的状态。印刷层46呈现出与金属层44不同的颜色。优选印刷层46为黑色。这是因为在该情况下,由于与金属层44的光泽的对比度差变大,提高了显露部位44a的美观性,换言之提高了装饰文字“H”的美观性。作为金属层44的优选材质,可列举出铟、锡或它们的合金等。由于这些金属显示出电磁波穿透性,因此在将树脂成型品10用作智能钥匙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妨碍智能钥匙与车身的通信。另一方面,作为印刷层46的优选材质,可列举出聚胺酯树脂、氯乙烯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基材层40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比较柔软,因此,在施加使层叠体14弯曲的外力时,该层叠体14容易弯曲。这样,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树脂基材层40是使层叠体14具有可挠性的层。此外,印刷层46比树脂基材层40更柔软。即,印刷层46的伸长率大于树脂基材层40,且肖氏D硬度小于树脂基材层40。因此,印刷层46和金属层44容易随着树脂基材层40的挠曲而挠曲(弯曲)。从而,能够避免由于柔软度的差异而导致的印刷层46和金属层44从树脂基材层40剥离的情况。在此,伸长率按照JISK7161(依据ASTMD638)所规定的所谓B法进行测定。树脂基材层40、印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脂成型品(10),其具有由高分子膜构成的外壳层(32)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层的一端面侧,能够透过所述外壳层观察到的设计层(30),其特征在于,/n所述设计层包括装饰层(44)、遮蔽层(46)和树脂基材层(40),其中,/n所述装饰层(44)呈现出第1颜色;/n在透过所述外壳层俯视观察时,所述遮蔽层(46)覆盖作为所述装饰层的一部分的被遮蔽部位(44b),并且呈现出颜色与所述第1颜色不同的第2颜色;/n所述树脂基材层(40)覆盖所述遮蔽层和所述装饰层中的从所述遮蔽层显露出的显露部位(44a),所述树脂基材层(40)与所述外壳层相邻,/n由所述显露部位和所述遮蔽层的一部分形成图案部(36),在透过所述外壳层和所述树脂基材层俯视观察时,所述图案部(36)呈规定的图形或者文字形状,/n由所述遮蔽层中的所述一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形成在透过所述外壳层和所述树脂基材层俯视观察时无图案的基体部(34),/n并且,所述基体部的层厚被设定为小于所述图案部中的形成有所述遮蔽层的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JP 2019-0661811.一种树脂成型品(10),其具有由高分子膜构成的外壳层(32)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层的一端面侧,能够透过所述外壳层观察到的设计层(30),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计层包括装饰层(44)、遮蔽层(46)和树脂基材层(40),其中,
所述装饰层(44)呈现出第1颜色;
在透过所述外壳层俯视观察时,所述遮蔽层(46)覆盖作为所述装饰层的一部分的被遮蔽部位(44b),并且呈现出颜色与所述第1颜色不同的第2颜色;
所述树脂基材层(40)覆盖所述遮蔽层和所述装饰层中的从所述遮蔽层显露出的显露部位(44a),所述树脂基材层(40)与所述外壳层相邻,
由所述显露部位和所述遮蔽层的一部分形成图案部(36),在透过所述外壳层和所述树脂基材层俯视观察时,所述图案部(36)呈规定的图形或者文字形状,
由所述遮蔽层中的所述一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形成在透过所述外壳层和所述树脂基材层俯视观察时无图案的基体部(34),
并且,所述基体部的层厚被设定为小于所述图案部中的形成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勋乡原谅玄永进高畑武三今井弘树清宫朝臣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箭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